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唐宋诗词中有关“金陵”的作品不胜枚举,而最能体现“金陵”历史沧桑与审美风格的当推咏史怀古类作品.诗人们在缅怀历史遗迹的过程中感慨繁华、哀叹人事、讽谏君王,金陵的兴废更替、盛衰荣辱通过伤悼情怀、历史古迹加以呈现,延伸出特有的金陵情结,在宋元以后文人的金陵题材的作品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现和延伸.  相似文献   

2.
杜牧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那远大的抱负、坎坷的经历、敏锐的才思和旷达的性格使其诗歌形成了“雄姿英发”、“清新俊逸”的鲜明风格。其咏史七绝在题材和艺术上的特点是:一、议论纵横带有史记色彩;二、含蓄蕴藉,不着议论而议论自见;三、论列大事,指陈病利,揭露大胆,鞭挞有力;四、游历之作,抒情性强,含而不露;五、写景怀古,意境深远,情韵悠长。杜牧咏史诗承前启后,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自花间词始,至北宋、南宋,国家兴亡的多变成就了怀古词作品的繁荣。怀古词因景抒怀,吟咏历史的兴衰成败,但不同时期,因社会政治局面的不同,词人在怀古词中表达的现实情怀也不同。花间是个人命运的哀叹,北宋是忧患意识的抒怀,南宋是英雄失落到英雄无觅的悲诉,宋亡遗民是亡国祭曲的吟唱。怀古词,词人以亲身经历的现实为参照评判历史、伤时愤世,从而具备了文学上时代精神的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4.
词本是一种音乐文学 ,它生长过程中的音乐社会背景对词作题材具有过滤作用 ,并且受音乐的影响 ,词律要依曲律而审音用字 ;词体结构类似于音乐结构而跌宕曲折 ,这就使词具有了接近于音乐善于深致表达情感的特点。晚唐后文人审美心态的转变与经过前人创作而固定下来的文学惯例使作家们在作词时都善于用委婉之笔抒内心之思。这样 ,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 ,专司抒情、委婉深致就成了词的本体特色  相似文献   

5.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千古绝唱。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这首词便是最典型的例子。我在教这首词时,头脑中立刻浮现出“铁绰极、铜琵琶”的关西大汉形象——其实不仅仅是我,所有的鉴赏者都是如此——这就是这首词的风格和意境对我们的感染和吸引。事实也正是如此,苏轼以诗为词,拓宽了题材,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开创豪放一派。作者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起来,做到情景交融。分析该词的风格和意境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确立了重点难点后,我即刻围绕它,悉  相似文献   

6.
作家用文字“颜料”——显光显色词着色,光色感觉方式和绘画艺术家基本相同。滤化提纯、写意、选择调配是作家较为突出的光色感觉特点。一经作家感觉的处理,原始光色信息或浓鲜响亮,更具表现力,或清白雅淡,蕴灵淑之气,或在变形中见情味,或在统一和谐的色彩秩序、色彩旋律中收到整体交响效果。作家用语言工具传达感觉体验,又形成有别于绘画艺术家的独特光色感觉方式:自由、轻灵、飘移,不重色彩分析,长于联想想象;感觉或摄取物态光色之神韵,或统摄浴光溶色之境界,形诸文辞,可收到“语有五色”、“语成七彩”的光色效应。另外,作家还具有超时空的色彩联觉,意蕴之丰富,为绘画艺术家所不逮。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左思的《咏史》在抒发个人怀抱,体现“风力”之美的同时,缺乏高屋建瓴的历史意识和深刻的历史思考,影响了作品的思想深度,艺术上亦失之于浅陋直露,缺乏意境之美,对咏史一体的基本特征把握不准,导致咏史诗未能像同期产生的田园、山水诗一样蔚然成派,左氏《咏史》的不足当为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晚唐诗人杜牧创作了大量咏史诗,对这些咏史之作,过去的诗评者多认为粗直浅率是“史论”而不是诗。文章分析认为杜牧的咏史是一种新的变创,是诗意与哲理的完美结合,开创了咏史诗的审美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有着奇特生活经历的一代文学宗师欧阳修,不独“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赞,记事似司马迁”。而且,还能以质朴自然的抒情词、短小隽永的景物词、直抒胸臆的咏史词以及细腻执着的阖艳词,使词这一文学艺术形体达到了“闽阖浑曲挚”的艺术境界,为北宋词风的奠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少坤 《保定学院学报》2011,24(2):77-81,105
唐五代联章词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些联章词具备了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些具备了代言与表演的特征,实是戏曲之先声,有些联章词反映了唐代中下层民众的生活状态以及风俗人情,有些联章词甚至成了知识和思想传播的宣传性教材。唐代联章词直接影响了后代的联章词的创作,强化了诗歌的叙事性与表演性,为曲体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角度出发,对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意义和要求进行系统梳理,并对怎样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群血肉般的联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风建设。中国共产党学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理论和思想上的成熟程度,也从中折射出了党的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并给予我们重要启示:学风正,则事业兴;学风不正,则事业受挫;我们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相似文献   

13.
苏中地区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苏中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着集体经济薄弱,干部待遇偏低,党员结构失衡,进取精神缺失等问题。针对现状,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创新的工作思路,并形成发展党内基层民主与基层民主建设双向互动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历史行程中,共产国际和苏共等提供的物质帮助和理论指导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决定成败的最根本因素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得益于党的建设这一法宝。历史上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过程本质上一个自我建设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好党的建设的关键仍然是要靠党自身的力量,要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四种能力"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生性力量和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党内廉政建设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党情、国情相结合,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建设道路。新时期我国廉政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战略高度探求新时期我国廉政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革命胜利的法宝;毫不动摇地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坚决捍卫党长期执政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以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保障。党长期执政理念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并仍将经受考验。在全党进行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的教育应当成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党的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党的纯洁性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作。无产阶级政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自身的纯洁性建设,提出了一系列保持自身纯洁性的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之前,众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对党的纯洁性建设有过精辟论述,成为推进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重大理论支撑。党的十八大则对党的纯洁性提出了新认识、新定位、新意义,这成为在党情、国情、世情发生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推进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建设新的理论指导,同时也为新形势下建设纯洁性政党的原则路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当代大学生的培养是关系国家命运的伟大工程,做好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促进良好学风、班风,具有重要作用.文中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探寻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和作用发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育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有利于保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保持全体师生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感。特别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尤其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很大挑战,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价值观念并存。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和观点来审视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充分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增强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来提高党的建设工作,使之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工作的发展并以此来推动和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前,乌克兰共产党是独联体国家中就综合实力而言仅次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第二大共产党组织。苏联解体以后,在乌克兰重建、新生的众多政党中,乌克兰共产党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政治力量。在短短的十几年里,该党经历了重建、兴盛、势衰等发展阶段。它在自身党建中的得与失,是影响其兴衷荣辱的决定性因素。分析总结独联体国家第二大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建中的经验与教训,必将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