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诞辰105周年纪念日,浠水县闻一多中学彩旗飘扬,师生喜笑颜开,一派喜庆的景象。学校隆重地举行了闻一多先生青年时期的全身铜像揭幕仪式。铜像后面是黑金沙大理石砌成的弧形屏风,屏风上嵌有"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三行大字,屏风背面  相似文献   

2.
王海艳 《现代语文》2006,(3):120-120
《一个观念》见于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它最初发表于1927年6月2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一直以来这首诗都被看作是闻一多爱国诗篇的代表作,这样解释未尝不可。但我个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讴歌及立志于坚守、拥抱这种东方文化的决心,并且从中折射出了诗人的性格哲学。闻一多曾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一文中将自己的爱国之情与郭沫若的相比较,他说道:“《女神》之作者爱中国,只因他是他的祖国,”而“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这种“可敬爱的文化”在《一个观念》这…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先生在《红烛·忆菊》中写道:“我想起你同我的家乡,我们的庄严灿烂的祖国。我的希望之花又开得同你一样。”“诗人的天赋就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他满怀着对“如花的祖国”的爱,呕心沥血地歌颂“咱们的中国。”他一生都在追求美,早年搞新诗是为了美,晚年努力于民主运动更是为了美。他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实践和热血,描写了执着于美的轨迹。 北京师范大学王富仁教授评闻一多短暂的  相似文献   

4.
纵观闻一多一生漫长阶段的探索,他之政治思想和文艺思想历程的巨大反差即从艺术的忠臣转变为人民的忠臣,从绅士转变为斗士,从对国家主义崇奉到对人民至上呼喊这种根本性转变,就较之鲁迅在知识分子中更具典型意义。因为,闻一多转变的认识意义超越了他个人的范围而成为人们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象征。因此,我们纪念闻一多,作为知识分子就要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和最终愿意跟着中国共产党走而为人民根本利益勇于赴汤蹈火的不怕牺牲精神,作为各级政府则应汲取闻一多转变的经验和教训,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这就是闻一多被逼上梁山留给我们今天的深远思考。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研习美术多年,对色彩极为敏感,尤其是红色和黑色,是他的诗作当中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颜色。前期的闻一多营造了一个以美和爱为中心的“红色”意象群,后期则偏重于创造“死亡”、“鬼”等的“黑色”意象世界。以红色追求理想、真理,以黑色加深文本的现代意义。意象的由“红”到“黑”,显示了诗人审美取向及文化取向甚至人生道路的转向与深入。  相似文献   

6.
鲁迅倡导并领潮流左翼文学,闻一多曾反对并嘲笑之。他们的这种龃龉,主要在于二人对待艺术的态度不同。闻一多所取的是诗人的态度主张艺术为艺术,鲁迅所取的是文人的态度主张艺术为人生。闻一多后来所以改变文艺观乃至世界观站在被其过去指为海派者的立场上赞扬鲁迅,这原因在于他们共同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尤因闻一多经历了诸多动乱和磨难,光明磊落的高尚人格使他看清了当时国民党政权的腐朽和罪恶。只有在这时,鲁迅才会像太阳一样,使闻一多终于沿着太阳系的既定轨道环绕运行  相似文献   

7.
葛南楠 《文教资料》2008,(28):186-189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时闻一多诗歌的研究为对象,从对它的艺术特色、意象、形式等的分析;从中国传统文学和西方现代文学对闻一多创作的影响以及他对中西文化的态度:从闻一多的爱国诗和爱情诗的思想内涵;从闻一多与郭沫若、徐志摩等重要诗人的比较等四个方面,对这近30年来的闻诗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对民族深厚的爱造就了他的宽容,不以苛刻的眼光去要求国人,而以宽大的胸怀去容纳。以此为基础,他把宽容博大的爱融入诗歌、杂文等,为现代文学筑起了一道瑰丽的风景,更用自己的生命为民族之爱做出了最伟大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和闻一多一起提倡新诗的格律,为我国新诗的健康成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徐志摩一生追求单纯的信仰:爱、美、自由。因此,爱、美、自由也成了他诗歌中反复咏唱的主题,这是他诗歌内容和其他诗人的区别之所在。通过结合徐志摩的具体诗歌,探讨爱、美、自由主题意象在他诗歌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1923年底发表《泰果尔批评》,不仅对其诗歌艺术价值否定,而且还认为其文艺没有把捉到现实。这种对泰戈尔认识的偏激,除因为闻一多对诗之根深蒂固的认识,即诗人理智中的概念必须通过情感的觉识,以及文化思想认同和审美意趣的差异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泰戈尔在其诗作中表现传道者说教的哲理,必然遭到欲要领袖一种文学潮流或派别而狂热追求纯艺术的闻一多批评。闻一多既有如此雄心壮志,当得知诗作和他的文艺思想龃龉的泰戈尔即将访华,这就给他提供了挑战世界权威的机会。闻一多这种打出招牌不取欧洲人态度敢于挑战权威的胆识,这种针对国内文坛欢迎的热闹而对外来文化明察鉴赏和知所取舍的精神,至今值得借鉴。但闻一多对泰戈尔批评的教训必须牢记,如何高屋建瓴、客观公正地评析并借鉴外来文化发展本土文化而不偏激,当是我们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怀斯的画语     
安德鲁一怀斯的绘画表现出对故乡风物的亲近,并充满诗性.透过欲望、精神、历史与文化的内涵,可以看到他的绘画的主题是人类的悲悯,也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的眷恋,对生活的挚爱.怀斯的画是乡土的、具象的,其实更是心灵的,他为自己的心灵作画.他认为前卫的探索更应该是一种精神的远行,于是,在这个物质不断丰富的世界里探索人类心灵的境遇,正是怀斯作品的震撼力量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具有悲悯色彩,似心灵的诗篇,传达独特的美感。最感染受众的莫过于其护生情结与慈爱襟怀。在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影响下,其漫画显露深沉的仁慈、博爱、呵护生命、向往美好的思想倾向,传达批判精神,体现人生甄读、人格思辨、人性拷问的思想特质,进而成就其鲜明的漫画艺术特色。其艺术人生感人至深。探究其艺术品格及赋与当下"艺术兴学"的启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乡愁是余光中诗歌的创作母题,中国情结是其诗作的精魂。文章从三方面作了论述。一、余光中乡愁诗的丰厚内涵包括无根一代的悲患情怀,蕴含深广的民族意识,归依母体的文化精神,对大陆现实的深切关注。二、乡愁诗的审美特色为原型意象的心灵烛照,奇特组合的语言张力,诗与歌联姻的律动谐美。三、思想意蕴的超越意义超越小“我”而胸怀大“我”,把思乡提高到祖国统一的境界,具有超地域、超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乡愁是余光中诗歌的创作母题 ,中国情结是其诗作的精魂。文章从三方面作了论述。一、余光中乡愁诗的丰厚内涵包括 :无根一代的悲患情怀 ,蕴含深广的民族意识 ,归依母体的文化精神 ,对大陆现实的深切关注。二、乡愁诗的审美特色为 :原型意象的心灵烛照 ,奇特组合的语言张力 ,诗与歌联姻的律动谐美。三、思想意蕴的超越意义 :超越小“我”而胸怀大“我”,把思乡提高到祖国统一的境界 ,具有超地域、超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时母亲有一种复杂而矛盾的爱。童年时期的生命体验和成年后的命运遭际使他陷入生存困境和精神痛苦。现实中的郁达夫渴望拥有一种温馨的、理想的母爱,反映在其作品中,则是他创造了一个母亲意象世界,建构了灵魂的安居工程,从一而获得自我灵魂拯救。  相似文献   

16.
华兹华斯对自然的爱,导致了他对人类的爱。他十分关注在大自然中艰难地生存的普通百姓,时刻倾听着促使诗人思索、使诗人心灵得到净化的“沉静的人间悲曲”,留下了一组倾注诗人深深感情的在大自然中艰难地生存的普通百姓生活的画卷。  相似文献   

17.
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 ,也是坚贞不屈 ,志洁行廉 ,勇于追求道德的一生。《离骚》真实而全面地印记着屈原苦难的一生 ,反映出他对理想道德的孜孜以求、对祖国无限之爱 ,成为他苦难岁月的灵魂绝唱。  相似文献   

18.
The Great Gatsby is a signifi cant classic in American literature.The Great Gatsby tells the love story between young Gatsby and rich Daisy.From the moment they loved each other,they cherished their pure love;to the moment Daisy hurt Gatsby twice,fragile love and crushed American dream came into their life,which indirectly led to Gatsby’s death.Daisy Shadow has swallowed Gatsby’s soul and destroyed his whole life.The sarcasm of the novel also makes people try best to find a good or proper ending to Gatsby,while so many possibilities lead to nothing proper.  相似文献   

19.
虎妞、夏太太和小福子三个女人在祥子悲剧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同虎妞的结合,是对祥子身心两方面的摧残。夏太太则使祥子的生命几乎成了空壳,这是祥子灵魂自甘扭曲的阶段。祥子和小福子爱情的不幸结局成了祥子悲剧最直接的因素,对祥子悲剧的最终形成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Oscar Wilde presents his understanding and cognition of love and life,sacrifice and salvation,home and heaven as well as death and soul in his fairy tales.1.Love and life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is a story about love and life.At first the student fell in love with a girl.But the girl said she would only dance with him if he could give her a red rose,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