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帅 《编辑之友》2011,(Z2):79-80
当前在中西文化矛盾的冲突中,龙形象被有些人视为怪兽,与霸权同语,甚至对中国崛起抱有敌意,极力散布中国威胁论,致使像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代表中国形象的设计,龙形象被排斥在外。究其原因:一是外部压力即国际敌对势力的压力;二是中西文化对龙认知感上的误读;三是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缺乏民族自信。为避免今后在国际重大交流中避免再度造成类似遗憾,笔者撰文引以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GDP已位居世界第二,但从国际受众测量角度观测到的我国国家形象建构并不顺利。"中国威胁论"和"中国乏善论"形成中国的传播赤字。让世界理解中国,建立中国应有形象,为我国民间与官方共同关注的战略性目标。从官媒与民媒整合传播、NGO、国家元首话语方式等方面,研究我国国家形象的媒介互补建构命题,可以寻求到传播失语和传渗力缺位的原因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军队形象跨文化传播中的媒体误读及其消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在中国军队形象跨文化传播中影响甚大,国外受众对我军形象的认知主要通过本国传媒实现.西方媒体运用设置议程、选定报道框架、强化刻板印象等方式,以“中国军事威胁论”和“中国军力落后论”悖立的二元结构话语模式报道中国军队,造成我军形象长期被误读.对此,应顺循积极回应与主动自塑两个维面,采取多种传播策略予以消解.  相似文献   

4.
误读,是对文本所反映的对象的曲解或误解,是传播的伴生现象。只要有传播活动,必然会有受者对传者的传播意图的误读现象存在。国家形象的媒体误读现象在国际传播中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这是新闻媒体由于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不同、中西新闻运作模式不同以及国际话语权不对等等因素,造成了他们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无意或有意地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误读,这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良好塑造带来了消极的后果。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和新闻操作等具体业务方面阐述了如何减少国际传播中的误读现象,以加强我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5.
误读,是对文本所反映的对象的曲解或误解,是传播的伴生现象。只要有传播活动,必然会有受者对传者的传播意图的误读现象存在。国家形象的媒体误读现象在国际传播中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这是新闻媒体由于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不同、中西新闻运作模式不同以及国际话语权不对等等因素,造成了他们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无意或有意地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误读,这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良好塑造带来了消极的后果。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和新闻操作等具体业务方面阐述了如何减少国际传播中的误读现象,以加强我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国家形象宣传片在东盟国家的传播策略与效果,探析东盟留学生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状况,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为研究对象,选取在邕东盟留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以及实验法,探索国家形象宣传片在影响东盟留学生对中国国家形象认知方面的效果,并探讨在邕东盟留学生对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认知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东盟留学生中具有正面传播效果,但是效果有限,而影响这种传播效果的因素是多重的,在今后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时,应规避"传而不通""通而不传""传而误读"以及"他国误传"等风险,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媒体近年来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旨在提升国际传播力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合作效果不仅取决于合作产品,社交媒体时代受众也直接参与了国家形象的塑造。纪录片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本文选取中俄合拍纪录片《这里是中国》第二季和YouTube网评为研究对象,以互文性理论为依据,分析两者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共同建构。《这里是中国》系列纪录片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积极正面,同时展现国家实力形象和国家意图形象的单集纪录片更受欢迎。YouTube网评对纪录片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了回应、延展和补充,互文的语境更为宏大,体现了国际受众“前理解”的显著影响。由于意识形态和文化视野的差异,网评中也存在误读现象。本文认为中国国际传播“借船出海”落地取得实效,但也面临一定阻力。  相似文献   

8.
网上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宏伟 《新闻界》2001,(2):28-29,31
因特网的出现对人类传播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因特网对一个国家的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塑造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形象影响到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地位、经济参与力,关系到一个国家根本的政治经济安全和利益。江泽民同志指出,对外宣传的核心任务就是形象设计,即通过全面地、完整地反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展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良好形象,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而服务。所以,认真审视国际传播界中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的现状,以网络为契机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塑造中国…  相似文献   

9.
杨蓉 《传媒》2015,(4):79-80
媒体是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工具.在媒体中塑造“中国形象”的主体呈现二元结构,在国内媒体之外,又有作为“他者”的国外媒体.以“他者”的视域进行反观,在实证的基础上了解“他者”视域中的自我,进而解读其生成的原委,将有助于丰富“中国形象”的内部结构,强化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针对性和目标性,避免主观臆断或误读误判,为“中国形象”的塑造争取更为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0.
广告是一种符号化传播方式,通过借用旧符号进行相似性处理,或者添加特征标记、进行重新组合等手段产生某种象征意义,以达到广告目标。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人在重视自我形象传播的同时,也十分关注他人如何看待中国形象。因此,当中国元素一再被当作反面符号运用在跨国公司的广告中时,激起国人强烈的公愤。而国内的一些广告符号,也出现了不恰当象征意义的表现。本文从符号学和传播学的角度,通过对广告文本中文化符号的解读,探讨广告符号中的“他者认知”与“自我认知”对国家形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杨宁 《青年记者》2010,(6):36-36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在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形象作为一国的“名片”,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加之中国在外交事务中逐渐成熟,中国的国家形象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观,尤其是我国在一些突发性事件中的表现,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健康、负责的大国形象。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国家形象依然面临着很多潜在的危机,比较典型的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还有一些西方媒体对我国国家形象的歪曲报道。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全球化,国家形象作为软实力的重要一部分成为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反映,在国际冲突中也是各国政治博弈的重要手段。中日之间隔海相望,合作关系密切。但由于对待历史态度的分歧,经常产生摩擦。日本是名符其实的传媒大国,媒介舆论控制力极强,国际影响力较大。日本媒体以"国益论"为报道的根本出发点,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向世界建构起中国威胁,不友好,不合作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3.
马凯俊 《新闻世界》2011,(11):205-206
随着我国国家经济实力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媒体在国际话语权中“失语”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尤其是自2003年“非典”以来,我国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中,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从国家话语权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层面,对我国媒体近十年来对突发事件对外报道中所积累的经验,略做回顾、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网络信息的交互环境日益复杂,为我国的国家形象“出海”带来诸多挑战。积极应对网络媒介传播新生态对我国国家形象构建带来的挑战、重塑公众对我国的媒介形象认知尤为关键。本研究从公众认知视域出发,分析国家形象自塑在网络媒介修辞中的建构机理,为中国形象自塑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中国构建良好的大国形象、增强国际话语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艳 《新闻世界》2011,(5):248-249
在全球化、信息化与高科技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积极实施了以国家形象片为代表的国家形象传播工程。在解析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文章详细的探讨了2011年国家形象片传播渠道的多元性、传播内容的真实性、传播受众的针对性等特点,对于有效改善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以及快速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因"被误读"或"被污名化"的自身理解,其通过国际公关构建国家形象的自主意识逐渐提升,本文旨在梳理该进程并加以案例考察,同时试图指出此间可能存在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家形象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在构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整体的美誉度方面更注重讲好“中国故事”,而对“中国观点”的表达重视不够.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我国媒体新闻评论在国家形象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强化主体意识、善于把握契机、坚持原则立场、讲究方式方法等方面努力改进.  相似文献   

18.
如何有效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非常重视的课题之一。中国目前正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仍有偏颇之处,这迫切需要我们通过积极主动的对外传播,塑造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以及和谐的发展氛围。  相似文献   

19.
“中国黑客威胁论”近年来成为损害中国国际形象的新议题,美国媒体对此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制造共识”作用.2013年初对“中国黑客攻击”的报道中,美国媒体采取二元对立的分类标签、行动者缺席的语境策略、失衡的信源选择和话题控制等话语技巧,以看似客观中立的方式将中国形象建构为具有威胁性的“他者”.揭示媒体报道中的话语技巧,有助于解构“中国黑客威胁论”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英国BBC World Service&Global Scan发布的《全球国家形象调查》、美国皮尤调查公司发布的《全球态度与趋势调查》、中国外文局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中国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国际来华旅游舆情调查报告》等权威调查报告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试图对我国近十年(2005—2014)国家形象的变化趋势进行宏观和微观上的准确把握,进而对未来如何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