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施行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创造性教学,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这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中学历史教师所关注。如何生动而客观地展现历史风貌,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后,研究性学习在各个中小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人们似乎已经把从课外选择活动素材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看成是培养学生自主精神、探究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而忽视了教材上可以利用的资源。那么,如何利用历史教材的活动素材把它们变为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究创新意识,使学生超越自我呢?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历史思维与创新思维的有机结合。使历史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了厚实的基础;提倡探究学习,强化创新意识,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测试模式,建立平等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要点。  相似文献   

4.
王辉明 《湖南教育》2002,(21):26-26
探究,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进行创新的“催化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独特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具有探究意识的人才。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呢?开展讨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讨论是促进思考和领悟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受到启迪,积极探究。如在介绍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其畅所欲言。学生在深入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全面认识到:它们虽然是为了遏制革命的发展,挽救危机;但是从政治、…  相似文献   

5.
自主探究创新超越 --开展历史活动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后,研究性学习在各个中小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人们似乎已经把从课外选择活动素材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看成是培养学生自主精神、探究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而忽视了教材上可以利用的资源.那么,如何利用历史教材的活动素材把它们变为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究创新意识,使学生超越自我呢?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笔者拟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并结合当代经济、科学发展的实际,进行具体分析讲解,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   1.发动学生搜集素材,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对于历史教材中有关创新方面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7.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驱使人们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果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就很难进行思维,更谈不上创新。陶行知先生也说:“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对于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觉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历史选修课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放在每位历史教师面前的新课题。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从问题意识开始。以知识结构和组合作为重点,视野主要面向过去,希冀从过去历史的内容中寻找可以借鉴的东西,以知识再现的准确性为评价指标的做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了。用新的科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去探究、选择、开拓新的知识领域,拓展视野,追求人的历史素养的整体提高;谁会学习、谁会发现新的知识内涵,谁就有发言权。这是我几年来的历史选修课教学的最深体会。 一、几年来的历史选修…  相似文献   

9.
王慧珍 《考试周刊》2013,(2):137-138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创建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教会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不如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者和培育者,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过程,启发学生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和标新立异,从而使学生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和创立新理论。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创新意识”,而“探究”与“创新”是以“疑问”为起点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陈拙见?  相似文献   

11.
历史乃是活生生的生命存在的历史。不是历史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历史。历史也需要我们去延续,延续历史的根本意义还是在于当下和未来。我们应该改变物化的历史观,拉近历史与当下生命的联系。历史教育必须超越知识的教育,而成为提升个人主体性,提升生命中的历史意识与历史情怀的教育。正是生命化的历史与历史教育,使我们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侯外庐的《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失误后走向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它把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提出文明发展的多线论,打破生硬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面,真正走进中国历史资料库,着力揭示中国历史的具体特征,在史学理论和方法论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正在深入进行。此次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不仅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新的编制,而且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评估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教育和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使得中学历史教学处于一个转型期,需要研讨的问题很多。本仅对新历史课程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进行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4.
15.
世界教坛中出现的历史教科书公然违背历史的现象,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美国一些宗教团体为了维护其宗教利益,日本右翼势力为了掩盖日本在侵略战争中的罪行,任意修改、篡改历史教科书,严重误导了青少年,破坏了民族和国家的形象。因此,我们要坚决抵制有意识地篡改历史的反科学做法,还历史以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区域社会史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可以清晰地看出学界从地方史到区域史研究的学术研究历程,这种转向体现了国内学者追求本土理论和方法的学术研究,成就了不少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范式.但争议也不少,主要集中在区域是如何划定的,争议的背后在于如何看待自己研究的“区域”.这些区域史的基本问题,对于做区域社会史研究来说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史学、史才、史识,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几提出的治史三长,是作为一名史学家必须具备的三种基本的要素。把它移到当今的历史教学中非常契合,符合素质教育对课堂改革的要求,也可以解决目前历史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问题与主义"之公案的历史还原》一文认为,"问题与主义"之争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内部对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和现代中国历史命运的理性讨论;胡适与李大钊共同开创了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史.这些认识摒弃了阶级分析方法,离开了历史的大背景,无视这场论争的实际,因而是非科学的,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科学的历史研究,应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当前一些错误的思潮,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与怀旧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流行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一是重述的历史,以二月河、唐明浩和以《还珠格格》等为代表的戏说历史;二是以上海怀旧类小说,使小资情调渐成时代风尚;三是知青怀旧类小说,使曾经被叙述为苦难的历史成为审美对象。历史小说的流行,是90年代多元文化语境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文化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