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西方及拉美文学影响下,我国新时期出现了各式各样可归结为荒诞文学的创作,他们或借鉴其荒诞手法,或表现共荒诞意识,或蕴有荒诞效果。表现形式有:准荒诞小说、荒诞效果小说,荒诞小说等。  相似文献   

2.
毛鸽 《现代语文》2007,(9):46-48
本文以“现代性”为视点,力求从当代语意的荒诞角度,对新时期荒诞小说做出一些相对全面的梳理和阐释,也从另一方面指出正是荒诞意识表达的需要促进了新时期荒诞小说的发展;从新时期出现的文学思潮和流派中寻找荒诞意识的发展轨迹,通过具体作家、作品的分析,把握荒诞主题在当代文学中的变奏、颠覆与消解,从而指出荒诞的困窘与超越。  相似文献   

3.
《黑暗的心脏》的存在主义主题--荒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通过景物、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类的荒诞经历。生活是荒诞的,人本身也是荒诞的。也许死亡能消除荒诞,但荒诞只是破坏了人们的所有计划,使人陷入虚无之中。可以这样作结论,康拉德和存在主义者对社会和个人的荒诞的处理源自于纷杂冷漠世界的反面经验。康拉德认为人在一个充满外部约束的天生悲剧的世界中是荒诞的。存在主义者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4.
由于理性、智性、感性的综合,穆旦对荒诞性的表现异常丰富:兼有对荒诞的感觉描写、事实描写和大量的哲理揭示。穆旦注重的不是表象的荒诞而是实质的荒诞,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玄想而是有现实针对性,其本质是找不到心灵归宿的更深的痛苦。其荒诞来源于冷峻的思考和深沉的痛苦,又增加了思辨与悲剧的深度,形成穆旦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5.
鉴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艺理论界就“荒诞小说”中的荒诞审美类型划分问题的诸多不足,文章运用叙述学话语分析理论,立足于文本分析,将中国“荒诞小说”中的荒诞审美类型重新划分为:观念与技法的荒诞、条件性情境荒诞、本体性荒诞。  相似文献   

6.
加缪的荒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诞是现代西方哲学、文学和艺术中的一种普遍的意识,特别表现在存在主义及其以后的荒诞派戏剧和黑色幽默小说中.存在主义文学家加缪,也被誉为"荒诞哲学家",他将荒诞以文学形式表现并加以哲理化,荒诞构成了加缪全部哲学文学的基础和主题.本文就加缪的荒诞这一主题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7.
一、何为荒诞所谓“荒诞”( absurd) ,源于拉丁文字 ( absur-dus) ,意思是“悖理”和“刺耳”。在一般的字典中 ,荒诞被解释为不合逻辑、不合情理、荒谬、无意义和不可理喻。荒诞一词进入到二十世纪时 ,则由一般的日常生活语义上升到指述人类生存处境的荒诞 ,即一种无意义的生存状态。这是本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家在彻悟之后的发现。[1] 而作家把这种“彻悟发现”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反映了出来 ,这样的文学作品就被称为荒诞文学。荒诞文学大概历经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作品大都揭示世界和人生的荒诞 ,即人与环境的隔膜和人与人之间的无法交…  相似文献   

8.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是由冯小刚导演、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充满现实主义风格的大作,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斥着荒诞的因果链条关系。导演冯小刚采用狂欢化思维方式颠覆理性化思维结构的荒诞叙事手法,通过对女性倔强人格的荒诞逻辑、"民告官、官怕民"的荒诞情节和"起点即终点,回归原点"的荒诞结构三个方面揭示整体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9.
文明的高度发展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孕育了荒诞这一美学主潮 ,荒诞是丑的极端表现 ,是人类心灵对所有现实倾向的接纳。荒诞使世界的矛盾性存在彻底公开化、清晰化 ;荒诞的出现是对传统美学的反抗 ,是美学向弱者的敞开  相似文献   

10.
加缪的《局外人》显示了对荒诞的彻悟,以一种冷漠、沉默、无所谓的方式,凭着心灵的绝对真实与荒诞社会作对抗,是对荒诞社会彻底的否定和强烈的批判,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明珠 《语文新圃》2009,(11):10-10
庄子寓言具有浓郁的荒诞色彩。“道在屎溺”、“颜回坐忘”、“鼓盆而歌”等寓言,可见其荒诞风格之一斑。可以说庄子是有意识地营造荒诞。以荒诞来抒情达意,以荒诞来创造和展现哲思。庄子何以喜用荒诞之言、  相似文献   

12.
加谬的荒诞     
荒诞是现代西方哲学、文学和艺术中的一种普遍的意识,特别表现在存在主义及其以后的荒诞派戏剧和黑色幽默小说中。存在主义文学家加缪,也被誉为“荒诞哲学家”,他将荒诞以文学形式表现并加以哲理化,荒诞构成了加缪全部哲学文学的基础和主题。本文就加缪的荒诞这一主题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在研究界备受冷落的王蒙的"荒诞小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文化学和叙事学等多种研究方法,从考察王蒙先生的"荒诞"观念出发,深入内在的文本情势阐释之中,通过对几个文本的细读.重点考察了王蒙荒诞小说里的政治话语和知识话语戏仿问题,尤其提出了荒诞小说话语戏仿的三种形态:时空错位.日常化(庸俗化)以及夸张,从而形成了文本的荒诞意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助西方荒诞理论,对柳宗元的寓言进行了重新解读。柳宗元的寓言具有浓厚的荒诞色彩,体现出鲜明的荒诞性特征,一是多喻性,二是夸张性,三是隐喻性。作者正是通过使用这种不合情理、不合逻辑的荒诞手法来揭示生活的本质,表达其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的真实用意。  相似文献   

15.
《局外人》是加缪的经典之作,它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诞的概念。主人公默尔索自私、孤独、冷漠,面对荒诞的世界显得麻木不仁,在荒诞的世界里流露出荒诞的情绪体验,即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人感到与世隔绝,无依无靠,人面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而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16.
蔡丽琴  饶红玉  李敏 《文教资料》2008,(23):100-101
本文以荒诞的含义为切入点,在此谈论加缪所说的荒诞感、荒诞产生的原因及面对荒诞时的态度,从而指出荒诞哲学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西方现代派作家们集中运用了荒诞这一艺术手法,随着世界的变幻和艺术的发展,荒诞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思潮,并在20世纪50~60年代取代了丑的中心地位,成为又一新的审美范畴。荒诞的美学意义与荒诞产生的文化背景、成为审美范畴的缘由以及审美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代表作。作者从戏剧情节、语言、人物、舞台形象等各方面都使用了荒诞手法,表现出了世界的荒诞性及人们面对这个世界只能以荒诞的希望、荒诞的行为来对待这个荒诞世界的努力。而希望只能在真切的“等待”中编织下去。  相似文献   

19.
阿尔比将两个身份地位悬殊极大的人物巧妙地运用语言构建和设置矛盾冲突,最终走向毁灭的剧情置于以动物园的故事为话题的交流和对话中,用荒诞的手法表现荒诞的存在,从而引出荒诞悲剧之后的根源在于人性生存的悲剧。本文本试图从荒诞表象入手寻找荒诞背后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0.
对《局外人》的叙述方式虽然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都把作品的主题归结为主要揭示了“荒诞”。其实,从叙述方式上讲,《局外人》是默尔索面对荒诞和死亡而不屈服,要通过语言重构生活、表明自己对过去的“义无反顾”态度的产物。在默尔索的重构过程中,出现了针对他的两个“法庭”、两个“审判”,即法庭对他的刑事审判、读者对他的道德审判,并因此揭示了两种荒诞。作品的主题也因此更丰富、更深刻。它不仅揭示了荒诞,也表现了默尔索对荒诞的反抗,同时启发读者树立超越荒诞的意识。默尔索则是一个因法庭的荒谬而被扯入“荒诞”中的人,他本人并不荒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