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书作注,按传统思维定势,就是“只有书对书,有所本,才是可靠的、正确的”.而给明代末年用山东方言口语写成的《金瓶梅》作注则比较困难.那么,我们只好以时代相近的用山东方言口语写成的其它作品——如《醒世姻缘传》等为参照系.但是,给《醒》等作品作注的先生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不过我们还知道,语言因素中有许多超时空成分,有些方言土语虽时隔几百年,却依然活在群众口头上,有的则可以从山东各县方言志里、从《山东方言词典》里找到端倪.也就是说,虽无案可稽,但毕竟还多少有点“照茬”.实在找不到的,就只好“书对口”了.  相似文献   

2.
莫言文学作品《红高粱》富含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山东方言词汇,是传承和传播山东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翻译美学理论作为研究框架,将传统归化、异化翻译策略与审美调节、审美共情、审美再现等美学翻译策略进行有机整合,对《红高粱》中山东方言词汇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呈现易于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的方言翻译新范式,可有效拓展翻译研究的理论框架,为翻译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材料翔实博大精深─—评郭子直《岐山县志·方言志》孙立新郭子直先生以耋耋之年,认真调查、研究、整理自己的母语岐山方言,以严谨的态度编著成《岐山方言志》。现已以《岐山县志》一个专卷(卷25)随县志出版。《岐山县志·方言志》抓住当地语言的特点,忠实地记述了...  相似文献   

4.
近代山东方言的假设语气助词──兼及相关文献的标点、校注问题徐复岭,刘秀棣用在假设分句末尾表示假设语气,现代汉语多用助词“的话”,近代汉语一般则用“时”或“的时候”。而在近代山东方言中,与“的话”相当的假设语气助词不是“时”或“的时候”(尽管也经常使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关中人,陈忠实的作品使用了大量关中方言,为我们细致展示了陕西的风俗民情和地域文化。《陈忠实文集》收录了1978——2003年以来陈忠实的小说、散文、言论等不同体裁的作品。本文从读音、释义和书写等方面对《陈忠实文集》中的关中方言词语进行例释,希望可以加深读者对于其作品的理解和关中方言特点、民俗风情以及地域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古韵标准》是清代学者江永研究古音分部的力作。《古韵标准》一书涉及的方言材料很多,通过初步整理,可以把江永使用的方言材料归纳为五种类型:(1)直接阐述方言的重要性;(2)以方音证明语音的演变;(3)以方音说明方言和通语的语音对应;(4)以方音证明古音的分合关系;(5)用方音解释古韵特例。江永"方言比证"的研究思路,实际上要超过欧洲语言学家一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7.
游汝杰、周振鹤所著的《方言与中国文化》一书着重对方言和文化史上的种种问题进行讨论,探索方言形成和发展的文化背景的同时用方言解决文化史上的课题。角度新颖,见解独特,在中国语言学的发展道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浅谈读书后的一些愚见及对东北地区方言部分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四库提要》称兰茂《韵略易通》"尽变古法以就方音。"经考证,《韵略易通》收录的部分古语词在现代汉语中或已不再使用,或仍在使用,但意义已完全不同或部分不同,而在云南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仍频繁使用,其方言体现为既充分保留古语词特点、又存在较为明显的词义扩大的演变特点。这部分词汇的保存与研究,既揭示汉语发展规律,也较好地展示了早期云南方言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9.
张茀     
张教授 1938年出生于云南省澄江县 ,196 0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 ,1980年调入玉溪师专中文系 ,主要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 1985年受命创办《玉溪师专学报》并任副主编 ,主持学报工作至 1993年 ,随后 ,受命组建玉溪师专对外汉语教学班 ,主持外汉教学工作至 1998年。自 1980年以来 ,张教授出版专著 7部 ,参编教材 4部、地方志 5部、地方文化丛书多种 ,还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文章 ,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艺术作品。主要有《玉溪方言志》、《新平方言志》、《澄江方言志》、《永善方言志》、《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玉溪地区普通话…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保存了大量的方言材料和方言现象,但还有许多方言词语的解释存在不少分歧之处.文章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金》中的几个难晓之方言词语提出了质疑,并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11.
赵晓强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1):144+152-144,152
本文对传统筝曲《高山流水》三大流派进行比较,阐述了传统河南、山东、浙江三大流派的特点及其流派《高山流水》艺术特征。通过对不同流派《高山流水》的特点及曲式结构等进行分析,深刻的延伸了其内在的地方筝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童琴 《江汉学术》2011,(6):98-100
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史上的一个千古绝唱。《说文解字》引用了大量方言,为后人了解先秦两汉时期的方言提供了丰富真实的资料,然而这些成果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关注。我们对《说文解字》引方言已做过的研究做一番梳理,总结成果和不足,以期时贤及后进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1 明朱权的《琼林雅韵》,成书于洪武三十一年,记录了元明之际,当北方话语音发生重大演变时,江南方言的实际语音情况,也是第一部南曲韵书。它为研究江南方言,特别是吴方言语音在近古时期的发展变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据《琼林雅韵·序》,此书是据卓氏《中州韵》改订。《中州韵》一书,据赵荫棠先生考订,原名《中州乐府音韵类编》,又叫《北腔韵类》,为元燕山人氏卓从之所撰。比较一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临沂师专的毛德彪等九位同志编著的《红楼梦注评》,公允地说,在普及红学知识方面,是有影响的,有成绩的。笔者九年前拜读这本书时,感觉到编著者对《红楼梦》中“难懂的字、词、成语、典故、古诗文、方言俗语、典章制度的注释”做了认真的、细致的工作,使我很受启迪,获益匪浅。九年后的今天,我重读此书,却认为编著者对《红楼梦》中一些回目的“评点”和一些  相似文献   

15.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建水方言,据我们所知当首推董同和与杨时逢。他们的研究成果记录在《云南方言调查报告》一书里。不过他们的研究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来说都是极为不够的。1986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张宁编著的《建水方言志》(下边简称为《志》)。这本书“尽可能多地记录了建水话里用到的单字字音,记录了相当丰富的建水话词汇,还收集了一些民歌、谚语、小故事等,并且用国际音标记音。这就把建水话的基本面貌反映出来了。为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材料。”然而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指出,在这本篇幅不大的著作里,发生了太多的错误。本文的目的主要是根据我们的资料指出这些错误,并就《志》的其他不足之处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自从上世纪 80年代提出晋语“分立”的主张以来 ,晋语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邢向东的《神木方言研究》是其中最新的一部重要著作。同此前已经问世的成果相比较 ,本书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以“点”的深入调查研究为主 ,同时注意“面”上的比较研究。神木方言是陕北晋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量影视作品开始使用方言配音。方言可以使语言更具吸引力,辅助塑造角色,并带来一定的喜剧效果。但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很多优秀电影的海外发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通过分析《老炮儿》及《唐人街探案1》中方言的语用效果及其英译中的效果流失,提出在电影方言翻译过程中,可以采用方言对译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8.
罗庆云 《江汉学术》2011,(6):101-104
归属江淮官话的新洲方言,其中有许多常用词语,人们在记录时往往一时难以找到或想到本字。作为论文《〈说文〉中所见今新洲方言本字考略》的续篇,通过对《说文解字》进行详细考释,可以在其中找到更多今新洲方言对应的本字。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汉语方言中,玉溪方言别具一格,特别是喉塞音[][]和喉擦音[h]与普通话的舌面后塞音[k][k‘]和舌面后擦音[x]整齐对应,是别的汉语方言点上极少见的。这一现象曾经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注意和极大兴趣。赵元任先生在给杨时逢先生编著的《云南方言调查报告》(台湾1969年出版)写的《序》中,特别对玉溪方言讲了一段话。他说:“离昆明不远西南一点玉溪一带,就有腭塞音读喉塞音的现象。例如‘可够了?’念成  相似文献   

20.
把词缀附加在词根上构成新词是现代汉语共同语和方言共有的一种构词方式。泸州方言名词的后缀(suffix)十分丰富,《泸州市志》在第六章方言第二节词法"方言名词后缀"部分记述了部分泸州方言名词后缀。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在形式和意义两方面与普通话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泸州方言名词后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