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调查的背景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分后进学生群体。他们大多存在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偏差,不能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不懂得关心他人,对周围人存有敌视、冷漠心理,少数还有欺负弱小、撒谎、打架、损坏公物的行为。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单亲家庭。仅2010年,我校  相似文献   

2.
在即将进入高三的时刻,面对课程日益严峻的考验和来自学校、家庭的压力,他们的诸多烦恼和困惑接踵而至.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了,从而选择了自暴自弃.而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得知,很多同学被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感动着,被许三多感动着.这不正好是一个教育契机吗?面对着学生存在的缺乏自信、轻言放弃的倾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剧,引导学生自己去体悟,或许就是解开学生"心结"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一、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生活 学生的写作来自于身边熟悉的生活,这种写作需要一定的生活积累.有的写作材料来自于阅读以及阅读后的感想与思考,这种阅读活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感想与思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小学生的写作实际上是客观生活在学生内心世界形成的表象的再次展示与阐发.这种内心世界表象的稳定性与鲜明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加工,也就越有利于学生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情真意切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的职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教师心理负担十分繁重,心理压力不断增加.面对来自社会、工作、学校、生活方面的一系列压力,有的教师积极地将压力化为动力,但也有教师表示自己正面临心理枯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处于难以应付的状态,甚至有教师无法调节心理偏差而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的教育中,因过度地追求分数,一些学校并没有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堂,一部分教师也没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渐渐失去他们应该有的童真和活泼,原本快乐的学习活动变成了学生们的严重负担。有的学生不愿进学校,有的学生惧怕见老师;少数教师漠视学生的健康,眼中只有分数而没有学生;部分学生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轻视孩子的道德品质,他们在与孩子的对话中,也常会把孩子送进学校或者把孩子交到老师那里训话作为一种惩罚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勾青海 《考试周刊》2012,(3):121-121
高中物理新教材刚使用不久,立即引起了全国各地的一片哗然。这些声音有的来自于教师和学校,有的来自于家长和学生。总体分析,教师们的意见大多是,新教材的改变导致了操作的复杂性,一些知识点和考查点更加宽泛,教师不容易掌握,也就不能把一种简单的套路教给学生,让他们有规律可循。学生们的抱怨是改版后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抽象思维逻辑推理都更加深奥难以掌握;  相似文献   

7.
目前,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较大,这些压力有的来自领导,有的来自家长,也有的来自教师本身,若引导不当便会严重影响幼儿园工作,甚至会制约教师的身心发展。笔者认为,园长应该成为一个“接纳型”园长,用善意、开放、接纳的态度关怀教师,与教师进行贴心地情感交流,帮助教师释放压力。  相似文献   

8.
在即将进入高三的时刻,面对课程日益严峻的考验和来自学校、家庭的压力,他们的诸多烦恼和困惑接踵而至。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了,从而选择了自暴自弃。而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得知,很多同学被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感动着,被许三多感动着。这不正好是一个教育契机吗?面对着学生存在的缺乏自信、轻言放弃的倾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剧,引导学生自己去体悟,或许就是解开学生“心结”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9.
当前,不少青少年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品质问题,诸如性格孤僻、情绪抑郁,敌视他人、不擅交流.唯我意识严重、对人冷漠等等,这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众多家长的一致关注。不少青少年学生之所以存在心理问题,而且呈加重发展趋势,其根源还在于他们难以得到社会,尤其是来自于父母和教师的充分的关心和理解,他们迫切呼唤着情感温暖。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孤僻、自卑和焦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于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同辈群体的压力以及社会压力.高校贫困生的物质和心理扶助对策包括:转变观念,使贫困成为激励他们艰苦奋斗的动力;充分利用勤工助学平台,提高贫困生的技能与素质;利用学生艺术团体为贫困生开启成才之门.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日益迫切,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值是越来越高,同时,长期以来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的不合理的教育评估使得教师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也不得不把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于是,我们学生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多种压力,学生一旦进入了学校,就如同进入了“高压锅”。巨大的学习压力必然会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些压力,就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障碍,如抑郁、偏执、嫉妒、焦虑等不良心理,有的甚至会产生敌对、轻生等极端行为。在各种压力面前,我们中学生…  相似文献   

12.
汉语成语绝大多数来自于浩繁的古代文化典籍和诗词文章。它们有的是历史史实的概括,有的是古代战争的记叙,有的是传说故事的精髓,也有的是诗词文章的抽取或节录,还有一些成语则来自于民间的口头流传等。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又能正确运用的话,可以让语言表达得言简意赅又意味深长。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他们就会主动求知、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并会体验到愉快的情绪。教师应从他们最简单、最熟悉的场景入手,激发孩子们学习成语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  相似文献   

13.
鲁晓利廉永杰在《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贫困大学生精神去弱势化研究》一文中指出,贫困大学生精神弱势化是指贫困大学生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困扰和压力时,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心理障碍或精神虚空的过程。高校应高度关注贫困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除精神上的贫困。贫困大学生精神弱势化的表现一般有:1.自卑自弃。生活的压力、不良的“攀比”心理、从高中时的佼佼者变为大学中普通甚至成绩较差生而产生的巨大心理落差等多种不良心理导致一些贫困大学生自我评价低下,甚至自卑自弃。2.思想偏激。有些贫困大学生固执偏激,经常怨天尤人,牢骚满天,且易受不良引诱。3.悲观消极。贫困大学生希望在毕业后能找到一份薪金高、发展机会多的工作本无可厚非,但许多学生不够踏实,一旦理想与现实出现巨大反差,极易丧失希望,悲观消极。4.心理闭锁。有些贫困生由于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总是否定自我,不愿敞开心扉,把自己封闭起来。5.嫉妒心理。一些贫困学生认为自己在智力、能力方面并不比别人差,却吃不好、穿不好,嫉妒心理严重,当欲望无法满足时他们可能会情绪不稳定,有的甚至做出极端行为。6.敌视情绪。少数贫困生因对毕业后的前途感到无望,加上学习成绩差,同...  相似文献   

14.
陆志琴 《考试周刊》2012,(35):186-18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步步深入,中国沿海东部地区率先经济腾飞、振兴,长江三角洲地区又成为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儿、南下北上的淘金者的首选之地,一批批外来的肯吃苦、有能耐的民工纷纷来到苏、锡、常地区,而由农民工问题衍生出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安全、心理等问题也随之成为新的社会问题。随父母漂泊异乡的农民工子女承受着城市孩子无法想象的种种压力,这种压力有的来自现实生活,有的来自精神层面。他们如一群孱弱的小鸟,期待着人们的关注,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心灵。  相似文献   

15.
对一部分学生而言,学校并不是一个令他们愉快的场所。他们对学校的不满可能从对校纪校规的故意违反,对教师的不敬,对教学要求的漠视,对附和学校主流价值观念的其他同学的敌视等等方面表现出来。大多数情况下,教育者往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理压力不仅来自学习、认知方面,也来自社交、情感方面;不仅来自学校,也来自家庭、社会.对这些压力,许多学生深感力不从心,无法适应,从而产生了心理危机.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阅读就是读书、读文章,是读者与文章的对话.平时工作中经常看到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津津有味地读着他们喜欢的书,可当笔者好奇的问他们:书上写的是什么的时候,他们一部分人是说不出,另一部分就是笑呵呵的给笔者讲起来,而讲的是什么有的时候笔者都觉得糊涂.  相似文献   

18.
香港,对于来自内地的学生而言,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狱。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可能成为他们前进的障碍和压力,但既然来了,就得承受。  相似文献   

19.
教书育人,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是教师神圣的职责,是教育者毕生追求的目标.可由于社会变迁、家庭、学校教育失衡及学生心理、生理失调等原因,有一部分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被一些教师打人另类,戴上了"学困生"的帽子:他们有的行为习惯差,有的纪律差,有的学习差,也有的几者兼有.  相似文献   

20.
教育既让人与众不同,又让人与众相同. 普通的年轻人,甚或年长的人,无论是来自农村、来自城镇、来自草原、来自高原,进入大学,便是为了他们更有知识,更聪明,更有智慧,更富于创造.所谓创造,就是做出与众不同的成就来.大学教育,当然应当为此目的去工作,让学生拥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与文化,让他们到战斗的最前沿去,让他们成为勇于创造、善于创造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教育就是为了让普通人不普通.这个目的不只是学生、家长、学校所追求的,也是政府所希望的.中国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还在花大力气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并以此带动整个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