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介绍了二极管激光器LD泵浦固体激光器Nd:YAG的结构类型,建立了LD端面泵浦、腔内KTP倍频、被动调Q的实验装置系统,并在该装置上进行了多项综合实验:二极管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与驱动电流的变化关系实验,Nd:YAG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与泵浦功率的关系测量实验,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倍频实验,二极管激光器泵浦Nd:YAG激光器被动调Q实验,得到了相关的实验数据并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该实验装置已经向大三本科生开放,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氟化高聚物具备了许多奇特的性质,用氟化高聚物作基材,在其中加入激光染料,把它作为激光器的激光工作物质,可以获得集固体激光器和染料激光器特点于一身的新型激光器:固体染料激光器.  相似文献   

3.
激光器是一种能发射激光光束的强光源。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是由Maiman在1960年研制的人造红宝石晶体激光器。几个月后Javan又研制了氦氖气体激光器。激光器按工作性质来分类,可分为气体、固体、液体和半导体激光器。按工作方式分为连续、脉冲式及超脉冲激光器。最常见的气体激光器有氦氖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氮分子激光器、氩粒子激光器等。固体激光器有红宝石激光器、钕玻璃激光器等。液体激光器有酒精溶液激光器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LD)的发展,LD抽运的全固体激光器已逐渐成为当今激光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大功率激光二极管端面抽运固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抽运功率高等优点,并且抽运光用光纤耦合时可以实现抽运源与激光器的有效分离,因而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近年来人们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激光是上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光源。目前有三类常见的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如氦氖激光器、氩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如红宝石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如光驱的激光头、激光打印机的打印头等。激光笔属于半导体激光器,它具有能量输出稳定,体积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锢-铌材料组件对超小型泵浦固体连续激光器的功率稳定性进行改良.通过采取平衡散热技术设计和铟-铌材料组件进行二次处理等方法试制样品并进行测试,分析试制前后铟材料的微观组织变化.结果表明,铟材料出现塑性变形,改良了激光器的局部热应力.铟-铌材料结构组件可有效提升超小型泵浦固体连续激光器输出激光功率稳定性,提高成品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制样品的“预压力的影响实验”和“泵浦热和冲击力的影响实验”,测试了预压力和泵浦热对超小型泵浦激光器铟组件影响.结果表明,在预压力作用下,结构组件的粗糙峰嵌入铟组件表面增大其静摩擦力,进行功率-电流-温度性能测试的样品该现象更明显;泵浦热作用引起铟组件与泵浦晶体之间发生了部分粘着现象增大其静摩擦力;2.5m冲击实验后的功率—电流-温度性能测试的泵浦热引起铟组件发生动态再回复,对受冲击力而引起的粗糙峰嵌入铟组件表面行为起固化作用,增大其静摩擦力,提升泵浦晶体抗冲击性能,提升铟组件超小型泵浦固体连续激光器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沉淀浸渍法制备了SO_4(2-)/ZnO-Ti 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以水杨酸与乙酸酐的酰化反应为探针,探讨SO_4(2-)/ZnO-Ti 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以水杨酸与乙酸酐的酰化反应为探针,探讨SO_4(2-)/ZnO-Ti O_2固体超强酸的催化活性,研究焙烧温度、水杨酸与乙酸酐比例、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O_4(2-)/ZnO-Ti O_2固体超强酸的催化活性,研究焙烧温度、水杨酸与乙酸酐比例、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O_4(2-)/ZnO-Ti O_2固体超强酸对合成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半导体激光器的迅速发展与商品化以及稀土离子激光新材料研究的迅速发展,紧凑全固化稀土离子激光器的研究带动了固体激光研究的发展。上转换激光器也是全固化潮流的一个新的发展。钒酸钇晶体具有良好的机械和物理特性,是新型激光晶体的热门材料之一,掺钕钒酸钇晶体更是一种优质的激光晶体,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熔”与“溶”熔化是指固体吸热,变成液体的现象.其“熔”的含意是用高温使固体变为液体,即固体温度比周围温度低才可发生熔化.而溶化是指固体在液体里分解,与液体相混合的现象,即使两者温度相同,溶化也可以发生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产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与农业生产和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农业生产中对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的调节,为农业生产中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的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密点麻蝴(Eremiasmultiocellata)是变温动物,其体温的变化深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从地温、近地温及气温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密点麻蜥体温的变化规律,证明它们与体温之间多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光照度关系不密切,与栖息地高度无关.  相似文献   

13.
针对打叶复烤箱芯测温工序中人工测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易受环境温度波动影响等不足,自主研发了一套温度自动检测装置及隔温降噪测温杆。该装置由动力输送机构、多轴测温机构和PLC控制系统组成。仿真分析和现场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自动测温装置检测效率比人工提高了280%;自主研制的测温杆测得的温度与实际温度偏差不超过0.2℃,比常规测温杆与红外测温仪更准确。该装置实现了打叶复烤烟叶箱芯温度的自动打孔、检测,现场运行动态稳定性好,可为复烤厂提质增效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利用超声波光栅的原理,检测超声波在不同温度纯净水中的传播速度,从而得出纯净水温度与超声波传播速度的经验公式。超声波测温技术是非接触型温度检测技术,超声波测温是近4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测温技术,其理论基础是超声波传播速度与介质温度有确定关系。该测温系统工作稳定,具备长期自动跟踪测温能力等优点,因而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新型回流焊机温度控制系统,其设计思想是在现有的PID控制的基础上,引入模糊控制技术、温度滞后补偿和多温区解耦设计,以解决回流焊机温度控制存在的问题,使多温区热风回流焊机温度控制更加优化、合理。  相似文献   

16.
智能家居中温度数据是最基本的参数,而温度采集时常存在布线不方便或成本较高的问题,这里提供了一种短距离无线温度采集的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式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数据,利用无线数据传输实现多个节点的实时温度数据在上住机上显示,对温度数据进行处理、保存和查询,并实现各个温度节点的上下限温度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热性能特点,更好地进行热管理分析,基于 Fluent 软件建立锂离子电池组三维瞬态散热模型并对温度场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不同条件对电池及模组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充(放)电倍率和增大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可改善电池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热失控。进口风速从 0.5 m/s增至 6 m/s 且 4C 充电终止时,电池组最高温度、平均温度、温差、一致性系数降低了 33.57 K、21.23 K、9.84 K 和 2.82%,但泵功耗增加了 0.35 W。进风温度从 298.15 K 降至 283.15 K 且 4C 充电终止时,电池组最高、平均温度降低 12.8 K 和 13.92 K,温差与一致性系数升高 1.86 K 和 0.76%。即增大风速,电池组温升和温度均匀性得到改善;降低进风温度,可控制电池组温升,但温度均匀性抑制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温湿度控制现状,设计了一种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电路、软件设计思路.该系统以单片机AT89C52为控制中心,采用SHT71为温湿度检测元件,实时监控温湿度的变化.单片机与智能传感器相连,采集并处理传感器的测量数据;通过LCD12864实时显示温湿度的数值;当温度超出允许范围时,电机开始启动来调节温度,从而实现对整个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管理.这种温湿度控制系统具有传感精度高、易于管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高温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是系统精度测试(SAT)和温度均匀性测试(TUS),对热工艺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温度使用的精准、稳定、可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实际应用出发,对热电偶的选择、数据采集仪、仪表类型、测试方法、冲温和超温过程的控制等方面对高温测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应用结果表明,在8米热处理空气循环炉中,整定PID参数联合温控系统调试后,在535℃的首次系统精度测试和温度均匀性测试中,未出现冲温和超温,满足测试要求;在化学工艺槽设备调试初期,首次高温测量温度均匀性不合格,通过改进加热结构,控制辐射传热蒸汽流量,调整控温偶位置,增强介质流动等,最后测得温度均匀性(+2.9℃,-2.6℃)<±5℃,测试合格。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水热条件下反应温度对ZnO微/纳米结构和建筑单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论是低温还是高温,在PVP的引导下都能实现花状自组装超结构的生成.但是温度对建筑单元的形状影响很大,低温下建筑单元是由多个纳米棒融合而成的亚微米级尖头棒,而高温时建筑单元是纳米尺度的略微尖头的纳米棒.而且在高温时每一朵花中所含的纳米棒个数明显要高于低温时候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