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信息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新、快、活"是各新闻媒体所普遍追求的,尊重听众的收听习惯,吸引听众收听兴趣,充分发挥广播的快捷、音响等优势,已成为新闻部每名记者的追求。口播新闻应强化新闻的现场感,更好地发挥广播新闻快捷的优势,满足听众在早间生活快节奏的状态中乐于相伴广播新闻,对所关心关注信息预知先知的享受。  相似文献   

2.
广播应如何为听众服务,满足不同听众的要求和爱好?如何安排丰富多彩的广播节目?广播怎样更好地为这个欣欣向荣的伟大时代服务?研究这些问题,就要对听众的心理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计。一、听众的收听心理广播听众心理学是研究广播听众收听动机和行为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对听众由于受到外导  相似文献   

3.
梁洪 《传媒》2012,(6):39-41
目前,广播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选择性收听,这类听众对广播的忠诚度不高,其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非广播一种,只是因为对某电台、某栏目或者某位主持人的节目感兴趣而收听。二是伴随式收听,这类听众把广播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但从广播获取信息,还从广播得到娱乐和享受。三是移动收听,这是汽车产业发展给广播带来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王东熙  杨涛 《东南传播》2010,(9):164-165
网络的普及使广播逐渐丢失了大学生听众,而广播盈利点的转移则进一步制造了二者间的隔阂。本文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对厦门地区大学生进行收听习惯调查,从数据出发,分析大学生远离广播媒体的原因与收听偏好。从培养大学听众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入手,为广播支招,提出顺应大学生的收听习惯进行节目调整、经营上制造校园相关的盈利点、强化媒体接触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立 《中国广播》2012,(8):77-80
随着中国私家车进入快速普及期,广播的发展迎来了新一轮复兴。广播的主流听众向私家车群体转移,伴随着受众的这一结构性变化,许多广播媒体开始重点关注私家车群体的收听习惯,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有些电台甚至直接锁定私家车群体。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结合近年来一些电台的实际运作经验,梳理、分析了私家车时代广播受众收听的新特征,以期对私家车时代广播媒体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樊怡 《军事记者》2005,(4):52-53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以及当代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广播的需求已经由固定收听转向移动收听.不同听众有不同的兴趣.同一听众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也有不同的节目需求。广播的窄播时代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开始.如今在我国可说是如火如荼、蓬勃发展。窄播是针对不同的受众特定需求对广播频率的细分化、专门化。  相似文献   

7.
现在,各个省(市)的广播电台基本上都形成了以新闻频率为主,各个特色频率为辅的格局。这些特色频率根据各个地方的经济状况和人们的收听习惯的不同,分为交通、经济、音乐、健康等频率,频率的特色多样化满足了不同层次和不同爱好的人们的收听要求,在广播处于弱势的今天,吸引住了一大批忠实的听众,为广播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学平 《传媒》2018,(2):15-19
生活场景每天都在不停地切换,或工作,或购物,或出行,或运动,在不同的场景中,陪伴性最强的传统媒体就是广播.广播对听众的参与度要求很低,既不需要视听感官的高度介入,又不干扰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秩序,伴随性优势显著.当人们的收听设备从收音机变成车载广播和智能手机之时起,媒介的使用习惯便随之发生了变化,同时这也意味着广播收听场景的嬗变.在此背景下,对广播收听场景的研究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轮子地不断滚动,广播迎来了新一轮的收听热潮。20世纪70年代,美国广播界有句名言“车轮子和干电池拯救了广播”,如今这一景象也在中国再现。在2006年11月召开的中国广播广告高峰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中国广播的窄播时代已经到来,核心听众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固定收听转向移动收听,移动人群成为广播收听的主流”。在这里,移动人群主要指向车上人群。  相似文献   

10.
天津电台自1988年以来,每年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一到二次节目收听率和听众收听目的、收听心理、收听行为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十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已成为天津电台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批珍贵的资料,对了解听众需求,提高节目质量,改进广播宣传,更好地满足听众的收听需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八十年代,伴随着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收音机已陆续叩开了许多农舍的家门。广播进入家庭后,收听对象、收听环境、收听心理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理论广播宣传也不例外。理论广播的听众,已由原来的干部、知识界的少数人,扩大到基层干部和广大工农群众,使理论广播宣传具有广泛性的特点。理论广播的听众,已从毫无选择频率和节  相似文献   

12.
如今,媒体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已改变受众多年来形成的收听习惯,广播受众分流凸显。社会生活的变化,信息量的陡增,人们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受众心理需求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的广播人必须思考广播的前进和持续发展。因此,掌握听众的心理定势、研究听众的心理要求,不断调整市场定位,才能打造深入受众之心的品牌节目。  相似文献   

13.
米明 《中国广播》2012,(11):20-22
2012年初,云南电台进行了广播听众收听行为大调查,完成的《研究报告》对云南广播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梳理与总结。研究数据和结论,不仅对云南电台有用,也有助于其他广播从业者了解广播,有针对性地办好广播媒体,特别是对当前听众收听行为的调查及趋势的分析,对广播未来走向有一定的预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叶帆 《中国广播》2011,(9):57-58
广播的收听与使用方式正在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变化——从半导体、随身听、MP3到“网络广播”和“应用程序(如音乐生物钟)”,从汽车广播的车内移动收听,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随意移动收听,“听广播”已日趋发展演变为“用广播”。听众对广播音乐的消费需求已逐渐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时代听众对资讯的摄取方式、对节目的收听习惯均有所改变,对社会话题讨论的参与热情都与日俱增,这些直接影响到类型化音乐电台的节目方向和制作模式。本文从类型化音乐电台的特质和网络自媒体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特点入手,以笔者的工作经验为基础,探讨类型化音乐电台的资讯节目如何适应听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越来越多的信息包围下,少年儿童可选择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广播节目的大同小异及电视节目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少年儿童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收听习惯较难养成,听众数量与以前相比在大量减少。广播要培养孩子的收听习惯也必须放下架子,走近孩子。孩子们没有收听习惯,并不是说广播不好,而是孩子的年龄特性决定的。他们不会主动  相似文献   

17.
王莹 《传媒》2014,(17)
正郑州人民广播电台都市广播(FM91.2)的定位是大型交通资讯生活服务类广播。自1993年成立至今,都市广播一直在探索节目形态和主持人风格的创新,力求与时代和市场接轨,更加关注听众的收听需求,对节目的分类更加细化,在不同时段满足不同收听人群的需要。笔者通过长期的节目跟踪和听众调查,取得了丰富  相似文献   

18.
刘毅 《现代传播》2014,(4):153-154
随着传媒技术,特别是数字化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传媒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广播自身发展来看,在媒介科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广播的接收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收音机收听外,还包括在线收听、车载收听和移动收听等方式。不论是广播为了在激烈的媒介竞争生态中,寻找到自己的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以便能够生存或者更好地发展,还是顺应和满足听众日益变化  相似文献   

19.
广播评论是新时期广播宣传新亮点。广播评论贵在贴心,因为只有与听众贴心,听众才会收听你的评论,从而接受你的见解和意见。广播评论要做到贴心,就必须平等地对待听众,真诚地爱护听众。必须用听众的语言,说听众关心的事。  相似文献   

20.
张堃  李媛 《中国广播》2005,(7):53-54
近年来,伴随着各地各级各类广播电台改革的步伐,从中央到地方,大部分电台都先后开办了众多专业频率(子台),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虽然各频率(子台)根据其听众群的收听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办了专栏节目,如交通台的《路况信息》、文艺台的《广播书场》等,但纵观其节目设置,依然离不开新闻、专题、文艺三大类。细心观察和收听就会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