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馆校双方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合作,厘清了馆校合作双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路径,采用问卷调查法面向参与课程的学生开展评估,采集学生对课程、双师授课模式、馆校合作课程类型和主题的喜好以及参与感受等信息,进而验证馆校合作双师课程的可行性和未来开发方向,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加强馆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快课程体系化建设、推动课程信息化传播三个馆校合作双师课程后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馆校合作近年已成为图书馆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为了整体掌握图书馆领域馆校合作的研究进展,文章对图书馆馆校合作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全面统计和梳理,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未来我国图书馆领域馆校合作研究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上,博物馆与学校间开展馆校合作正日益成为推进教育事业、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作为当今世界馆校合作领域的先行者,日本在这方面有较丰富的积淀,其经验与不足具有借鉴参考价值。通过梳理日本《博物馆法》等法律法规中关于馆校合作的相关规定,分析东京国立博物馆等代表性博物馆实施的馆校合作案例,结合我国实际,认为应当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合作模式,优化博物馆人员配置,建立馆校人员交流沟通路径等途径推动馆校合作。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馆校合作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馆校合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馆校合作的实质,提出了馆校合作的策略,以期推动馆校合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深度认识国内馆校结合领域研究的主题和发展趋势,不仅有利于研究者更加详细、清楚地了解国内馆校结合发展的最新动态,也有利于推动我国馆校结合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馆校结合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馆校结合中的博物馆角色研究和馆校结合的结合特征研究两大方面,其中馆校结合的结合特征研究又可分成六个方面:馆校结合教育课程建设;馆校结合课程的教育学思考;馆校结合教育模式;馆校结合相关教育类型;馆校结合机制与策略;馆校结合现状。我国馆校结合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为:奠定博物馆在馆校结合中的重要作用;馆校结合机制的研究日趋增加;更多体现馆校结合课程中的教育学理念;完善馆校结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馆校合作已经成为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手段,对学生阅读推广有着重要作用。以广州市82所高校为例,调查馆校合作的现状,分析馆校合作效果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校参与馆校合作的频率和程度均较低,缺乏长效合作机制。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务和资源是馆校合作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最后针对馆校合作参与度低、馆校合作模式单一的现状以及影响服务和资源的关键因素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边静 《中国博物馆》2023,(2):115-120
近年来,馆校合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但在高中阶段开展博物馆教育活动明显不足,成为教育体系中的缺环。本文从天津博物馆与梅江中学共同开发的“天博课堂”系列教育活动这一实证出发,综合运用观察、问卷和访谈等研究方法,科学有效地评估观众活动效果,尝试探索采取“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高中阶段馆校合作的可行性和效果。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面向高中生群体的博物馆教育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8.
馆校合作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科技馆发挥教育作用的重要途径。在国外,馆校合作模式已相对成熟;在国内,馆校合作蓬勃发展的同时,许多科技馆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因素的限制。本研究借鉴扎根理论,通过对国内9座科技馆的访谈调查,探讨了影响科技馆开展馆校合作的内外部因素。研究表明,在内部,展教队伍建设水平不足及展品更新换代的现实需求等是重要影响因素;在外部,缺少较可靠的评价制度以及缺少政策推进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评估应从知晓型评估转为应用型评估,即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效益进行评估。以文献资源共享深度与广度较高的大学园区为研究对象,将高校图书馆无障碍共享的他校文献资源列入评估范围,通过馆藏化计算可以得出共享成员馆的馆藏数量,进而得出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效益。通过该计算方法所得的结果能够为共享体系成员馆馆藏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博物馆学校的出现不仅仅是一次教学尝试,或教学问题的修正,更是对教育内涵的重新定义。博物馆学校是馆校合作最理想的教育模态,它的成功经验将为我国馆校合作教学提供积极的启示。基于案例分析,对博物馆学校"符合时代发展逻辑"的目的预设,"课程模块"的内容编制和"核心项目"的方法设计进行经验概括与特征总结。最终,形成对馆校合作的三点本土启示:其一,树立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学目的,明确馆校合作的教学指向;其二,开发以关怀现实为基础的教学内容,活化馆校合作的教学质料;其三,选择以参与体验为框架的教学方法,丰富馆校合作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1.
吴可嘉 《图书馆》2023,(5):41-49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尤其是中小学生阅读推广服务提出更高要求,馆校合作成为公共文化延伸服务的一个有益补充。本文通过信息检索法、文献分析法对当前公共图书馆开展馆校合作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梳理,并通过问题导向法提出公共图书馆开展馆校合作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李楠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3):74-79
[目的/意义]"双减"政策的实施,为馆校合作提供新的发展契机。推动馆校合作深入发展,对促进教育体系的结构优化和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强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运用文献检索法、案例分析法,通过调研分析"双减"政策颁布前后馆校合作的典型案例,归纳出"双减"政策下馆校合作的创新路径。[结果/结论]结合"双减"政策的大背景,公共图书馆可以从丰富教育资源、拓展课程内容,融入式场景教育以延展教育场域,加强嵌入式管理以提升教育质量,建立馆校合作与评价机制、共担教育责任等几个方面探寻馆校合作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以从化区为例,对地属粤北山区的从化区图书馆10年来开展馆校合作的实践进行调查与定量分析。统计表明,从化区的馆校合作数量不断增加,学生的图书借阅量不断增加;馆校合作的阅读推广效果显著,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大,阅读时间更多。对于山区学校来说,区县图书馆馆校合作是新形势下值得推广的行之有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形式。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当代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利用博物馆资源促进学校教育,是博物馆在青少年领域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从实践层面看,馆校合作依赖于博物馆与学校的自主性。但是通过研究日本、美国等博物馆教育发达国家的制度经验后可以得知,国家和地方从制度层面出台的相关规定和措施是实现博物馆资源融入学校教育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以期从制度层面为馆校合作提供助力和保障。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制度设计研究,导致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彼此孤立,难以在实践中发挥制度优势。因此只有从政策法规出发,对经费投入、组织协作、监管评估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才能保障博物馆资源融入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5.
大学图书馆的使命就是为教师和学生的学术研究提供优质服务。作为一种了解大学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工具,我国大学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已逐步展开。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在改善高校图书馆办馆条件、提高办馆水平以及发挥高校图书馆应有作用上,已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在看到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的积极价值的同时,必须对我国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仍在很大程度上是无读者参与的评估、非科举化的评估、非周期性的评估和无青任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现有研究成果,针对馆校合作开展中小学生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以全国中小学生阅读推广项目为依托开展馆校合作的思路,主要围绕其意义、主要内容、协同机制和具体实施策略4个向度展开,以期进一步推动馆校合作,促进中小学生阅读推广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对于改善高校图书馆办馆条件、提高办馆水平及发挥高校图书馆作用具有重大影响。在看到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必须对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如缺乏读者参与、非科学化、形式化严重、非周期性和无责任性等进行反思。这对于我国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采用馆校合作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内乡县图书馆为例,总结了其在馆校合作过程中所开展的阅读服务实践以及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美国用于评估课程与《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一致性的教育者评估教学产品质量量规(EQuIP),并以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发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单元为例,阐明量规的使用方法。从对接NGSS三个维度的角度总结量规的特点,为我国馆校结合课程的开发提出三点建议:首先,馆校结合课程不仅要在教学的内容上,还需在教学的理念、目标、方法上全面对接课标;其次,馆校结合课程需要以学生及其学习为中心,注重课程资源、教学的目标、方式、评价的整体设计,深入地对接课程标准;最后,需要为开发基于课标的馆校结合课程提供相应的软件和硬件保障。  相似文献   

20.
公共图书馆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总分馆体系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而原有的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无法匹配新阶段总分馆评估的新要求。本文从总分馆评估这一新问题切入,探讨区县级总分馆评估标准的重要性和地市级总分馆评估标准的必要性,然后研究区县级和地市级总分馆评估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特别对其关键指标进行了探讨。最后从层级、内容、周期、主体等维度来分析省级和副省级馆总分馆评估标准的必要性、全国性和地区性总分馆评估标准、定期和非定期总分馆评估标准、官方与民间总分馆评估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