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学天命观与夏商以至西周、春秋时期的天命思想存在着因袭损益的关联。夏商时代,尊天奉神,“天命”概念具有超现实的神秘意义。西周承继前代传统,同时根据现实的需要赋予“天命”以人文的伦理性格。经过春秋的社会动荡,“人”的意义进一步弘扬,至孔子创立儒学,继承、发展西周以来重人道、道德的传统,形成了富有浓厚伦理色彩的儒学天命观。尔后历经孟、荀的阐发,以至汉、宋儒者的理论建构,儒学的天命思想中最终把社会道德伦理升华为本体与政治紧密相联,使儒学成为以伦理为本位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顾炎武曾以为宗庙设立神像是战国才产生的现象,是不对的。从西周金文中看,西周时周王朝宗庙中有"图室"。这表明至少从西周开始,已经在周王宗庙中设立专门的"图室"绘制先王先公的图像来进行祭祀和悼念。商末西周初年已有用于战争的军事地图,周初已有"东国"疆域图,也有用于土田划定的方国疆域地图。  相似文献   

3.
西周都城体系的演变与岐周的圣都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都城体系的角度研究都城政治地位的变化是古都研究中必须的手段.在都城体系中,有圣都与俗都、主都与陪都等都城关系.西周的都城体系中有三个都城:岐周、宗周、成周.岐周是西周的圣都,宗周是西周的主都,成周是西周的陪都.作为周的"圣都",岐周是国家重要的祭祀中心,它不仅是周族发迹的地方,而且承担着高规格的祭祀活动,拥有大规模的宗庙建筑,这些远非"俗都"宗周可比.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都城地位也在变化,岐周在西周中晚期逐渐丧失了圣都的政治地位.西周的都城体系和圣都制度对后世各政权的都城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美育思想是春秋时期形势的产物,是西周以来社会心理的总结和升华,是段商特别是西周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西周的法制思想、刑事立法、民事立法、引礼入刑及诉讼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鼎盛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德治”伦理思想的发祥点.周之代商,其“维新”之处不仅表现在西周“天命”观上的变化,更体现在西周“德治”观念的自觉.与殷商神权政治不同,周人开始注重人事进取精神.始于“德治”观念自觉,西周社会上层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德治”伦理思想体系,包括君王道德、道德榜样、道德教化、道德修养、道德礼制等内容.以“德治”思想为基石,西周社会最终得以确立一套以恭敬畏惧、勤俭无逸、孝友惠爱为核心的“德治”道德规范,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前言】 孔子有“不足徵”之说,此篇借用“足徵”二字,以示立意允洽。 西周王年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基础,西周不明,遑论夏商。唯其如此,说多纷繁。此篇乃承继先师张汝舟先生之说,将西周年代的主要依据一一列出,希望得到学术界的批评,以求共识。 需要说明的是:  相似文献   

8.
早期国家既不同于现代国家,也与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古代国家有所区别。西周是紧接着周人原始社会的解体而出现的国家,它具有许多从原始社会继承下来的旧传统。各种奴役关系都已存在,却没有任何一种关系占有明确和绝对的优势。同对,西周国家又不断地扬弃着原始残余,始终处在变动不居的状态中。西周国家所表现出来的连续性、复杂性及不稳定性,正是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大都经过能工巧匠的规划。中国城市起源于西周,西周的城市就进行过整体规划。中国城市的规划思想受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指导思想的影响,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传统。其规划原则以中心布局、对称布局、街道分割、方块居住、市场固定为则,特征十分明显。这些特征具体体现在规划图中。中国城市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规划图的国家。《尚书·洛浩》记载的“来以图”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域邑图》都是证明。中国城市规划最早使用平面图,为城市形状规整、布局整齐和延续发展有章可循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玁狁之侵是周王室北部最大的边患危机,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时代,征伐和反击玁狁便成为西周政治生活的主题之一。双方交战的时间贯穿于西周,以厉、宣时期最甚;地点在泾水、洛水流域和晋南地区。  相似文献   

11.
周文王受命称王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称周文王平虞芮之讼而受命称王,后儒曾以正统观念加以怀疑是不对的。文王受命并称王在西周古文献及古文字资料中是有充分证据的,也是完全可信的。周文王受命称王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58年。  相似文献   

12.
西周的“射礼”是上古中国人体运动制度化的集中体现,故分析中国人体运动制度化要从“射礼”入手;而要了解西周“射礼”的组织机理,又须从“射礼”中的官制入手。西周的“射礼”是竞技运动“举国体制”的萌芽,这一萌芽的分析研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运动“举国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科技兴体”战略的实施,对人体运动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最近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陈佩芬先生的《夏商周青铜器研究>,对上海博物馆丰富多彩的青铜器藏品作了系统的整理和探讨。其中有一件盨,在西周年代学研究上很有价值,过去还没有著录过,现于陈先生工作的基础上,试提出一些意见,供大家讨论。这件盨见《夏商周青铜器研究》西周卷下册,编号三九五。盨已失盖,器为深腹,附耳,饰内凹的瓦纹,底下有四个曲尺形足,通高17.5厘米,口长21.9厘米,宽14.5厘米。锈色红褐,只有小部分呈青色。铭文铸于内底.共四行27字:惟王元年六月既眚(生)霸庚戌,伯吕又作旅盟,其子子孙孙萬(万)年永宝用…  相似文献   

14.
确定古都准确的始都年代对深入研究古都形成与演变的历程有着直接影响。我国众多古都中一些建都年代较早的,目前对其始部年代问题,尚缺乏深入研究,看法不够一致。中国七大古都中大多存在这一问题。现经研究考证,其中洛阳地区二里头有夏初都城遗址,其始都年代约在公元前1900年前后;安阳之殷墟为商代晚期都城,其始都年代为公元前1299年;西安地区最早都城为西周丰镐,始于公元前1040年;北京地区在西周武王十二年始建有燕、蓟二国,它们始都年代为公元前1027年;开封地区战国时为魏国都城,始于公元前361年;南京地区最早都城为三国时吴国之建业,始都于公元229年;杭州最早为五代吴越国所都,始都于钱进封为吴越国王之公元907年。  相似文献   

15.
《尚书·吕刑》是关于西周时期重要的刑法文献,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吕刑》之中包含的关于“礼”的思想,维护着西周统治阶级的利益,《吕刑》体现着西周对”礼”的认识以及用刑来维护礼的行为,对我们当今的社会建设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东西方早期国家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仅从国家政权形态角度,对古代雅典和我国古代西周作一简略的比较,从中分析二者的差异及形成原因,从而为我们理解古代早期国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中本来就存有的差异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孔子对西周春秋上帝神鬼观的修正、改造和创新,不但为传统儒学构建了一种新型思维模式和精神体系,更重要的是把春秋以前神鬼宗教式政治伦理观,发展到以注重道德人性培养为核心的新层面。这是一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政治和道德伦理上的思想革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西周春秋战国不同时期城市经济功能发展不同的特点,阐述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欧州封建时代城市发展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初吉即朔是传统的解说,不可否定,初吉反映了西周的朔望月历制,不是“朏为月首”。铜器师兑簋、静簋的初吉仍然是指朔。  相似文献   

20.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不是由英雄、个人创造的。平民从古至今都是社会上最重要、比重最大、力量最大的群体。而西周作为奴隶社会最后一个且最发达的国家,其通过层层分封,把社会分为贵族、平民、奴隶三个阶层,对后世封建社会影响深远,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世所应用并发展。而奴隶社会的"民"与封建社会的"民"的构成是不一致的,本文通过古文献,研究西周"民"是由士、农、工、商组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