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丽华 《新闻界》2013,(16):67-70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WEB2.0时代带来的技术转变,基于WEB2.0技术的社会化媒体以其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互联网应用形式。社会化媒体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从媒介组织、媒介用户、媒介生产等重构了数字时代的传播模式,主要体现在从传播者到"共有媒体"系统的建立;从传播媒介到交互式信息平台的形成;从传播内容到用户创造与分享信息的传播机制;从被动的受众到互动参与的积极用户;从碎片化传播到受众的重新聚合,一系列的变革要求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必须以用户参与、即时互动和信息共享为核心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2.
张鹏 《青年记者》2016,(11):100-101
悬念广告,借用了叙事性文学的表现手法,利用受众的好奇心理吸引对广告的注意,从而达到广告说服的目的.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呈现出信息碎片化、受众多元化、媒介多样化、传播速度迅捷、传受双向互动等特征.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悬念广告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广告策划时如何操作才能使“悬念”效用发挥到最佳?  相似文献   

3.
黄秀莲 《东南传播》2011,(12):107-108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告理念的不断更新,国内外广告创意人对环境媒体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环境媒体的价值已经凸显。环境媒体形式多样,创意多变,但无论如何变化,始终以受众为核心。当前,广告正从单向传递信息向着双向互动参与转变,“受众参与”在广告交流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环境媒体作为广告信息传播的新手段,亦在提升受众参与度方面进行着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4.
郑勇华 《新闻界》2012,(6):69-72
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媒介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信息组织者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受众成为信息网络化传播过程中的枢纽,承担着信息接收与传递的中介强梁作用.这些新特征对媒介经营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要求改变传统的赢利模式、经营方式与受众服务体系,从而适应新媒体对媒介经营管理变革的要求.要从单一的以广告为主的赢利模式向广告传播、增值服务、产品提供相组合的多元化赢利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雷远 《今传媒》2013,(4):82-83
“双向、互动、共享”是信息时代的永恒追求,也是现代传播的理念.电影的传播不是一种单向传导的过程,即便在短短的观影过程中,受众和电影之间也不断进行着交互式的信息交流.本文试图用编码、解码理论读解电影中的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6.
环境媒体广告是一种体验性广告,受众参与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按照受众参与意愿的不同可将受众参与形式分为被动参与和主动参与两大类,受众在广告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广告信息生产者、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多重角色,并通过亲身体验对广告信息产生更深的认知和记忆。通过环境媒体的恰当选择及对其互动性的充分挖掘,并充分调动受众的好奇心等策略能有效增强环境媒体广告中的受众参与体验,达成广告目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网络、移动终端等各种新媒体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受众获知信息的渠道也不断丰富,可以说,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人人参与的传播多元化时代.但是,无论何种传播媒体,其核心依旧是“内容”,即传播的关键在于信息,“内容为王”依旧是媒体发展的根基. 恪守“内容为王“ 传播媒体进入多元化时代,受众往往可以通过手机等自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生产者”和“发布者”.多元化的媒体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渠道,而信息传播的目的是影响受众.  相似文献   

8.
黄子豪 《东南传播》2018,(5):117-120
在传媒技术的驱动下,新媒体、碎片化、大数据三个方面的变革造就了广告转型的核心力量.在新媒体时代,新平台开发成为策划、创意的一部分,广告的功能正在重构;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细分化、互动化等传播特点,致使"碎片化"趋势越来越强,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受众的广告接受习惯,"互动"已是广告转型的重要内容;在充满变化的市场中,碎片化的目标受众也存在潜在的"聚合"可能,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精准广告营销"给广告主带来了曙光,为广告达到直接与消费者接触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9.
郜铭 《东南传播》2017,(12):140-142
第三次技术浪潮带来了数字媒介,也带来了广告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网络媒体由此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路径,其自身特性使传播模式呈现出"碎片化"。置身于新的传播形态中的人们,如同将自己包裹在"信息茧房"之中。在网络外部性与受众对媒体的选择性接触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广告的传播与接收路径日趋集中与单一,最终形成传播的路径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10.
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革,互动性成为新媒体时代最根奉的特性。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系教授陈培爱指出,"以媒体概念主导创意概念"是传播业者对"媒体创意时代"的积极回应。通过精彩的互动创意解决广告信息的传递,与目标受众进行沟通,是新媒体时代品牌传播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1.
许莹 《青年记者》2017,(5):18-19
数字传播时代,受众更多地参与到新闻传播中,自媒体成为议程设置的重要参与者.传播权利的分享,构成了议程设置理论奠基者唐纳德·肖所谓相互交织、相互分享的“莎草纸社会”,①而在这个信息交织与共享的社会中,传统媒体与自媒体若不能达成理性共识,则会导致公众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走向分裂,社会矛盾也容易被激化.  相似文献   

12.
互动--节目主持的“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锡初 《现代传播》2003,(6):111-112
“互动”是传播者在增强受众意识 ,尊重受众自主选择 ,自主接受的心理习惯基础上 ,与受传者之间信息往返的流动 ,是传受双方平等的沟通交流。互动意识是主持人实现互动传播的前提 ,是节目互动主持构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互动意识是传播理念的变革与发展且不说互动意识是对“枪弹论”之终结 ,对“使用和满足论”和“说服论”之否定 ,同时也是对“交易论”的超越。从传播角度去认识 ,节目主持的互动意识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1 传受双重角色的互换 ,体现了传受双方的平等关系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双向交流传播 ,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互…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模式,从AIDA、AIDMA到AISAS的理论梳理.结合信息时代的现实,揭示了受众对广告信息解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由于信息环境的复杂,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心理变化,受众在产生需求进行决策时,收集信息渠道也因此变得复杂与多样.受众接收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必然要求广告主在传递信息时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根据这一变化,文章提出受众对广告信息接收的新理论范式AMSA,并根据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AMSA范式,提出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环境中,广告的界限变得模糊,与口碑、搜索引擎等信息混合在一起。受众在社交媒体中的只言片语结成“广告茧房”,精确传播的技术性内卷造成新时代的广告费依然得“浪费”掉一半。广告的定制随着个体兴趣“枝条”的延伸而延伸。搜索带来海量信息与选择性的接触,而陌生关系的分享则使受众对负面口碑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相似文献   

15.
吴扬 《出版广角》2016,(22):63-65
微电影广告是新兴的广告传播形式,是为了宣传某个特定的产品或品牌而拍摄的有情节的,时长一般在5-30分钟的,以电影为表现手法的广告.文章从微电影广告的定义、微电影广告发展的原因及微电影广告发展入手,从传播内容的创新、传播渠道的多样、传播受众的互动、低成本高效率等传播优势分析微电影广告之“不微”.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由单向传播迈向双向互动,互动广告通过广告源与目标受众位置的调换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由于互动广告是新生事物,在城市营销中的应用尚有很大空间。本文着重研究了互动广告的特点、优势、表现形式,并试图将互动传播更广泛地应用到城市形象建设中去,探索新媒体形态下城市形象构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分众化时代,受众对于广告信息传播的需求趋于多样化,过于集中于传统媒体的广告传播已经难以满足受众需要,广告的传播效果也相应减弱。而作为一种创新的广告形式,环境媒体广告逐渐显示出其在媒介创新和受众互动方面的优势。论文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对环境媒体广告的概念进行界定,再以伯恩巴克的优秀广告创意标准"ROI"原则为理论基础,分析环境媒体广告创意的传播特点,结果表明环境媒体与广告创意、受众互相融合的特点,广告创意空间更广,具有更强的感官冲击力和震撼力。  相似文献   

18.
翟灿 《传媒》2018,(2):82-84
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广告行业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广告媒介投放—广告受众"的传播模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广告主通过社会化营销使其广告信息在互联网上得到广泛传播,而广告公司和传统广告媒介却因此遇冷受到很大冲击,广告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广告信息的轰炸,而是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口碑传播,主动参与营销.而大数据和消费者画像则能够帮助广告主精准定位目标消费者.  相似文献   

19.
电视直播是利用电视媒体使现场与异地观众同时互动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它实现了信息的生成、采集、传播和接受的完全同步.异地同步,信息共享;声画兼备,现场感强;双向互动,受众面广是电视媒体独有的传播强势.传媒在追求现场与远端观众实现异地同时互动的激烈竞争中,无庸置疑,电视直播占领了制高点.  相似文献   

20.
牛玉慧 《出版广角》2016,(16):70-72
新媒体时代的突出特点在于其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媒介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实现了媒介与受众的互动。本文在分析互动广告的传播特点基础上提出互动广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新媒体互动广告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