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目的/意义] 通过比较研究ACRL奖励计划与中国图书馆界奖项,提出中国图书馆学会奖励体系构建设想,为我国图书馆界奖励计划的构建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调查了ACRL设立的19个奖项,以及中国图书馆学会等11个机构设立的奖项,深入分析ACRL奖项与中国图书馆界奖项的异同点。[结果/结论] 提出中国图书馆学会奖励体系构建的总体设计思路:成立奖项管理委员会,加强管理制度建设;组建奖项评审委员会,规范奖项评审工作;适时设立新奖项,完善奖项体系;建立奖项网站,做好奖项相关宣传。  相似文献   

2.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奖产生较早并一直受到重视,藏书奖的资金来源较多、奖励读者范围较广泛,其奖项设置、申报要求、评奖委员会、评奖标准、获奖者奖励及成果管理等方面均比较规范。我国高校图书馆应从倡导读者建设个人藏书、规范现行的评奖活动程序、发挥优秀读者的带动作用、加强与校内外机构间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方面完善读者服务及奖励工作。  相似文献   

3.
陆莉 《图书馆杂志》2013,(8):72-76,80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奖产生较早并一直受到重视,藏书奖的资金来源较多、奖励读者范围较广泛,其奖项设置、申报要求、评奖委员会、评奖标准、获奖者奖励及成果管理等方面均比较规范。我国高校图书馆应从倡导读者建设个人藏书、规范现行的评奖活动程序、发挥优秀读者的带动作用、加强与校内外机构间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方面完善读者服务及奖励工作。  相似文献   

4.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成立于1876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及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协会,现有成员64,000多名,分别来自美国50个州的117,000所图书馆,包括公共图书馆、学校、学院和大学图书馆、医院、法律、商业和军队图书馆等.ALA作为"图书馆和信息服务发展、宣传和改进"的领导者,被誉为"图书馆员之声".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对美国图书馆协会设立的"达纳图书馆公共关系奖"进行介绍与分析,旨在为我国图书馆营销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网络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和邮件调查法,从奖项名称、奖项申请、获奖内容、奖励办法等方面分析该奖项,并重点研究评审标准。[结果/结论] 该奖项的评审标准由需求评估与规划、实施与创新、评估3部分构成,总结得出评审标准是由战略规划、环境分析、目标用户、项目预算、品牌构建、沟通策略和评估构成的公共关系项目体系。对我国图书馆公共关系活动的启示包括:制定战略规划、建设专业化团队、目标用户细分、树立品牌意识、注重构建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6.
美国图书馆界通过奖励成绩突出的图书馆、图书馆员或读者推动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其中,高校图书馆设立的读者奖呈现出4个特点:获奖种类多、以纪念为目的设立奖项、资助为奖金的主要来源及基于特定资源开展研究.读者奖的申报及评选、获奖成果管理等方面均显示出合理性.鉴于此,我国图书馆界可以通过深化对读者奖的认识、争取读者奖励的资金资助、倡导读者基于特色资源开展研究、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读者科研过程、高校图书馆间合作设立奖项5个方面完善其读者奖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G.Sayeed Choudhury获得2012年图书馆与信息技术研究奖(Frederick G.Kilgour奖)。该奖项由OCLC和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分会(LITA)共同发起,表彰与信息技术发展相关的研究,尤其是对信息的出版、存储、检索和传播,或者对信息、数据操作和管理程序有积极、实质性影响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由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和美国图书馆协会(ALA)联合评选的2007年世界“图书馆建筑奖(Library Building Awards)”于日前揭晓,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用以表彰在图书馆设计方面表现突出且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师所设计的图书馆建筑。2007年全球有九座图书馆建筑获得此奖。  相似文献   

9.
丁轶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2):51-56
[目的/意义]以本溪市图书馆建立荣誉体系的实践为例,探索公共图书馆荣誉体系建设的实践模式。[方法/过程]基于对公共图书馆荣誉奖励实践与研究现状的分析,介绍本溪市图书馆运用美国ALA奖励制度体系的先进理念,构建公共图书馆荣誉体系的实践模式,阐释针对该实践模式的几点思考,提出未来公共图书馆建设荣誉体系的可行性建议。[结果/结论]荣誉体系不仅体现在奖项的全面覆盖上,更加体现在机制的建设上,以不断鼓励馆员进步与成长,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鼎奖     
台湾“行政院新闻局”主办的年度奖。1976年设立,奖励对象包括新闻、杂志、图书、唱片四大类,是台湾对各类出版业奖励范围最广的一个奖项。新闻金鼎奖包括新闻评论奖、新闻报道奖、新闻摄影奖、副刊专栏奖。以上各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图书馆协会作用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图书馆协会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图书馆协会,对图书馆事业影响深远。该文从机构设置、计划和活动等方面对美国图书馆协会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其在图书馆事业管理、图书馆服务、图书情报学教育及扩大图书馆社会影响这四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坚 《图书馆》2021,(4):1-6
图书馆建设是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存在于我国图书馆事业内部的群体专业意识淡薄、对社会需求调研及规划建构不足、专业化社会服务基础力量薄弱、读者参与相对被动等因素导致图书馆事业“内卷化”现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机制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从空间的角度理解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重新构建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制度空间、价值空间,以空间转向为立足点,强化图书馆与多种社会力量的合作、力行图书馆服务体系激励制度、校准价值理念的文化内涵,形成图书馆全社会场域的文化服务氛围,助力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The Reference Librarian》2013,54(34):131-140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s program priorities since 1977 have increasingly centered on redefining the mission of the library in a broader context of total information access. Access has been addressed by the Association in relation to national information policy. The Association's response to the work of its Commission on Freedom and Equality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illustrates the difficulties that arise when member-governed organizations consider information policy options in public forums. Such debates may challenge fundamental professional values. The need to reexamine policy positions an conflict with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a consistent public advocacy stance. ALA has identified access as its highest priority and has begun enum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adequacy in the information access environment. There is little indication that the ALA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tself, however, yet reflects the transition from document delivery to information access.  相似文献   

14.
美国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制定学校图书馆服务相关标准,到2007年共出台了九个全国性学校图书馆服务标准文件,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反映出美国学校图书馆服务发展的脉络。在此过程中,ALA、AASL等行业协会发挥重要作用,图书馆服务和馆员价值得到彰显。具体呈现出以下特征:1学校图书馆服务根据教育改革需要进行调整,保持对学校教育的贡献度;2建设标准和服务标准统一,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3与行业协会的成熟和馆员专业化发展相辅相成。本文呼吁我国的研究者和教育管理部门关注中小学图书馆服务标准的确立,重视学校图书馆服务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交网络服务是图书馆在数字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新服务形式。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在融合图书馆服务和社交网络方面进行的具体实践。通过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建立图书馆俱乐部,开发信息推送、图书搜索、智能聊天机器人等应用功能,为读者送去各种图书馆服务,以社交网络新模式开展主动服务。  相似文献   

16.
《The Reference Librarian》2013,54(21):135-153
The social service dimensions of organizing and delivering information and referral services (I & R) are explored. The overarching purpose of I & R is identified as assuring access to human services for persons in need. In striving to guarantee access, the information and referral service encounters three complex domains - the nature of the client and client need, the nature of social service provider agencies, and the social service system or network as a whole. Aspects of each domain limit the effectiveness of information giving and the utility of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I & R must include the additional functions of casework assessment, crisis intervention, case advocacy, systems advocacy, and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planning/community problem solving. Several case illustrations are included. Interdisciplinary staffing is suggested to more effectively blend information and social service skills for the information and referral agency of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2008 online survey about library services to the poor conducted by the American Libarary Association (ALA) Office for Literary and Outreach Services (OLOS) committee. The survey is precedent to the preparation of an ALA action agenda for library work with poor persons that is going to occur through 2009‐10. Though limited in its scope and participation, the survey results do suggest many of the persistent issues that ar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ccessful library services for poor perso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图书馆权利法案》是图书馆权利、图书馆智识自由这一核心政策群之灵魂,对其制定与修订过程的微观研究不但有益于图书馆权利问题的探讨,亦可为图书馆政策的制定和修订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政策分析、历史研究的视角,从8个《图书馆权利法案》版本的文本异同出发,结合相应的政策信息和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总结单一调整、综合调整、条款增删和反复调整4类文本修订方式和效果,并结合大规模修订、小规模修订、被否定的修订3种场景还原政策修订过程、参与者的角色地位,进行修订程序的分析,发现ALA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体现了回应社会环境变迁与守护职业立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谈网络时代图书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图书馆人社会地位不高的现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为了提高图书馆人的社会地位,必须围绕为读者提供服务这个中心工作,进行相关的改革,如制定《图书馆法》,建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将工作重心从一般服务向咨询服务转移,在社会上营造一种重视图书馆的氛围等等。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