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赏识是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是在教育活动中,欣赏、赞许、肯定孩子的能力、兴趣、意愿、动机、行为,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在教育活动中,如何赏识我们的孩子呢?一、正面表扬孩子正面表扬就是用积极的语言、动作、表情向孩子表  相似文献   

2.
赏识是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是在教育活动中,欣赏、赞许、肯定孩子的能力、兴趣、意愿、动机、行为,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在教育活动中,如何赏识我们的孩子呢? 一、正面表扬孩子 正面表扬就是用积极的语言、动作、表情向孩子表达对他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1.直接的语言。当孩子取得成功时,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当孩子屡战屡败时,教师更要用鼓励的语言帮助他树立自信心。教师的直接表扬“你真棒”、“你真能干”、“你很了不起”,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长  相似文献   

3.
赏识教育不仅仅是表扬加鼓励,而更注重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合理地赏识会使孩子健康向上发展。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最适合幼儿教育。  相似文献   

4.
谢红芹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35):130-131
赏识--在词典中的解释为"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在赏识教育理论中,它是一种思维视角,即赏识的眼光看世界,是一种凡是发生往好的方面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欣赏的心态.它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作用的对象心理和生理产生快感.赏识教育已成为备受教育界推崇的一种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是一种多角度、多层次认识生命、理解生命,进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理念下,为师,摒弃“功利”,学会期待,用真爱呵护学生的稚嫩、质朴;让孩子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在老师的赏识中学会自我赏识,学会赏识他人。开发自我潜能,让生命自由生长。  相似文献   

6.
提到赏识教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一味地夸奖、赏识。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区。赏识教育就是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是让父母孩子都学会跷起大拇指的教育;是化解孩子心结,让孩子心灵有个家的教育;是唤醒天下父母,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用赏识的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快乐并带给别人快乐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做人中人的教育;是呼唤善良,启迪智慧的教育;是让人学会感恩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赏识孩子,关键在于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在教育过程中.学会用赏识的眼光、手段、方法去挖掘、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去促进幼儿好的方面得到巩固,继续发扬.纠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提高教育的效果。孩子的发展潜力很大,可塑性很强.而自我评价能力却比较低。赏识孩子,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孩子获得成功感,促使其努力进取,争当好孩子。  相似文献   

8.
马生霞 《考试周刊》2014,(27):30-30
能在教学中直接起到唤醒和激励作用的是赏识。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所以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善于赏识,这样会让学生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9.
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而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学会欣赏,你会更好地聆听学生的心声。  相似文献   

10.
常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与自信的动力基础,是引导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抓住关键,学会赏识,与家较同步,多方引早,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自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林 《甘肃教育》2014,(15):34-34
正赏识教育能使听话的孩子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处理问题;使胆小的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能使一向优秀的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学会克服困难;能使调皮、好动的孩子增强信心,扬长避短。因此,只有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让他们充满自信,成为心智发展健全的人。一、赏识教育就是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与表扬不同,与一般的师爱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学会赏识。赏识教育是一种赞赏性教育,在赏识教育下的孩子心情愉悦,能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绩,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背景下,强调对学生的赏识教育。什么是赏识?赏识是指意识到了人的才能或物的价值而加以重视或予以赞扬。简言之赏识教育就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它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以尊重孩子价值为前提,唤醒孩子的主体意识及自身发展潜能,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何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培  相似文献   

14.
在"人本"教育思想盛行的今天,"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东风劲吹,惩罚教育作为管理学生的一种正当有效的手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部分教育工作者谈"罚"色变.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但再尊贵的花苗也需要园丁修剪枝叶,我们又怎能不适当使用惩罚而让孩子了解错综复杂的社会呢?如果只是"一边倒"地把教育行为异化为赏识和激励,实质是对人本教育的背离.教育离不开赏识,也离不开惩罚.合理的惩罚是一种教育策略,教师应该有惩罚权,也应该合理运用惩罚权.  相似文献   

15.
刘莉 《教育论坛》2007,(5):6-7,5
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在《给中国父母的一封公开信》中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是的,我们应当学会对学生赏识。同时我认为,教师对学生赏识应从关注开始。关注是反映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人或事充满关心与期待,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实现教育的目的。关注的不同,表明对学生的具体期待也不同,而这往往会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目前,许多家长已经树立起赏识孩子的教育理念,但仍存在着“仅仅赏识孩子行为的良好结果”的现象,而忽视了促使这一结果产生的良好动机和为此而努力的过程。这样容易使孩子认为良好结果的出现,是凭运气,是偶然的结果,从而对自己好的想法和付出的努力难以给予自觉地肯定,这就难以达到让孩子树立自信、不断进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赏识,让学生受到赏识,学会感动,这是教育的一种极佳境界。教师应学会用赏识的目光注视学生,给予学生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赏识可使好的学生变得更好,使后进生变成优秀生。总之,赏识会让教育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陶行知及周弘老师所倡导的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以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为载体,捕捉赏识教育的契机,精心设计和组织,优化语文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并在不断获得赏识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心,逐渐完善,超越自我,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张扬健康的个性,最终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提倡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拒绝批评,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不是完善的教育。成功教育并不排斥批评,但批评要比表扬更有艺术。批评是赏识教育中独特的一环,  相似文献   

20.
"师幼互动"指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其动态过程。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那么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奏响"师幼互动"的主旋律呢?一、更新观念,学会赏识1.给孩子信任和尊重。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充其量开发不足10%,每一个孩子的内在潜力都是无限可能的。教育是一种唤醒,无限的潜能只有在教育的正确引导下才能充分发掘出来。因此,我们应当给每一个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