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___一篇有关康熙朗耶稣会士 ”’”“””’礼仪之争的满文文献 罗丽达门.94)乾隆五十丸年查办巴宁阿与盐商交结联宗卖(1.3)清代乾隆朝。椎广捐复之例。研究 赵德贵(豆.98)另庆朝江西万载县土们学额纷争察(二。-乾隆年间白氏漂琉获救叙事述论 徐艺圃(1.109)嘉庆朝贿充牙商史料选(1.27)略论Z,y安征剿廓尔喀 韩 茹(3.97)嘉庆后期两淮盐务史料 门.32)清代琉球国贡使官生的病故及劳葬考 朱淑经(2.80)剂部主事余继生勾结书吏裁改扈本案(3.幻 从清朝档案看中国文化在琉球的传播 谢必震(3.80)勇道年间禁城及部院衙门秩序混乱史料(4.幻 清代…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东原杜氏族谱》中,发现多件明代杜三策出使琉球文献,其中《使琉球疏》系三策向明廷奏报出使经过之公文,此文未见载于各种史籍,乃是一篇新发现的奉使琉球文档。历述航海之艰辛,归途之惊险,许多内容可与《历代宝案》等中外史籍互相对勘。  相似文献   

3.
清代的雨泽奏报开始于康熙初年,康熙后期基本形成,但作为一项常规事宜则正式确立于乾隆年间。雨泽奏报存在经常奏报和不规则奏报两种形式,经常奏报要经过州县到行省层层上报的一套程序。州县等地方上的奏报有旬报和月报之分,且旬报、月报都有不同的格式,基本上都要逐日书写每天的天气情况,如遇雨雪则详写起止时辰和入土分寸;而督抚上报中央则是按月奏报,以奏折、清单、夹片三种形式并举,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或繁或简,对通省雨雪情况进行说明。不规则奏报则没有固定的奏报人员、程序、时间和格式。对于清代雨泽奏报制度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清代的雨泽奏报开始于康熙初年,康熙后期基本形成,但作为一项常规事宜则正式确立于乾隆年间。雨泽奏报存在经常奏报和不规则奏报两种形式,经常奏报要经过州县到行省层层上报的一套程序。州县等地方上的奏报有旬报和月报之分,且旬报、月报都有不同的格式,基本上都要逐日书写每天的天气情况,如遇雨雪则详写起止时辰和入土分寸;而督抚上报中央则是按月奏报,以奏折、清单、夹片三种形式并举,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或繁或简,对通省雨雪情况进行说明。不规则奏报则没有固定的奏报人员、程序、时间和格式。对于清代雨泽奏报制度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为庆祝日本冲绳县公文书馆成立五周年,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日本冲绳县公文书馆共同举办的“清代琉球国王表奏文书展”于8月1日在冲绳县公文书馆公开展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共提供展品80件。其中有49件是琉球国王向清朝皇帝进呈的表文、奏本。最早的为乾隆二年(1737年)琉球国王尚敬为遣使进贡事的奏本,最晚的为同治十三年(1874年)琉球国王尚泰为遣贡使毛精长等入京进贡的表文。另有25件录于《史书》中的雍正及乾隆时期的琉球国王表奏文。其主要内容为进贡谢恩、贺皇上登基、祭奠故皇进香、谢册封为王、谢赐御书匾额及物品、谢…  相似文献   

6.
清代票签     
票签,是明清两朝内阁处理京内外官员所上题奏本章所用的一种文书.清朝票签多为白宣纸制,分为草签和正签,其中,正签一般长约22厘米,宽约10厘米. 清沿明制,实行内阁票拟制度,在京各部院衙门及京外督抚、将军等所上本章,均送交内阁办理.  相似文献   

7.
近期公开的琉球王家档案《尚家文书》中《丙寅册封告示并杂文集》(卷之七)是清同治五年(1866)赵新、于光甲使团在琉球册封新王尚泰期间颁布的公告以及与琉球世子、新王、三司官等往来咨文、禀文等,共计87份文书。内容涉及册封使团参加谕祭册封大典及琉球招待"七宴",册封使团与当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册封使团严格兵丁管理,册封使团在廪给供应、册封舟维修等方面与琉球的交流,展现了赵新册封使团在琉球诸多活动细节,揭示了册封正、副使对随封人员严格的管理以及与琉球方面良好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对尚家文书新资料的探究,可以使我们对清代册封使团在琉球的主要活动、使团内部管理以及使团与琉球方面的沟通交流机制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清代高度重视河工事务,起初命河道总督专门负责,两江总督及其他沿河地方督抚协办,而自乾隆时起,不断调整两江总督的角色,时而命其"兼管",将其权责置于河督之上,时而又改成"协同"。在如此反反复复中,两位总督的关系呈现复杂化态势,他们既基于共同利益进行协调与合作,更互相推诿甚至诋毁攻讦。透过这一过程可见,两江总督角色反复调整表面为应对河工事务日趋繁杂与艰巨之所需,实则意味着清帝管控能力下降,两位总督之间的矛盾与纷争则是他们在皇权衰弱所让渡的权利范围内各自寻求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琉球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之一,中国与琉球国的友好关系,可以上溯到公元七世纪的隋朝。隋朝末年,隋炀帝曾派遣朱宽一到琉球国访问,开创了中琉交往的先河,这是见诸史料最早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琉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不断发展,明清之际达到有史以来的最密切时期。清沿明制,对明朝政府与琉球王国建立的藩属关系,清政府加以继承、巩田和发展。本文仅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中已查找到的清代中琉关系档案,对琉球国王所遣贡使、官生在中国病故及茔葬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
《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两朝,中国与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之间以“册封”和“朝贡”为轴心的友好往来持续了500余年的时间.频繁的交往在两国政府之间、中国的官府衙门之间,形成了大量的往来公文书和记录等历史档案资料,随着中琉关系史和冲绳文化研究的拓展与深入,中日双方就这一课题学术交流的扩大,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的《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以下简称《选编》)一书,也于1993年4月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了.  相似文献   

11.
《兰台内外》2013,(2):1-1
吉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陈伦到省档案局(馆)调研就全省档案工作批示2月26日,吉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陈伦专程来到省档案局(馆)调研。陈伦一行在省档案局(馆)长尹怀的陪同下,慰问看望了档案干部。深入到库房、信息数字化室、特藏室等,详细了解馆藏档案资源建设、数字化建设、档案馆舍建设、档案开发利用个人及经费投入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正>三陵总理事务衙门,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其职能是总管永陵、福陵、昭陵关外三陵事务,负责关外三陵的修缮与保护,与清代的吏、户、礼等六部并列。官员级别很高,而且只能是满族八旗人担任其中的重要职务,可见其地位非同一般。清迁都北京,盛京作为陪都,清代帝王东巡祭祖之时,相关的一切事宜都是由三陵衙门负责安排。当年清代皇帝乾隆等相继东巡祭祖,也都是"三陵衙门"负责接待。  相似文献   

13.
清自康熙朝开海禁后,南洋各国纷纷入华朝贡.由于交通、语言及朝贡程式等方面的原因,南洋许多国家聘任华商为贡使或通事,并搭乘华人商船,入华朝贡,从而形成了华商充当南洋国家贡使的独特外交现象.在南洋诸岛国中,苏禄是距离中国航程最远的清朝封贡外藩,其聘任华商充当贡使最为频繁,史料也较详实,故本文以苏禄国朝贡为例.  相似文献   

14.
我馆是浦东新区一所区级公共图书馆,负责浦东沿江南部地区的15所街道、乡镇图书馆的辅导任务。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基层图书馆表现为:(1)馆舍小。在15所图书馆中,馆舍面积最大的是三林乡图书馆,为154M2;最小的是南码头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毋庸讳言,我们日常存在着大量的接待工作.接待工作在日复一日的迎来送往中显得枯燥乏味,千篇一律,但实际上,接待工作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来宾对于陕西文化、经济、城市形象及品质等各方面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咸丰初年,太平军攻占了江南许多地方。一向为清政府倚为漕粮重地的江浙地区,由于连年兵燹战乱,漕粮无从办理,加之南北运道梗阻,至咸同之际,京师仓储告匮。清统治者拟借外商洋轮代为采办洋米、台米,由海运津,官为收买,以充京仓之“天庚正供”。因借船运米事属创始,此议一出,在统治阶级上层引起了一场热烈争论。漕运总督、三口通商大臣及有漕省分之督抚纷陈其利弊及解决办法,户部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亦就此多次议复,终未实施。同治初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将有关这些疏言辑录成案,是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借船运米案清档》。其中所反映的内容对研究咸同之际的漕运多有裨助,现予公布,供研究考参。  相似文献   

17.
琉球国位于福建以东的海上。元朝末年,琉球分裂为3个各自独立的国家:中山、山南和山北。其中,以中山国的势力最为强大。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琉球3国都是与日本历代政权平等交往的国家。公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明政府派杨戴出使琉球3国,分别册封了3国国王。琉球3国也明确表示向明朝政府称臣,正式成为明朝的藩属。几年之后,中山国灭了其他两国完成了统一,中山国国王被明政府册封为琉球王。  相似文献   

18.
毛宪民 《历史档案》2006,10(4):49-53,71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代兵器刀剑中,有10余把制作精纯、刀刃锋利的日本刀,经笔者考证这些刀多为明清时的琉球王国所进贡之物。所谓琉球(即今日本冲绳县)位于中国东部,散在西太平洋之上,由36个岛屿组成,故又称“中山三十六岛”。据清代内务府养心毆造办处档案记载,日本刀使用材料的精巧极致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确深受清代帝王的青睐。雍正朝时,造办处为打造刀头,采用了“福建大头钢”和“芜湖钢”,并奉怡亲王谕“可照日本刀样做”,然后再安装“做配桦木蒙古式鞘”。为什么雍正帝对日本刀情有独钟呢?据雍正三年(1725年)谕旨:“军器为用最要。闻得兵丁等佩刀,俱系粗铁并无锋刃,尚可渭之军器乎?且东华门、西华门外闻有赁刀之处,步军统领衙门应将此查明禁止……官兵有佩粗铁刀者,应令立限更换,违者治罪,共兵丁赁用佩刀,尤属不合,应交与步军统领严查禁止。”东华门与西华门是紫禁城的东、西城门,官兵居然要到外面去租赁佩刀,可见当时守皇城官兵佩刀之不堪。这必然引起雍正帝对刀具的重视,优质钢材不惜要从南方等地运进;所制作的刀要求以日本刀具为制作蓝本,即刀锋刃锐,官兵配备军器要得体。那么,日本刀又是如何进入清官的呢?为什么清代帝王会对日本刀如此青睐?为什么说故宫珍藏的是琉球贡刀呢?  相似文献   

19.
明清两朝,琉球作为中国藩属国之一,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深受中国影响,琉球的历书文化即为这一影响之独特体现。本文探讨了明清两朝册封颁历琉球的概况,历书、历法文化向琉球的传输,及琉球人在学习、吸收、消化天文历法知识的同时在本国造历,建立和逐步完善本国历制的过程。其中注重对中琉双方史料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挖掘,围绕琉球历书起源、演变,展现明清东亚文化圈生态图景之一角,呈现古代中琉交往史上一段富有特色的天学传播历程。  相似文献   

20.
正八旗及各部院衙门轮班值日,是清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每年正月"开印"之后,各衙门按照钦定的次序,每天"一旗一部"轮流当值,还有"带领引见""站班"等差事。这一制度始于雍正四年(1726年),乾、嘉、道、咸等朝均奉为"定制"。对此,清代制度史论著中有零星提及,但鲜有专文考察,仅宗俊贞在1914年撰有《辛丑以来各衙门值日考》一文。(1)本文即以此文为蓝本,对清末10年部院衙门值日制度之演变作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