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俊 《中国编辑》2022,(1):15-18,29
本文通过分析出版具备公益属性的决定因素、出版的公益实践及其实现机制,提炼出出版业坚守公益精神和传承社会担当意识的可行措施、努力方向和未来趋势.坚守出版的公益精神,需不断提升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公益根植出版的深厚土壤;通过深入研究新技术新手段在出版活动中的应用,提升公益性出版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广大教育出版人带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每一位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育出版业为助力"停课不停学"做出了卓越贡献,凸显了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意识对整个行业的重要性.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教育出版人应传承业界一贯的公益精神,坚守行业初心,践行时代精神,努力成为具有为民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出版人.  相似文献   

3.
后疫情时代,坚守公益精神和担当意识对于编辑做好本职工作乃至履行好使命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有效引导编辑坚守公益精神和担当意识,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做大做优主题出版;完善考核机制,科学协调两个效益;聚焦队伍建设,发挥榜样示范功能.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校网络公益文化,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探索“互联网+文化”的具体实践,是提高青年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抓手.高校人文环境、学生素养和信息化建设为此提供重要支撑.对此建议:一是通过整合全媒体传播、加强网上议题设置等弘扬公益精神;二是通过培养正能量传播志愿者、推动在线帮扶等做强公益声势;三是通过盘活校内资源、引导社会资源、对接政策资源等将高校打造成网络公益高地.  相似文献   

5.
出版业的文化属性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工作方向,决定了出版单位必须大力弘扬公益精神、矢志践行社会责任.出版单位社会责任的具体内涵主要体现在:传播先进文化,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应急出版,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本文结合重庆出版集团的实践经验,对出版社如何弘扬公益精神、承担衽会责任,从路径探索的角度试作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6.
编辑是需要对出版怀揣梦想和情怀,并长期坚守的职业.新时代编辑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把握出版方向,勇于担当新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文章从新时代出版人才发展的视角,探讨优秀编辑的职业素养,通过“远古生命的探索”丛书的出版分析编辑人的职业坚守,并对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具有公益性质的出版案例进行阐述,体现编辑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7.
公益报道,是媒体对包括慈善新闻在内的,关于救助弱势群体,动员社会大众参与公益事业、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报道的总称.媒体参与公益报道,是媒体担当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我国媒体历来非常重视公益报道,也有不少优良的传统,如媒体主持募捐、刊登公益广告、关注弱势群体等.媒体参与公益报道,倡导积极向上的公益理念,有助于我国公益事业的完善与健康发展.然而,随着媒体越来越深地卷入市场经济,偏重经济效益,及公民的公益意识尚未成熟等因素,当下我国媒体的公益报道在报道理念、方式等方面仍有不少困惑,使其在担当媒体公益责任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乃至造成对公益事业的某种伤害或“妖魔化”.对此,本文作些初探,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出版本质上是理想主义者的事业.出版人的人文情怀与社会担当是出版工作永恒的主题.纵观当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优秀出版家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无时不在.文章以巢峰之于《辞海》、姜椿芳之于《中国大百科全书》、陈翰伯之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钟叔河之于"走向世界丛书"的编辑出版实践为例,分析其社会担当精神及行为,以期能对当下出版从业者职业操守与使命意识的培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为在全市档案系统弘扬无私奉献精神,树立爱岗敬业的楷模,塑造和展示首都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形象,激励广大档案工作者为首都档案事业的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发挥《北京档案》服务档案工作、服务档案工作者的公益作用,本刊开始举办第五届北京市"十佳档案工作者"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0.
张振聪 《今传媒》2008,(1):10-11
"春暖2007"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发起的全国性大型电视直播公益活动.本次活动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交通部、铁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等相关政府和公益机构共同行动,旨在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激发社会的关爱行动,弘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的温暖氛围,从而推进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这是提出"用创新的理念和机制做公益"的第一家媒体,也是成功制造媒体公益事件的案例.  相似文献   

11.
一台名为<抗旱救灾,我们在行动>的大型公益晚会,凝聚了中国众多的目光,也感染了我.感动之余,我对它的概括是:大气、流畅、立体、创意点鲜明,勇于担当,创意制胜. 在我看来,能够策划制作这样主题鲜明、应时应势的一台晚会,作为一个地方电视台,的确是需要媒介担当精神的.云南台的自觉的"媒介责任担当"意识,从这台晚会中我能比较深切地感觉和体会到.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广播电视局坚持正确导向,做好新闻宣传和舆情引导工作;深入为民惠民,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用好应急广播,打通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强化公益担当,践行主流媒体社会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简要回顾国内外20个主要个人捐助图书馆的史料和实践,分析两者在捐助历史、公益服务、捐助理念上的相同,对比它们在捐助方法与策略、运作模式、馆藏特色与服务、最终归宿等方面存在的不同,指出为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我国政府应鼓励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并精心营造弘扬公益慈善精神的社会氛围,同时各捐助图书馆要不断提高馆藏特色,优化办馆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其交互性、多元性、广泛性等特征弥补了传统媒体公益传播存在的缺陷,互联网公益实践使"轻松筹"等微公益渐成趋势。传统媒体作为公益传播的重要载体,应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变化,探索具有更佳传播效果、更好社会效益的公益传播路径,为传播社会正能量做出媒体特殊的贡献,这也是传统媒体所应当担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是中国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走好精准脱贫、衔接乡村振兴之路上,出版业不负使命,勇作为、敢担当,以行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战.文章从精准扶贫的逻辑思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持续扶"的角度出发,重点考察出版人、公益性出版单位、经营性出版企业在扶贫实践中的作为与担当,总结并梳理出版业赋能精准扶贫的实践路径,提出在"如何持续扶"中仍需再度接力乡村文化振兴,引导出版转型成果下沉,坚守并践行出版服务公益精神,继续书写出版扶贫的光辉伟业.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家独具特色的社会型企业,青番茄网上实体书图书馆开创了“全免费借阅”和“用商业行公益”的新模式.该馆在企业发展方面不断开创新项目,为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持续担当社会责任找到了新思路,也为社会型企业如何将自身利益和社会公益有机结合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树立了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7.
“陈忠慈善工作室”积极打造自身公益IP,陆续策划实施了几十项公益慈善项目,助力乡村振兴。依托温州都市报这一平台的传播力,提升了工作室及其公益项目的影响力、知名度,体现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创新了社会公益模式,为主流媒体参与慈善事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出版技术加速更新迭代,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前进的今天,中国出版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突破产业困局,寻找全媒体出版之中国模式;如何重寻公益理想与社会担当之魂,以支撑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扬——成为中国出版业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9.
践行公益精神是每个出版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文章阐述新时期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分析新时期出版人公益精神的现状,指出新时期出版人公益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并从出版企业和出版人两个层面对出版人公益精神的创新培养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加强出版人公益精神的教育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史剑辉 《今传媒》2014,(12):36-38
利用问卷星在线调查平台,从"公益传播及参与、对公益机构的认知与评价、对公益传播中媒体的使用与评价、对公益传播的整体认知与评价"等四个方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公益传播进行了调查。调查分析发现:新媒体语境中的公益传播,既涉及款物的捐助,也包括公益信息、公益话语的传播与表达。新媒体拓宽了公益传播的渠道,丰富了公益传播的内容,也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公信力衰减、公益精神淡薄等问题。建立政府、非政府组织协作人人参与的模式,有利于公益传播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