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党中央提出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背景,认为中国图书出版IP象征着中国出版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筹码和议价能力.我国出版业要构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图书出版IP,通过提升中国图书出版IP在双循环中的流通,突破西方文化霸权的阻碍,提升中国出版业及出版物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能力.构建中国图书IP的文化创新路径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内核、附加中国故事的外延、精选文化符号串联起中国特色文化表述.我国出版产业需依托数字出版、"出版+"、跨界衍生品、IP生态圈等助推中国图书出版IP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流通,推动中国出版业在新发展格局中一盘棋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出版"走出去"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出版价值链短期断裂、"逆全球化"导致中期脱钩、打破低端嵌入与现有价值链体系产生长期竞争的风险.为此,需要利用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优势修复出版价值链,增强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感召力;找准双循环定位,有效应对"逆全球化"风潮引发的价值链脱钩的风险;通过在出版重点领域进行国内价值链重构、培育自主国际出版品牌、打造全球出版价值链链主、通过技术创新向新型产业链跃迁转型等手段,促进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进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进程,本文提出本土英文科技期刊的“两栖”特征及其肩负的“双循环”特殊使命。中国科技期刊的共同使命是服务科学共同体、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本土英文科技期刊具有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两栖”特征,肩负的“双循环”特殊使命的核心是“洋为中用”,强调要兼顾发表国内原创学术成果和全球的世界前沿科技成果,要对标国际出版伦理规范并严格遵守中国的期刊管理制度以及面向国内外双向传播世界前沿科技成果;针对目前本土英文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如“杯水车薪”的出版能力、“唯洋是从”的出版理念以及“借船出海”的出版模式等,探索中国方案,提出大幅提升出版能力、精心塑造中国特色以及着力提高国内显示度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国新书目》2021,(3):33-34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积极应对当前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十四五"以及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本书以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视角,从扩大内需、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畅通产业链、坚持双边开放等维度阐述双循环战略的核心内涵和实施策略,帮助读者系统认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新形势下抢抓新机遇,培育新优势。  相似文献   

5.
王松茂  罗芮 《出版科学》2021,29(3):34-41
在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的大背景下,我国出版业"走出去"面临全球出版价值链短期断裂、中期脱钩以及长期打破低端嵌入出现冲突的隐患.要消除这些风险,推动出版业高质量"走出去",需要利用疫情防控优势,修复短期断裂的价值链;立足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对冲全球价值链脱钩风险;实现价值链跃升,摆脱全球出版价值链低端锁定陷阱.  相似文献   

6.
11月6日,在中国代表团启程前往多哈完成中国加入WTO最后的法律程序的当天,由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中国出版科研所、《出版参考》杂志社主办,美国出版在线集团协办的“中国出版产业发展与国际出版市场”高级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版协主席于友先、常务副主席陈为江,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会长许力以,美国出版在线集团总裁Hong Tan先生、执行总裁Marsha Avery女士及在京的60多家知名出版社的社长、总编参加了研讨。 与会出版社社长、总编就新的形势下,如何壮大我国的出版产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如何合作双赢,加快发展,以  相似文献   

7.
李江 《出版参考》2023,(3):60-62
新时代,人民卫生出版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推动中外医学交流互鉴,搭建中外人民友谊的桥梁,提高中国医学的影响力,本文主要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国际中心打造国际精品医学力作为例,浅谈对新时代国际出版相关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出版产品、国际出版合作与交流、中文国际传播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形势下中国出版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策略:加快出版数字化转型,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的出版走出去传媒生态;开展多元化国际合作与交流,采取差异化、精准化策略拓展出版走出去国际渠道与平台;运用语言学习载体,基于"互联网+语言+资源"思维搭建国际中文教育与资源平台,在推广国际中文教育的同时推动中文教学资源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9.
加速出版国际化,加快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实需要。出版国际化,也是造就具备国际视野、参与国际竞争、影响国际出版格局、形成国际影响力的跨国经营的出版集团的内在要求。中国出版集团通过版权输出、实物出口、数字产品出口、国际会展与交流活动平台、海外网点建设这5条路径,努力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占领国际市场,为提高中国出版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4月2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立八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中国出版协会主席于有先出席开幕式。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表示,中国出版集团自2002年4月9日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出版传媒企业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要闻     
《中国传媒科技》2012,(17):8-11
<正>政策之窗柳斌杰:中国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在2012年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发表《中国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演讲。柳斌杰表示,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出版业的数字化之路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整合出版资源,加快培育数字出版核心产品;二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加快培育现代数字出版企业;三是加快重大工程建设和技术研发;四是加快数字出版政策扶持引导;五是加强国际出版业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要闻     
政策之窗柳斌杰:中国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在2012年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发表《中国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演讲。柳斌杰表示,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出版业的数字化之路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整合出版资源,加快培育数字出版核心产品;二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加快培育现代数字出版企业;三是加快重大工程建设和技术研发;四是加快数字出版政策扶持引导;五是加强国际出版业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半月要闻     
《出版参考》2012,(13):4
正柳斌杰:中国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希望加强国际合作中英数字出版论坛17日在伦敦书展举行。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并呼吁同行加强国际合作。他说,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新兴产业发展,为加快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数字出版总产值要达到新闻出版总产值25%的奋斗目标。为此,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14.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对出版业而言尤为关键,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全面建设的新征程.以人民为中心提供内容服务,做好国内与国际文化传播的双循环,通过新技术融合发展转型为新兴产业,这些都是出版面向未来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如何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资源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跨区域协同服务,是我国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实现强国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条件,是应对国际挑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发展模式不清晰、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发展速度迟缓、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完善、产业标准亟待统一、数字版权保护还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大力推动传统出版业升级转型,加快数字内容资源的深度整合,加强技术公司与出版机构的深度合作,加快数字出版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全力开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努力实现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大跨越。  相似文献   

17.
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29种重点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查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期刊官网数据和社交媒体Altmetric平台数据,分析29种重点期刊的国际论文比率、国际影响因子、国际即年指数、同行评审透明度、开放获取程度、出版时滞、社交媒体传播的Altmetric Attention Score(AAS)等指标,表征期刊的国际化发展现状。结果发现,虽然“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9种重点期刊的国际化内容输出能力有所加强,国际影响速率趋于加快,出版国际化进程趋稳,但国际化程度、国际可见度和关注度还需进一步增强。在加快促进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进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国际稿源建设、打造期刊出版资源平台、建设自主期刊服务产业链条等措施,以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付国乐  张志强  颜帅 《编辑学报》2018,30(2):215-218
中国学术期刊出版在遵守国内出版规定的同时,也要遵循国际出版规律.《遵循国际出版规律遵守国内出版规定——ISMTE 第2 届亚太会议综述(I) 》综述了此次会议的国际期刊品牌打造及编辑团队建设、JATS&BITS、ORCID、Crossref 4 个会议议题.本文针对会议余下诸如中国学术期刊出版的国际化、Altmetrics、Open Access、Peer Review 4 个会议议题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通过会议综述(Ⅰ) 、(Ⅱ),希望国内学术期刊在借鉴国际先进出版经验的同时,也要务实提高自身竞争力,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何奎 《出版广角》2011,(9):15-18
只有加快出版内容的国际化进程,才能够彻底扭转多年来出版物出口逆差的不利情况,真正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只有加快出版质量监管的国际化进程,才能够建立不同所有制经济互相竞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适应国际出版经济竞争的需要,壮大我国出版业在国际整体出版格局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稳步推进,我国出版业在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归纳了相关国家出版业在行业管理、阅读、教育与少儿出版、网络销售等四方面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版业合作的特点,指出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需顺应大势,苦练内功,从“写意”到“工笔”,充分认识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原理,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