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短视频著作权的复杂性使短视频平台内容侵权责任的认定面临认定标准模糊、过错原则中“明知”“应知”难以判断、“避风港原则”与短视频平台的技术水平不相适应等难题。本文基于以上诸多侵权认定困境展开研究,提出明确短视频平台的注意义务以利于侵权行为的认定;完善“避风港原则”,提高平台服务商的监管义务标准;利用先进技术辨别侵权短视频,平衡各方利益等建议,期望能为短视频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民法典》的侵权责任编第1194-1197条规定了在线内容分享平台版权责任的配置标准,但通过对照欧盟《数字化单一市场版权指令》第17条规定的平台"过滤义务",可以发现其存在如明显的权利人承担相关版权保护主要责任的事实不能、平台在利益驱动下忽视相关版权保护和利益平衡机制失衡下在线内容分享市场呈现混乱状态等问题.因此,可以从法律上明确平台的"过滤义务"、以利益平衡原则构建"过滤义务"责任的实施细则和建立平台"过滤义务"承担的认证体系等维度,优化中国在线内容分享平台版权的责任配置.  相似文献   

3.
短视频平台是否违反注意义务是其承担版权侵权责任的关键。为解决短视频平台版权侵权注意义务认定存在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应根据平台审查能力合理分配审查义务,避免结果论的责任认定路径;明晰不同侵权行为的平台注意义务;根据短视频平台的具体商业模式,细化应知的具体考量要素;平台采取制止侵权必要措施是否有效,应遵循比例原则,充分考虑措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避风港规则,分析适用于避风港规则的图书馆版权纠纷案件,阐述通知删除程序的主要内容和明知、应知的判断,对图书馆的合理注意义务进行界定,以保护版权人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利益,促进图书馆服务创新及履行职业使命。  相似文献   

5.
传媒新业态下短视频运营场景更加多元丰富,当下短视频平台深度参与用户的信息选择。【目的】探索如何纾解传媒新业态下短视频平台版权的困境。【方法】文章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当前短视频平台版权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注意义务标准不明,注意义务与审查义务混同等。【结果】【结论】应使审查义务回归注意义务,使短视频平台根据其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在事前、事中与事后承担一般注意义务。同时,综合考虑平台是否给用户侵权制造了高度的风险、是否获得了明显高于其运营成本的利益等因素,以此认定短视频平台是否应当附加承担特殊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6.
算法推荐在短视频传播中的应用促进了内容的生产与分发,但也加速了侵权内容的传播效率,引发更严重的侵权后果。当前,短视频平台的版权侵权问题主要通过产业实践与司法诉讼两种途径解决。然而,无论是行业联合声明、自律规制与版权协作的软硬兼施,还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司法诉讼,均无法彻底化解矛盾,导致长短视频平台间的版权纠纷处于胶着状态。“首例算法推荐案”中法院指出,“今日头条”平台具备信息流推荐服务提供者身份,应当承担更高的版权注意义务。在这一导向下,可尝试以技术和法律双重路径开展版权治理工作。在完善技术使其进行自我纠偏与侵权预防的同时,也可通过调整算法推荐下“应知”的认定因素,要求平台承担侵权预防义务与技术合理性举证义务等方式,在智能传播中实现算法善治。  相似文献   

7.
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侵权现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著作权纠纷案件中,视频分享网站通常认为自己履行了通知+移除程序即可免除侵权责任,这是对避风港规则的误读。明知或应知是判断其是否侵权的关键,这就要求视频分享网站承担起合理注意的义务,担当善良管理人角色,不能放任侵权视频作品在网站上传播。  相似文献   

8.
网络不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治外法权”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阅读平台,网络当然是个好东西。但“好东西”和“坏东西”向来都是会相互转化的。所以,要确保作为阅读平台的网络之为“好东西”,就必须将其置于由一系列规范构成的法制框架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便是这“一系列规范”中最为重要的规范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第十一条)“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第十五条)遵守这些法律规定,本是作为阅读平台的网络理应享有的权利和无可逃避的义务。该法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至今已有9年,但作为阅读平台的网络呈现在我们  相似文献   

9.
传媒视点     
短视频内容审核新规增强实操性日前,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2021)》(以下简称《细则》),对原有21类100条标准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完善。1.融入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政治性进一步增强《细则》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对照党的十九大以来的重要会议、重要决议、重大部署精神和宣传思想领域的工作部署,把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融入短视频内容审核具体标准中,推动短视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郑宁 《青年记者》2022,(3):84-86
《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2021)是中国网络视听服务协会在2019版基础上修订的行业自律规范,体现了多元共治的理念,修订的内容是对党和政府的最新政策、立法以及现实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短视频平台应当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构建合规体系.  相似文献   

11.
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在著作权侵权中的责任问题,中国立法引进了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案》中的"避风港规则",但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主观过错标准""注意义务规定"并不明确.欧盟最新的《数字化单一市场版权指令》提出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过滤义务",是对"避风港规则"的补充.因此,中国可与国际接轨,对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法律激励措施,强化其在网络著作权保护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信息储存空间网络服务商不应仅仅承担避风港原则中的消极"删除"义务,还应当承担积极"注意义务"。具体而言,我国《著作权法》应当规定信息储存空间网络服务商运用合适技术措施以防止侵权的一般"注意义务"和对热播影视作品或其他受欢迎作品实施"主动审查"的特别"注意义务",并以此作为判定其"过错"的评判标准。另外,"应知"对象应当指向特定作品而非一般作品被侵权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兴起和迅速发展,短视频侵权纠纷大量发生。为了推动短视频分享平台履行主体责任,文章分析了我国现有立法的局限,指出其导致版权人与平台利益失衡。通过借鉴欧盟版权改革经验,提出我国应适度引入过滤义务,建议由版权人启动过滤义务,由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参与制定合理的过滤标准,建立错误过滤的救济机制,以提高短视频分享平台合理注意义务的履行效能,促进短视频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短视频平台利用算法推荐技术主动为用户推荐侵权视频,决定了其侵权注意义务不应局限于被动的“通知—删除”规则。在算法设计承载平台商业理念、短视频上传从个体非商业行为转向有组织的商业行为、上传内容从完整视频转向多样化短视频的情形下,应当要求平台将预防版权侵权的价值理念融入算法设计之中,建立内容与账号的联动侵权应对机制,完善以内容分发流程为核心的短视频平台侵权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15.
由于直播模式的特殊性,实践中存在平台对直播内容监管力不足,直播的即时性使“通知—必要措施”事实上无效,权利人举证能力有限使平台责任难以认定等问题。对此,可以从完善平台与用户协议规则、构建即时巡查和举报处理制度以及优化举证责任公平分配之标准等维度,对网络直播平台版权责任的认定规则进行重构与续造。  相似文献   

16.
难以摆脱版权侵权一直是视频网站UGC经营者的最大劣势和困局。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必须以具有逻辑关系的两个基本理念为基础:一是履行注意义务是过错责任认定的核心,也是减免间接侵权责任的前提;二是"合理人"标准与"红旗"标准是尽到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合理人"的拟制根据主要有两个:视频行业从业者具备的一般知识、经验和技能;具体的案件环境。  相似文献   

17.
1987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996年7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正案),对档案机构、工作人员及社会各方面在档案事务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违法行为的惩处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还进一步明确了档案管理部门执法监督的职能和权  相似文献   

18.
张秋芳 《传媒》2023,(16):74-77
“深度伪造”音视频是基于深度学习的一种新型信息篡改与置换技术,是对视频、音频和其他内容进行数字化创作或修改的结果。“深度伪造”音视频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的涟漪效应迅速传播,导致法律风险逐渐增多。鉴于此,司法实践中应对深度伪造音视频肖像权侵权标准区别对待;明确制作者传播者的标识义务;采用过错推定原则追究音视频平台民事责任;政府采取多元化的事前事中监管措施,尽可能减少“深度伪造”音视频传播的负面效应,进而寻求技术革新与风险调控之间的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19.
周江  葛宪运 《出版广角》2021,(15):85-8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的中国网络版权"通知—删除"规则的合格通知标准,适用于实践中存在对时效的规定过于依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自由裁量,以及尚未对"善意"和"恶意"通知进行具体的责任区分与权利人承担"通知"合格举证责任过重等问题.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合格通知标准的相关文本规定上,提高了对采取措施的时效性要求,增加了通知错误的"善意"标准规定,降低了合格证据的标准.因此,可在借鉴中美经贸协议基础上,通过确定涉嫌侵权信息的标准为"及时""立即"与"迅速"兼容,增加"善意"通知错误免责的具体标准,明确"侵权初步证据"形式的审查标准等路向,优化中国网络版权"通知—删除"规则的合格通知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从当前维权热点案例谈著作权法的补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步升诉百度案和百度文库案引发了实务界、学界和媒体、公众的热烈讨论,成为著作权维护之热点案例。当前我国著作权法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之法律保护制度还存在着对网络搜索服务提供商之"明知或应知"义务界定不明的漏洞,而美国、欧盟等国家和组织建立了"帮助侵权"理论模式和著作权集体授权制度解决此问题,我国亦应当引入"帮助侵权"理论模型并进一步健全著作权集体授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