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宋玉赋受《庄子》影响甚大。研究者在探讨《庄子》对宋玉赋的影响时,多从赋体文学的特征着眼,认为宋玉赋中的对问体与铺陈手法等艺术特征来自《庄子》。然此类观点显非圆照,因为对问体与铺陈手法等乃赋体文学长期发展广泛吸纳沉淀而成的结果,并非专得自某一家。全面考察《庄子》与宋玉诸赋,最具《庄子》"个性"而又被宋玉赋所接受的,当是题材、作法与语言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庄子》在我国寓言文学的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全面系统地考察《庄子》的寓言,无论是对于《庄子》研究,还是对于我国寓言文学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启贵同志《浅谈<庄子>的寓言》(以上简称《浅谈》。刊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83年二期)一文从文学角度比较全面地阐明了《庄子》寓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对  相似文献   

3.
刘生良《〈庄子〉文学研究》是一部集前贤研究之大成,又见攻坚开拓之功的力作。它以整体推进的开阔气象、纵深发掘的可喜突破、富于历史感的前瞻后顾,辅以在比较中揭示个性特征的方法,实践了对《庄子》进行文学研究的重要目标,在当今崇尚“文化”阐释、哲理思考、边缘探索的文学研究风潮中殊为难得。  相似文献   

4.
《庄子》人格理想与魏晋文学的人格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乱世魏晋人企盼着从社会与心灵的双重苦难中解脱出来,于玄学空间重建逍遥之游。在这种思想文化背景下,《庄子》人格理想因能满足魏晋人格重铸的理论需求而成为魏晋人格的不祧之宗。魏晋文学家将《庄子》人格理想融入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并在生死、出处、狂慎、静躁等不同层面,以《庄子》人格精神化解心理焦虑,塑造出既有悲剧意识又有超脱精神、既一往情深又恬淡虚静的诗性人格。作为魏晋文学之人格魅力的精神之源,《庄子》人格理想在两个方面对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是《庄子》人格精神成为魏晋文学之人格流变过程中的一条一脉相承的主线;二是《庄子》人格理想的主要特征构成魏晋人格诗性建构的主要层面  相似文献   

5.
《庖丁解牛》是《庄子·内篇·养生主》中的名篇,具有形象美、情感美、结构美,同时又生动地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养生理念,一身而兼具文学和哲学双重价值,在《庄子》中具有普遍意义。《庄子》教学应以揭示其文学和哲学独特性为旨,而特点则必须从比较中得以确认,其中有自身的比较,有同质和异质的比较,也有其他共时性和历时性对象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庄子》一书兼具深刻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但宋代以前,研究者多着重于义理或字词训诂。真正较为全面地从文学这一角度来解析《庄子》,则是从宋代理学家林希逸的《庄子口义》开始的。该书是宋代《庄》学代表作之一,也是整个《庄》学史上一部较有特色的著作。该书除了以佛学、理学解《庄》外,还特意从文学角度出发,对《庄子》的表达方式、文章结构、比喻手法和文章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是《庄子》研究的新突破,并开启了明清《庄》学重视《庄子》文学色彩的先声。  相似文献   

7.
《庖丁解牛》是《庄子·内篇·养生主》中的名篇,具有形象美、情感美、结构美,同时又生动地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养生理念,一身而兼具文学和哲学双重价值,在《庄子》中具有普遍意义。《庄子》教学应以揭示其文学和哲学独特性为旨,而特点则必须从比较中得以确认,其中有自身的比较,有同质和异质的比较,也有其他共时性和历时性对象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庄子》是哲思和文心的结晶,“物化”是渡入《庄子》的要津。从哲学、美学、文学等多视角、多层面对《庄子》“物化”思想的研究做一个综合的论述,以展现其历史演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庄子》作为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著名的哲理散文著作,其最突出的特色就在于它是用文学手法去表现高度思辨的哲学观念。而它的文学手法又主要是表现在对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可谓奇特而生动,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研究《庄子》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当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0.
《庄子》一书在我国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对《庄子》的研究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研究著作.其中,“古史辨”派对《庄子》的研究秉承了该派辨伪的特点.文章把“古史辨”派的《庄子》研究分为《庄子》的辨伪、庄子的考辨以及《庄子》中的老子与孔子三类,并以此来分析“古史辨”派的《庄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朱得之的《庄子通义》是现存明代最早的一部解庄著述,其在继承前人解庄成果的基础上,注重吸收阳明心学的思想,以心学解庄,开创了庄学的新局面.而其对《庄子》外、杂篇真伪的考论及对《庄子》、《列子》关系的辨析也对庄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旨在揭示历代读老、解老者误读和错解《道德经》的原因。《道德经》是讲生命本体的书,思维方式的特点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不能用西方的主客二分法来解释。《道德经》的断句和分章与思维方式紧密相连,若用主客二分法进行断句和分章,结果只能是乱上加乱。庄子才是《道德经》的真正的解释者,生命有“体”有“用”,《道德经》是描绘“体”的典范,《庄子》是描绘“用”的楷模;“体用一如”,《老》《庄》一体,方可避免许多对《道德经》的误读和错解。  相似文献   

13.
庄子哲学及其内在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思想世界既涉及庄子其人,也涉及《庄子》其书。作为哲学家,庄子的哲学追求与他的存在方式,往往呈现内在的一致性。从《庄子》其书看,无论就内在的思想系统抑或外在的历史影响而言,《庄子》都首先呈现了整体、统一的历史品格。从哲学思想的衍化看,庄子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首先通过《庄子》一书而实现,尽管在具体篇数、篇目的划分等方面,它曾发生了某种变化,但《庄子》一书始终作为庄子的思想符号和哲学载体而内在于并影响着思想史过程。庄子的哲学沉思以道为内在指向。作为形上之域的对象,道具体表现为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它所实际涉及的,则是广义的存在与人之“在”。  相似文献   

14.
清代庄学非常繁荣,研究《庄子》的学者众多,优秀作品层出不穷;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义理、文章、考据等多个方面.清代《庄子》学的发生和繁荣,从学理上看是前代庄学在清代的继续发展,是学术自然发展的结果;从学术环境看是清代考据学影响下的产物;从社会环境、政治形势看则受明清易代和晚清内忧外患的情势影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清代庄学出现了全面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5.
由于物质层面的原因,先秦时期人们在接受教育、文献书写、文献流传等方面与我们现代人不同,而我们又缺乏这方面的记载。因而以历史的想象力还原历史的真实。在《庄子》研究中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庄子如何接受教育、交友、文化背景以及作品流传等方面进行考问,试图理清或接近一些庄子及其作品的历史的真实,为《庄子》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最早以史家身份为庄子立传,使一个闲散模糊的历史人物走上了中国文化史前台。他对庄子的著述数量、风格特点、师承渊源及其影响的考察、评价与定位,是最早对庄子学术的系统研究。同时,他还抽象继承了庄周愤世嫉俗、冷面热心的人格精神和艺术风神;而在具体的语言风格和词汇方面,《史记》与《庄子》血肉相连,有着共通的经典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庄子》对时人的心病有大量的分析,并提出了治疗的良方,这是该书最具实践意义的部分。庄子认为,世人心理多不正常,导致身心疲惫。若能推心于自然之道,即可调节康复。而“静”则为登上“道”这一平台的阶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郭沫若对待庄子的态度经历了三个非常不同的时期:浮夸时期,苦闷时期,匡济时期。在第一个浮夸时期(1924年以前),郭沫若对待庄子是充满浮夸的浪漫情怀的歌咏.把庄子哲学与西方的泛神论等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具个性与浪漫色彩的“文学化的庄子”;在第二个苦闷时期(1924—40年代),郭沫若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对庄子的评价上。虽然其学术态度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但基本上还是为我们客观地提供了一个“学术化的庄子”;在第三个匡济时期(60年代),郭沫若则完全用阶级论来评价庄子.于是有了一个“政治化的庄子”。郭沫若对庄子态度的这种戏剧化的变迁。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庄子哲学在现代中国的波折命运。而且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现代文人在政治环境的压力下个性逐渐走向毁灭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王叔岷先生是当今广受推崇的校雠名家,他毕生治庄,成就辉煌,《庄子校诠》是其庄学力作。作为一部严谨而又精审完备的庄学著作,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其价值体现在:引证广泛,校勘精审;网罗众说,论断公允;实事求是,还原旧注。  相似文献   

20.
下之大用”。这也就是从“存诸己”跃入“行诸人”,由内向转为外向。如果前六篇是完整的阶梯,那“应帝王”就应该是通向室内的门槛。显然,第二条线索“道化天下”虽只寓于末一篇中,但却藏在第一条线索之下,笼罩了全内篇。通篇可鉴,庄周逍遥游世的背后,劝世之心极其良苦。只是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