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雁翼是一位以讴歌新中国建设而产生影响的诗人,他不仅有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也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诗论家。他在诗论中对诗歌美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不仅指出了诗美的构成元素,而且由诗歌的"美"进一步思索到诗歌的"真"。雁翼是一个敢于思考更敢于实践的诗人,努力地在自己的创作中进行着实验。雁翼对诗美的思考与探索对他的创作走向成熟具有积极的意义,指导他在艺术上、思想上取得了进步和成绩。  相似文献   

2.
宋淑凤 《林区教学》2013,(11):32-33
诗人涅克拉索夫热爱俄罗斯辽阔的大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祖国大地,"大地"的形象是诗人创作中的最重要部分。其诗歌中对大地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日常活动的背景,构成了一幅幅相当生动的画面,同时也展现了一种永恒的象征意义,那就是"大地母亲"这一《圣经》故事中的象征性意向。基于此,分析诗人多部作品中的"大地"形象,旨在进一步了解诗人创作中的"地母"情结。  相似文献   

3.
田汉在现代歌诗领域的理论与创作话语资源,让现代化语境下诗性与歌性的耦合获得"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的丰富况味。他的现代歌诗主要包括入乐传唱的现代诗歌以及话剧、电影、戏曲与歌剧中具有诗歌性质的唱词与诵词,并且以1930年代初诗人宣布向无产阶级"转向"为界,呈现出明确的美学演进,即诗人不同阶段的歌诗语言表现出在自由与韵律、雅与俗以及言志与载道等层面驳杂的"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的美学特质。此外,除却诗人现代歌诗观由"在心言志,发言为诗"向"为光明而舞蹈,为自由而歌唱"的转向外,他的歌诗创作亦属于现代化语境下"烽火中来的声音",其中牵涉着田汉对传统诗歌中因袭承传的歌性问题与现实革命文艺中的听觉问题的审慎思考,而这些都是我们探寻田汉现代歌诗时不应略过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4.
正有这样一位诗人,一年365天几乎一大半时间在各地奔波,他走进的学校有300多所,为孩子播撒童诗的种子;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坚持写了30年儿童诗,至今仍笔耕不辍,童诗也滋润了他,让他的人生充满了童趣;有这样一位诗人,别出心裁地创作、推广微童话,在约140个字的小小舞台上,跳出了绚丽的舞姿;他,就是本期我们访谈的儿童诗诗人雪野老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怪"诗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文章中分析比较的两位诗人,一个是中国的"麦地之子",一个是"俄罗斯大自然的歌手",他们都从乡村进入城市,书写着爱情与死亡、乡村与城市,但却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可以说,诗人海子与叶赛宁以其才华征服世界,文章从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主题、创作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两位诗人的创作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6.
杜甫的文艺思想包括:强调作家创作心态的自由,反对外力的干预;以"瘦硬"、"雄劲"的审美取向,来求得作品的生动气韵;主张作品思想和艺术并重,刻苦追求"佳句"、"诗律"的精致;强调作家的学识修养和虚心学习他人的重要意义。杜甫的创作实践,完美地落实了他的文艺思想主张。他始终保持着自由的创作心态,作品充满真情至性;他的诗歌风格于沉郁顿挫之中兼具瘦硬、雄劲之特征,以凌云健笔歌咏质地瘦硬、雄劲的景物与事物,使作品气韵生动;他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刻苦精神创作了众多的警句、佳句,这些诗句流传千载,具有永世不灭的光辉;他"读书破万卷",诗中大量遣用历史典故,表现出渊博的文化修养,虚心向前辈和同时代诗人学习,而无文人相轻的习气。这些使他成为"集大成"的诗人。  相似文献   

7.
杨键是一位为当代诗坛所瞩目的诗人,他所践行的诗歌写作方式不仅是"审美",更是"求道"。这"道"是"心之道",是心灵在直面自我生命与大千世界时如何求得救赎与超越的真理。杨键把传统文化精义作为自己的精神资源,为现代汉语诗歌写作注入新的生命力,这对当下诗歌写作无疑是个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宋明理学"、"复古"思潮影响下的明代文坛,杨慎是一位独树一帜的诗人。他高举"诗主性情"的大旗,在略显沉闷的明代诗坛无疑是别开生面的,特别是在他被贬永昌府后的诗歌创作更加体现着他的这一创作主张。  相似文献   

9.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中那种一泻千里的气质和鬼斧神工般的创造力,具有不可遏制的感人力量。杜甫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作为诗人,他创造性的作品在当时社会引起轰动,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李白个性中那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与沉闷的封建教育之间,李白诗歌中那种激越张扬的浪漫主义创作个性与中国的中庸文化传统之间,  相似文献   

10.
对艾米莉·迪金森诗歌深入细致的研究显示,"死亡"在迪金森的笔下具有深刻的诗学内涵和美学意义。本文从狄金森"死亡"诗歌的诗学渊源及多元诗学维度出发,探讨诗人对"死亡"的诗学阐释,论证诗人独特的创作理念和死亡诗学。  相似文献   

11.
<正>"凡是艺术家都须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既要有诗人的妙悟,又要有匠人的手腕,否则其创作难以尽善尽美。"朱光潜先生的这一精妙论述,简单明了地解释了艺术家应具有的两种特质。教师是课堂的艺术家,想要打造魅力课堂,同样需要诗人的妙悟和匠人的手腕。想要做到这两点,需要在魅力课堂打  相似文献   

12.
"一花一世界",古往今来"花"成为无数中外诗人们所歌咏的对象,透过纷繁复杂的"花"的意象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诉求。普希金作为一位世界性的诗人,他在自己的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钟情的"花"景。本文试图通过对《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花"的意象的解读来展现诗人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化与宗教的借鉴,并揭示出其精神生活中的民族性,以期获得对普希金创作思想的更多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刘克庄是南宋江湖诗派的领袖,他受道家自然美学观的影响,形成了追求自然天成的诗学思想。刘克庄在批判宋诗流弊、指导江湖诗人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本色"的诗学理念,并和严羽互相发明。刘克庄还把自然天成的美学观念和"本色"理论用于指导自己的创作和广泛的文学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公刘,作为"归来"的诗人,以其独特的个性唱出了掷地有声的呼喊。诗人将自己跌宕的人生经历与独特的情感体验倾注到诗歌意象中,以中国文人的良知,吟唱着对祖国与人民的挚爱之情。他认为做诗要诚实,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同时做人也要真诚,甘于奉献与牺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诗歌不仅具有鲜明的"诗史"传统,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深刻的历史感。在明清易代之际,"遗民诗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创作不仅继承和发扬了"诗史"传统,更推动了"以诗为史"传统在理论上的确立。  相似文献   

16.
"季节"是穆旦诗歌的基本意象,贯串了诗人的整个创作过程,融入了诗人关于人、自然与生命的精神体验。在诗人的创作中,"春""夏""秋""冬"既是自然季节的更替,也是人的生命流程的转化。在对自然意象的选择中,诗人表达了个体内面的矛盾和痛苦,挣扎和反抗,以及由生命体验产生的自发自觉的哲思。  相似文献   

17.
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以"简单而深邃"著称。弗罗斯特能够由简单而抵达深邃的关键在于他的"隐秘性"的创作思想。弗罗斯特的"隐秘性"思想与中国古典诗论中讲究"含蓄"的创作美学,不仅在文本表现策略上有相似之处,在审美上也有相近的超语言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8.
在北宋"尊杜""崇杜"特定文化背景下,诗坛盟主苏轼于"学杜"中,自觉结合自身坎坷的人生际遇,进一步发展了王安石尊崇杜甫人格价值的观点,注重对杜甫道德伦理价值重新进行改写、型塑和阐释,致使生前寂寞不彰的杜甫诗名在北宋日趋提升,并最终由诗人而史家、由史家而忠臣、由忠臣而圣哲,这一"圣化"的过程终于在南宋得以完成。随着杜甫"诗圣"地位的确立,他的诗便为宋诗创作、发展和演变提供了参照和标准,成为宋代诗人追慕、仿效之典范。他们学"杜"而变"杜",最终形成足以与"唐音"比肩、独具一代特色之"宋调"。这也就是苏轼刻意"圣化"杜甫之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处于六朝末期,梁陈交际的阴铿,是探索音韵规律、探索近体诗形式的重要诗人。因其传世作品仅有34首,史传中对他的记载也很简略,今人已无从得知他是否是自觉地遵循着某种理论来创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肯定他为届世诗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阴铿诗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水”的意象出现得颇为频繁。在其传世的三十余首诗中,有12首诗含有“江、河、溪、池”内容,这还不包括他的两首《闲居对雨》中的水之意象,近半数作品中都有水出现,其扮演的角色也多有不同,可以说,“水”见证了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冯至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杰出的诗人,20世纪20年代,他创作了大量的爱情诗。这些爱情诗歌以丰富的哲学内涵、独特的意象和深沉而平实的感情,彰显了诗人早期爱情诗歌“静敛”的艺术特色。这一特色区别于同时期其他诗人创作的爱情诗,给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血液,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