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谈西方文化对曹禺话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话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尤其是对外国戏剧的学习和借鉴。综观其话剧创作,基督教文化、希腊悲剧、易卜生、莎士比亚和契诃夫等西方文化和戏剧家的创作对曹禺的话剧影响最大,曹禺的话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2.
1999年以来,学术界对近代来华基督教传教士所创中外文期刊的研究发展迅速,相继出版和发表了一些著作和论文.学者们从不同侧面对中国早期传教士报刊的文化意义、发展趋势、对近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是,目前中国传教士报刊的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范围等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华基督教新教各差会相互之间是独立封闭的,这不利于他们在中国传教事务的发展。于是,传教士分别于1877年、1890年、1907年和1922年在上海召开了4次全国性的大会,这4次大会都在各自的议期内集中解决了很多问题,加强了在华新教各差会间的联系,同时也加速了西方基督教会势力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渗透,因此这4次会议具有重要的历史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 ,以吴雷川、赵紫宸、韦卓民和王明道为代表的一些基督徒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和基督教的关系进行了反思 ,虽然各有见解 ,但在基督教与文化的关系上 ,认识却是相近的 ;即认为基督教的存在不能脱离社会 ,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背景 ,同时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又是互动的、相应的和连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李新德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2):52-55,61
传教士出身的汉学家自明末利玛窦以来不计其数,然而像苏慧廉这样在中西宗教文化交往中影响深远的汉学家并不多。苏慧廉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及对中国宗教的研究,尤其是在中国宗教经典研究及翻译领域。苏氏早期的汉学研究是直接服务于在中国的福音传布,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的会通;后期的汉学研究则透过著书翻译和讲座,促进中西宗教文化交流,尤其是在佛教的西传方面做出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对近代中国女性体育的兴起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认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和女性解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经历了三个阶段:1898-1903年,主要表现为男人社会对女学教育和女子体育的关照;1904-1907年,主要表现为一批新知识女性群体对体育的自我觉悟,其中尤以秋瑾为代表;1907年后,主要表现为晚清政府颁布了两个有关女学教育的重要章程,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提供了法律基础,使中国女性体育开始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的"黑暗"说影响了中世纪的教育观。传统的看法是,中世纪的教育几乎被基督教所垄断。然而,从历史的角度,基督教对中世纪教育的垄断是由历史的延续性和阶段性决定的。延续性是指中古西欧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因子都是有继承性的,承自罗马时期,且继续以变化的形式影响后继的教育发展;而阶段性是指中世纪早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特殊性造成了基督教对中世纪早期教育的垄断现象。基督教教育对中世纪而言,一方面造成了其"黑暗",但另一方面促成了中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大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一、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的成立广州基督教青年会(以下称青年会)成立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早在光绪30年(公元1904年),广州西教士大会联函北美协会,请派干事到粤筹办青年会。光绪32年5月(公元1906年),广州西教会发起募捐二十万元,筹建马礼逊纪念堂,为青年会会址选举(?)理,筹划募捐购地事宜。同年,北美协会派黎瑞干事来广东,先在香港学习国语。光绪33年(公元1907年),广州市一批热心基督教人士,有鉴于港(香港)沪(上海)二地青年会事业成就及影响之大,崛起筹备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同年冬假,借广州西关普济女医馆作办会  相似文献   

9.
美国基督教青年会在远东体育协会的创立过程中至为关键.19世纪末,美国基督教青年会日渐成熟,开始拓展海外传教事业,东亚地区被认为是未来"基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领地.1912年,美青会干事布朗发起在菲律宾建立东亚地区的体育组织,先后得到中国、日本的响应与支持,并于1917年正式创立"远东体育协会",成为世界首个地区性国际体育组织.美国基督教青年会籍体育之名行传教之实的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一方面使西方体育、美国价值体系在东亚地区生根发芽,另一方面推动了东亚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探讨了西方现代体育文化流传至我国,并逐渐成为我国主流体育文化的主要途径.研究认为,存在三种途径:1.清政府战争失利后主动学习西方科技,通过学习日本的教育理念,也顺便引进了原本来自于西方的体操教育内容;2.殖民文化入侵.鸦片战争的战胜国强行向中国输入其宗教思想,宗教教育中裹夹着西方体育,进入中国;3.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的体育推广为中国人认识体育、接受体育、享受体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戏剧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戏剧在形成过程中有着鲜明的差异和特征。从艺术演化史角度看,中国戏剧没有开从原始歌舞演化为戏剧的路子,而古希腊戏剧却从酒神祭祀的原始歌舞中破腹而出。从文艺生态学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缺乏叙事文学基质,延宕了戏剧艺术的孕育;而肥沃丰厚的叙事文学土壤,却滋养了古希腊戏剧奇葩。中国的非宗教文化传统,难使巫觋歌舞最终戏剧化;古希腊人的宗教激情却使娱神歌舞演进为娱人戏剧。王化政治、农业社会,抑制了中国戏剧早发;民主政治、商业文化却催生了古希腊戏剧。  相似文献   

12.
徐嘉瑞先生是云南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一生研究的范围涉及戏剧、历史、文学、民间文艺等多个领域,而在他所涉及的研究、著述领域,几乎都达到当时的最高水平。他的文化学术成就对学界至今还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就徐嘉瑞先生在上述领域的作品和成就分类阐述,肯定其学术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剧作家张大复写有多部宗教剧,这些剧作既借助宗教智慧传达作家“布道劝善”的创作主旨,又展现了明末清初宗教生活的真实图景.同时,透过剧中宗教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包容性、世俗性,我们亦可窥见中国宗教文化的宗教特性——浓郁的世俗精神、多神崇拜观念、三教合一思想、功利性的信仰心理等——对张氏宗教剧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承德古戏楼     
戏楼是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出场地,也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保存至今的中国古戏搂如同一座座博物馆,见证着中国戏曲昔日的繁荣。承德作为清代的第二个政治中心,不仅在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内建有皇家戏楼,在承德的县区乡镇也有不同形式和规格的民间戏楼,作者对承德现存古戏楼的分布情况、建筑形式及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古戏楼保护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改革开放以来武术的发展和功夫舞台剧的出现为切入点,以影响较大的功夫舞台剧为研究对象。研究功夫舞台所具有的结构特点、价值、文化特征和发展现状,对功夫舞台剧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进而为武术的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引戏是宋金杂剧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对引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引戏的源头、职能及角色流交.对引戏源头的研究集中在两组关系上:引戏与引舞、引戏与远古祭祀.对引戏职能的研究围绕着引戏是否参加杂剧演出而展开.对引戏角色流变的研究则主要包括引戏与旦角、引戏与末角两组关系的讨论.引戏角色研究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学者把握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一是在文物资料与考古发现中寻找新线索,二是对引戏角色的源头研究和职能研究作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讨《野人》戏剧样式在新时期话剧舞台的探索意义,分析其文本对主题的苍白表现,进而探讨剧作者“完全的戏剧”理论的负面效应,肯定戏剧文学的优良传统对戏剧实践仍具有意义,给当下戏剧理论和创作实践以启迪。  相似文献   

18.
戏剧的二重性——文学性和舞台性要求戏剧翻译要遵循可表演性原则,而表演性原则受这二重性的限制,主要表现在语言与文化两个方面,服务于演员与观众两个对象。语言上,戏剧台词的口语化和动作化及舞台演出的时空性和视听性使可表演性原则主要体现为台词的可说性、动作性、音乐性。对演员来说,台词要易说上口,能与动作有机配合,语言中有动作,动作中能说话;对观众来说,语言要入耳动听,通俗易懂。文化上,可表演性原则主要体现为观众的可理解性。  相似文献   

19.
吕天成认为"意境"是戏曲艺术整体美学效果的体现,又是戏曲品评中的综合标准和最终要求,是戏曲品评理论中的核心范畴之一。同时他也清楚地认识到戏曲意境论不等同于诗词意境论,它是叙事性境界和抒情性境界性的统一。这种符合戏曲艺术本体特征的观点,为以后独立、成熟的戏曲意境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一种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