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中小学教材里都有前滚翻的练习,只是练习的方法与要求各有不同。如在小学学习团身前滚翻,在中学则学习跃起前滚翻。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总有一部分学生掌握动作快,一部分学生掌握动作慢。如果能因材施教,让掌握动作快的这部分学生学习一些前滚翻的各种变化练习,能够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2.
董正旺  蔡红 《体育师友》2010,33(5):38-38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属篮球教学中技术较复杂并对学生身体的协调性要求较高的教材,因此不少学生难以掌握,但通过逆向教学法,学生能很快掌握。所谓逆向教学,依据教材的技术结构由后向前进行教学。我在教学的设计中分二个部分进行,一原地徒手模仿练习,二持球练习。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属篮球教学中技术较复杂并对学生身体的协调性要求较高的教材,因此小少学生难以掌握,但通过逆向教学法,学生能很快掌握.所谓逆向教学,依据教材的技术结构山后向前进行教学.我在教学的设计中分二个部分进行,一原地徒手模仿练习,二持球练习.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一、案例背景每学期笔者所在学校体育组都要进行一次"常态课教学主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笔者选择了"侧向投掷垒球"教材,投掷教材练习密度小,安全系数低,那么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各种练习手段和组织方法来提高投掷课的练习密度成了笔者这次探索的主要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思考并在不同班级试教后,笔者尝试了部分教学方法,在  相似文献   

5.
<正>一、重视体验成功的作用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设置不同的练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水平差异进行分层练习。如图1所示,教学内容是足球脚内侧运球过杆练习。实线表示运球的路线,黑色圆圈表示障碍物,部分学生对脚内侧运球技术不能在绕杆的运动情境中有效运用,在练习中容易出现人跟不上球的现象。多次的失败经验使学生失去继续练习的兴趣,同时自我效能感降低。在足球脚内侧运球技术学  相似文献   

6.
为体现初中体育教材(95年广东省初级中学试用课本)在内容安排上与学生练习兴趣不符合的部分。促进教材安排与学生兴趣相结合,改进初中体育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更趋合理起抛砖引玉的作用,特进行此探讨。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中山市地处乡镇的黄圃、马新、鳌山等五所初中的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男女、分年  相似文献   

7.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主要是指关于如何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问题。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学习后续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在体育教学中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分,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而难点是指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或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文本的练习系统设计进行分析,认为教材的练习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专业素养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系列教材练习设计与传统体育专业教材练习设计相比有了明显的改进,但也存在情境化不足与缺乏学科间联系等缺点,认为系列教材练习的设计和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提出体育专业教材练习系统设计应遵循的要求和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王勇 《体育教学》2003,(3):15-15
队列练习在学校工作中占有着重要位置,不仅贯穿于整套教材,并且还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面起到非常直接的作用。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及《标准》的制订与实施,在大力倡导培养创新能力的今天,队列练习作为一支“老牌”教材也明显显示出自身的不足。针对队列练习这一教材的何去何从,笔者认为还是应用辨证统一的方法来处理。一、队列练习教材存在的必要性队列练习作为教材贯穿于教师用书,由于传统教育理念与传统模式对体育的定格,队列练习得以长期存在。队列练习的本身具有独立性和优越性,它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  相似文献   

10.
<正> 转移性练习是指由学习一项教材转入学习另一项教材时,为了消除前一项教材的习惯动作影响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或是为了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而采取的练习。 体育教学中常常运用转移性练习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掌握新教材,提高动作技术的质量。采用转移性练习是根据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主要是改变神  相似文献   

11.
<正>一、根据主要教材,选择补偿性体能练习内容补偿性体能练习作为直指学生体能发展的辅助性教学内容,其内容选择的先决条件是主要教材教学所能达成的学生体能发展量度。然而,如果教师忽视了对主教材负荷特征和技术特性的综合考虑,那么这样的补偿性体能练习将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12.
<正>一、技能教学部分在这次全国十四城市中小学首届室内体育课展示与研讨活动中,共有中小学室内体育示范课33节,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田径、球类、武术、体操、游泳、体育舞蹈、健美操等。教学层次更是涵盖了水平一到水平五(见表1)。二、副教材部分副教材的设计主要围绕两个目标。一是主教材的教学练习过程无法达到课程所要求的运动强度,需要副教材加大练习强度。二是主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针对身体的局部(比如上肢)进行活动,需要副教材补充练习(比如下肢练习),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13.
车轮跑教学要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必须考虑到体育课主教材的内容其一,结合主教材设计一般性练习,使参与工作的有关身体部位普遍活动开,进入状态。其二,结合主教材设计专项性练习。例如,在进行技巧类练习时,应安排头、颈、腰、腹等部位的活动。在进行篮、排球练习时,应安排手指、手腕等部位的活动。在进行武术套路练习时,应安排步型、步法、手型、手法和肩、臂、腿的柔韧性练习等。其三,结合主教材所使用的场地和器材安排准备活动,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其四,依据主教材的内容合理安排准备活动的运动负荷。准备活动的作用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基本部分的教学任务。因此要注…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能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素质练习,以及素质练习的内容和素质练习与主要教材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对体育教学中加强素质练习重要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材简介本课依据《体育课程标准》,选择水平二阶段四年级部分,以《投掷》单元《原地肩上投掷》第4次课为主教材,这是在学生掌握了原地肩上投掷基本技术动作的基础上,着重学习和练习投掷中出手角度和力度问题,为下一水平  相似文献   

16.
1.在备课时就要精心设计,全盘考虑。一节课的整体节奏设计,应避免单一化,要张驰相间,变而有度,变而有序地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生动的整体。如课中各部分的时间和内容都要精心安排等。 2.把握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活动的节奏控制得不好,往往是在时间安排上不合理,教师讲解过多,给学生练习时间太少;或在练习节奏上单调枯燥,使学生练习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节奏要规范明朗,让学生明了学习任务和教学步骤,需要主次分明,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丰富  相似文献   

17.
拜读了2006年第3期《中国学校体育》毛振明、赖天德先生的《论体育教学中的队列练习》,颇受启迪。文章中指出“队列练习是体育的传统教材,但也是一个曾经不受学生喜欢的教材,更是一个褒贬不一的教材。由于过去我们对队列练习教材的理解有所偏差或教法不当,使得这个教学效果不太好”。有的地区借着快乐教学的理由,取消了队列练习的教材,忽视了队列教材对学生培养上的作用,而笔者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巧寻机智、巧练队列,取得了较好的队列课教学效果。一、巧用“五个一”上好队列课开学初,我在第一次课中与学生商量,我们的体育课要实施“五个一…  相似文献   

18.
<正>走、跑、跳、投类教材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主要学练手段之一。我们除了在操场上加强这类教材的教学外,还完全可以利用学生在教室里上课注意力容易集中,便于发挥多媒体作用,教师讲解动作细节,便于观察学生动作,学生分组练习,便于教师指导等有利条件,提高这类教材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单元内容框架,对部分内容的教学方法在教室里进行了尝试性教学,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正>一、解读教材内涵,巧构体能练习内容1."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内容一堂合格的体育课堂需要一定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是通过分析教学内容的强度来选择体能练习,即教学内容强度大,那么体能练习可以选择小强度,反之亦然。例如,在教学跑类教材时,整体练习强度很大,那么体能练习可以选择小强度的内容。如,在教学"弯道跑"时,就可以选择小强度的有氧练习:左右换脚  相似文献   

20.
<正>一、初中农村学校组课堂的概况1.田径课教学有创新。教师在最基本的教材中有许多创新。例如,黄冈麻城的余海明,灵活运用体操垫子,让学生用两脚通过不同的方法击打垫子,来突破起跳和过杆技术;利用小体操垫前平举和侧上举的练习,解决跨越式跳高的摆动腿上摆和摆动腿侧上摆跨跳练习的难题,从而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起跳和过杆技术。但是田径项目教学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