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子的审美理念是与其人生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谓一种人生境界美学,他以追求"自然"、"道境"为旨归,达到主体精神的自由,从而实现"艺术人生"。这一理念在人学阙如的中国艺术与哲学语境中无疑是具有启蒙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自然山水诗的写作是当代中国诗歌思潮的一种重要走向,人类所处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诗人们开始关注除人之外的自然对象,然而以车延高为代表的抒情诗人并没有在自己的作品里表现出深厚的生态意识,而只是将自然山水当作一种审美的对象。其诗以观察自然、发现自然、探索自然中的自我、人文与哲学意识成就了审美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正是这种审美的...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人们对竹的审美欣赏可总括为两个方向、四条路径。两个方向谓客观式欣赏与主观式欣赏。客观式欣赏包括对竹形、竹态的外在形式美欣赏和以竹性、竹功为核心内涵的内在欣赏。主观式欣赏两条路径是以竹比德和以竹言情。形式美欣赏、以竹比德和以竹言情三条路径形成当时及后世中华竹审美之主流。然而立足于当代环境美学和环境伦理学视野进行反思,上述主观式欣赏的两条路径不利于自然审美的真正独立,其人化自然的内涵具有浓重的人类中心主义痕迹。魏晋时期竹审美的发展实质性地形成"四君子"和"岁寒三友"的优势自然审美对象,竹审美从自然审美领域进入文学、绘画与音乐领域,"丝竹"概念更是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崇尚自然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屋顶是建筑的第五立面。屋顶绿化反映出屋顶空间设计的自然生态化的发展取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究现代屋顶空间设计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向成为一个环境设计的重要课题。人类的天性是亲自然的,屋顶绿化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追求,还将大大地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活空间,标志着环境的生态革命。  相似文献   

5.
东晋永和九年兰亭诗会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玄学的感召,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主体意识的崛起;回归自然的心态;审美情致的高雅。从玄学与山水的角度来划分,兰亭诗可分为三大类型。其在玄言诗向山水诗转变的过程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秀宁 《美育学刊》2020,11(2):27-31
席勒对审美教育理论充满自信,认为可以经由审美教育通达人们梦寐以求的自由与道德相互协调的至境,并解决个人与集体、自由与自律、国家与社会之间的重重矛盾。审美教育理论是席勒诗性政治中最具实践性的部分,席勒是“政治美学”名副其实的开启者。在席勒的时代,这是一个前卫、大胆、充满魅力的命题,也是一个后来给席勒带来巨大声誉和持续性地产生历史影响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视角看,文化是人类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方式。本文从中国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视角出发,意在指出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观以及宇宙观是民族生态文化演进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康德美学在20世纪走向没落,文学艺术不再被当作一个审美对象来看待。很多艺术家、艺术史家和美学家都致力于割裂艺术与审美的纽带,不再关心作品的审美价值,不再讨论作品的审美标准。在这种去审美化的运动中,英美分析美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过度迎合先锋派艺术以及政治、文化和商业上的人为操纵,丧失了应有的批判性,因而逃避作品的审美批评。然而,他们并不能真正取消艺术和审美的内在关联,审美批评对于人类社会始终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人们成功地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体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审美素质属于人的文化素质,它同体育审美能力一样,也是由体育美学知识内化而来的.知识内化为能力和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做好这项系统工程,才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草原》杂志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省级汉文学刊,刊载多种文学作品,其中散文占有重要比例。本文通过对2015年度《草原》刊载散文作品中涉及自然生态内容的归类与整理,从自然野性生命的审美对话、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关怀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求这些散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审美追求,剖析文章背后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1.
父系文化取代母系文化后,男性生殖崇拜取代了女性生殖崇拜;男性人体美上升为超越的精神力量之美,女性人体美成为男子性审美视野中可以支配占有的"色情物"。文章通过评析古今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形象,批评了父系文化强化时期这种专制文化形态下人类性别的背离,指出女性美不过是男性审美世界中一件圣洁的祭品。  相似文献   

12.
禅诗审美境界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禅宗诗歌表达独特的禅悟体验,其审美境界的范型是一切现成现量境、水月相忘如如境、珠光交映圆融境、任运随缘日用境。现量境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如境能所双亡,色相俱泯;圆融境珠光交映,重重无尽;日用境饥餐困眠,脱落身心。体证禅诗审美境界,对建构21世纪中国禅诗研究学、整合传统诗学的境界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以构成人类生存空间为目的的设计,本文从审美方面阐述了材料的质感与肌理、光线与色彩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并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进行探讨,进而尝试阐明环境艺术设计内在的意蕴美与整体美。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理论和古代诗词创作实际出发,着重探讨了诗词意境的审美特征意与境浑的“情性美”、“虚实相生的“取境美”、深邃悠远的“情韵美”。  相似文献   

15.
绿色化学与化学实验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绿色化学的思想,以及在化学实验的选择、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如何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提出了化学教师应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始终,使它成为中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思维习惯,以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己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四季芳洲居住小区基本情况的了解和分析,确定小区的规划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并对小区的布局、各类型绿地、树种规划与植物配植、小区环境小品等进行了规划和分析,以求摸索一个适于哈尔滨地区的人与自然共融的居住区方案。设计中在满足社区居民生活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把小区佳景引入城市景观体系,把居民日常的交往和出行融合在绿色的环境中,使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也能找回一块属于自己的绿色土地,寻找回一份回归自然的感觉,力求创造一种自然优美、舒适安全的城市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7.
民俗文化影响着居住环境的发展,居住环境的方方面面又体现出这些民俗文化丰富的内涵。装饰是居住环境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传统民居装饰图案中体现出了农业性和儒学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门板中间贴门神,门梁上挂五福纸等,以及建筑装饰上多是反映忠孝、仁义的儒学伦理内容。传统民居的装饰反映出当时社会民俗的审美心理特点,即实用意识、忧患补偿意识和血缘宗亲意识。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学是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下孕育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文学形态。作为后现代语境下的反思型文学,生态文学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这些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抒写伤感警世的文明哀歌、激发回归自然的生态情怀、歌颂厚德载物的人格精神、呼唤利乐众生的生命意识和展现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景五个方面。生态文学的审美价值,使它超...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将人类理性发展的历程分为“附魅”“祛魅”和“返魅”三阶段。“返魅”也称“复魅”,在这一阶段,文学作品表现为神魅性的皈依与魔幻性的穿越,通过文学艺术审美的诗意栖居来重建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复魅主要体现为反叛现代性、还原神魅性、寓意隐喻性。  相似文献   

20.
钢琴演奏教学是一门在"立美审美"观念指导下的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要将演奏控制和审美标准相联系,使钢琴中演奏的音质和音量,织体层次与审美情感表达紧密连接。为了适应当今全球化时代发展要求,在音乐专业的教学中则应当全面实施知识、素质、能力教育。本文试图将这一理念引入专业钢琴教学,着重探讨音乐审美标准与钢琴演奏立美、审美控制的内在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