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根据新课标的规定,生物教材第六章遗传和变异内容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对“DNA双螺旋结构”的探究方法。DNA分子结构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教材在概括讲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后,安排了一个“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即用一些实验材料模拟制作一个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通过此模型的制作,能加深学生对这一结构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实验目的: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练习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学习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全过程;区分处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中、后、末各个时期细胞的形态特征。实验材料的培养:选购当年长成的大蒜头,按每班50人计算大约要一市斤。先准备两个表面积900cm2、深约...  相似文献   

3.
高二生物依照人教版教材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不但大量鸡血难寻、步骤冗长繁琐,而且实验过程长、鉴定现象不明显,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实践过程中,我们企图采用香蕉、洋葱、菜花等植物材料替代鸡血。香蕉、洋葱成本低,但鉴定现象不明显;菜花鉴定现象可以,成本又不低。偶见网上一文述可用鱼白代替鸡血,即摸索实验。后经数次改进,达到药品用量小,适宜两人一组操作,而且30min即可完成,90%以上学生均能做出结果。具体的实验方法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4.
初一植物学共安排九课时实验.实验一,是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二,是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两个实验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2、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显微镜的安放、对光、用低、高倍镜观察);3、学习临时装片的制作;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蕃茄果肉细胞;5、学习绘画生物图.此外,还应讲解生物实验的要求和实验室规则;宣布分组名单;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还应讲清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教材是将这些内容安排在两个课时内.  相似文献   

5.
肖幼华  孙雪梅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6):143+146-143,146
正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新课标的内容和建议,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中的实验总量明显加大,其中需要学生动手做的实验更是大量增加,几乎每节课都安排有学生实验。据统计,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材中,演示实验35个、课堂学生实验85  相似文献   

6.
2007年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实验与探究能力第二条要求学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第三条要求学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可见考试大纲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察。现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及历年高考考题实例,分析实验中有关变量的确认。  相似文献   

7.
1 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改进 (1)实验装置(如图1) (2)原实验的缺点①实验装置复杂,操作繁琐;②实验现象不明显,成功率很低;③容易造成CO泄漏,影响教师、学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实验目的学会应用某些生化试剂与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及蛋白质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鉴别生物组织中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实验材料的选择1鉴定可溶性糖:要选择含糖量较高、果实组织为白色的水果,如:苹果、梨、白兰瓜等。2鉴定脂肪:挑选籽粒饱满的花生或大豆种子,实验前需先浸泡3~4小时。3鉴定蛋白质:购买鲜豆浆或制备稀释的蛋清液。试剂配制1本尼迪克试剂:制备A、B两种溶液。A液:称取硫酸铜1875g,溶于100mL热水中,冷却后稀释至150mL。B液:称取173g柠檬酸钠、100g无水碳酸钠…  相似文献   

9.
美国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学问题出发,依托网络资源设计学生实验。其实验的数量、内容范围都超出了我国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类型丰富,设计新颖、独特而又操作简单、花费低廉;活动过程充满乐趣,并从观察、实验设计、分析数据、预测等多个侧面充分地展示了科学探究的真谛与魅力。  相似文献   

10.
在人教版《生物》第一册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方法步骤3,在临时装片的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后进行观察。学生观察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不明显。为此,我们经多种方法尝试,得出将洋葱表皮置于清水和蔗糖溶液中对比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要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主动研究新课程,探究新时期的育人方法。我在平时的观察中注意到,有的任课老师在上实验课时,往往面面俱到,结果一节课讲解占去了大半时间,真正留给学生实验操作的时间只有一二十分钟。如:高二生物《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有三个内容,本来一个课时就偏紧,待老师一一讲完实验过程、注意事项等理论部分,一些学生刚刚把实验仪器安装调试好、化学试剂配制好,还来不及观察(不要说深入探究),下课铃就响了,学生只能草草收场。这节课也只能算是老师在讲实验,而不是学生在做…  相似文献   

12.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其中的化学变化一般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为了研究酶的催化作用并与无机催化剂比较,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设计了三个实验分别研究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和酶的活性所需的温度条件,其中两个安排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第一册(必修)实验四“比较过氧化酶和昭’的催化效率”、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生设计实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有两种模式:一是学生按部就班做的传统实验,另一种是学生设计实验。本文拟就学生设计实验这种模式作初步探讨。  一、传统实验与学生设计实验的比较现行初中生物教学大纲中有学生设计实验两项,“根的向地性实验”和“观察某一动物的某种行为”实验。即将启用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中也有两项,即“植物的向性和感应性现象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及“设计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些是以前的大纲所没有的。传统实验和学生设计实验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行为方面看,传统实验在任课教师和实…  相似文献   

14.
在讲授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教材时,当学生做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我安排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荧光现象是指叶绿体的色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或翠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赭红色)的现象(如图1)。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教材改革大大增强了实验教学的力度,突出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中的实验主要有演示性实验、技能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几个类型。生物实验的创新主要包括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设计等几个方面的优化。根据教学实践,现例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1 内能做功演示器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三章“二、内能的利用” ,安排了如图 1a所示的演示实验 ,该实验虽然简单 ,但实验现象是瞬间的突发性 ,教师在演示过程会出现不安全感。为消除这一恐惧心理 ,使实验现象更可观察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装置如图 1b所示。图 1(1)本实验装置的特点 :①变突发性的瞬间实验现象为持续性的缓慢实验现象 ,延长现象可观察时间 ,消除不安全因素 ,有利于学生观察。②实验现象与第一册第十四章“功的知识”扣合更紧 ,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运用。③可演示机械能的转化。④制作材料普通易找 ,一般实验室都…  相似文献   

17.
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而且它的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演示实验是完成新课标任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就对演示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装置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实验结果准确;现象明显可视度大;实验具有拓展性、启迪学生、引导学生、纠正困惑,扩展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18.
溴与苯在铁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是体现苯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反应,在原课本上有一个演示实验,但因所使用的试剂溴和苯易挥发,有毒性以及反应非常剧烈难以控制等原因,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敢问津,也就以讲代做,这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经过多次实验并不断改进,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安全且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9.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材中一节探究性实验课。该实验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1原实验装置(如图1)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植物资源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植物学分支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植物资源学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目前该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对该课程的实验内容和实践过程进行设计和探索,尤其对2个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目的、方法及步骤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