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种类繁多的档案检索工具中,经常使用的档案检索语言有馆藏法、分类法和主题法三种。分类主题一体化档案检索语言的使用,既是检索语言的突破,又是检索工作的开拓,是各国档案、文献、图书资料工作中普遍寻求的一种较先进的检索语言,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课题。1、分类主题一体化的提出1.1检索语言的种类和作用所谓检索语言,是用来揭示档案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的语言。档案检索时,要用检索语言来表达利用  相似文献   

2.
(续接上期) 9 认真探索中国检索语言和文献分类学的发展方向检索语言是根据文献信息检索的需要,为标引和检索文献信息而使用的语言.包括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代码检索语言和自然语言检索等。  相似文献   

3.
白华 《图书馆杂志》2006,25(11):3-6
情报检索语言的发展面临现代化、理论方法综合化和集成化的新条件,研究新的语言模型,提高检索语言的表达、描述等功能是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同时要具体研究数据库检索语言、网络检索语言、本体论和语义网检索语言。在所有这些领域里,检索语言的机器理解功能日益重要;为适应机器处理的环境,对它的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建模功能与系统表达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语言模型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语言模型的检索方法为信息检索领域开辟了一个很有前景同时也具有相当挑战性的方向。与传统检索模型相比,语言模型不仅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非常灵活,经过简单的变换很容易推演出其他经典的检索模型。此外,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索效果优于其他检索模型,因而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广大研究人员的青睐。然而当前语言模型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语检索任务中,很少有研究关注语言模型方法在跨语言检索中的应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在系统介绍基于语言模型检索方法的基础上,将语言模型方法扩展到跨语言检索任务中,介绍了两个跨语言检索模型:统计翻译模型和跨语言相关语言模型。  相似文献   

5.
洪漪 《档案学研究》1997,11(4):28-30
档案检索语言的发展趋势洪漪档案检索语言是在档案标引和检索过程中使用的一种人工语言。随着档案检索工作的发展,各种档案分类表、主题词表纷纷编制出版,档案检索语言逐渐改变了种类单一、结构简单、质量不高、使用不广的落后状况,与一般文献检索语言相呼应,呈现出分...  相似文献   

6.
自然语言检索的语言逻辑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规范语言的合理内在并未消失、自然语言与信息检索的语言关联、自然语言检索组织的语言基础、情报检索与自然语言检索逻辑的多元化发展等层面,论述自然语言检索的语言逻辑。  相似文献   

7.
论文献检索语言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玉麟  文榕生 《图书馆》1995,(4):1-4,20
文章阐述了分类语言、叙词语言、自然语言作为文献检索语言在实际检索中的优缺点,揭示了文献检索语言在现实检索中的部分困惑,认为检索语言应与科学发展、用户需求、检索手段相适应,指出自然语言更符合机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要实现"一带一路"多语种共享型数据库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解决跨语言检索问题,基于已建"一带一路"数据库检索功能调查结果,分析"一带一路"多语种共享型数据库检索功能需求,以调研跨语言检索平台为视角,为"一带一路"多语种共享型数据库的跨语言检索功能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研法,选取11个国内外典型的跨语言检索平台,从跨语言检索方法、跨语言翻译实现方法、检索功能设置、检索结果呈现、界面与检索支持语种6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实现方法。[结果/结论] 为"一带一路"多语种共享型数据库的跨语言检索功能设计与开发提出策略:应采用基于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的提问式-文献翻译方法,实现多种检索功能,应用可视化技术呈现检索结果,提供多语言检索界面和资源。  相似文献   

9.
主题语言的应用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回顾了实现计算机检索以来 ,主题检索语言的使用、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进而预测了主题检索语言以及检索系统的未来 ,以期加速情报检索语言的发展和检索系统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检索语言的应用及检索效率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 ,各类检索语言适应程度和用户的检索习惯等因素会对其检索效率产生影响。以自然语言为标识的检索语言最能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信息检索的现代化信息环境形成及信息载体的变革直接影响情报检索的方式和技术。人工创制的检索语言之间的融合 ,以及人工创制的检索语言与自然语言的和谐统一是一种检索语言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提出数字化图书馆检索体系的4层结构(界面层、传输层、中间层和资源层)。数字化图书馆的检索过程可以描述为这4个层次间的信息流动。中间层连接了界面层和资源层,是数字化图书馆检索体系的核心,它决定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图书馆检索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语义网研究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目前我国语义网的研究现状,在简要介绍语义网概念和模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当前我国语义网的四大研究热点,即语义网描述语言比较研究、元数据研究、本体层开发研究和智能信息检索研究,并阐述语义网的发展对数字图书馆建设带来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3.
国外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组织与查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国外实际运行的几个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的具体方法以及相应的信息检索、浏览功能,分析了它们在信息组织与检索、浏览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网格环境下个人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策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P2P技术和Z39.50协议在个人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策略模型中有机结合,有助于充分实现分布式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检索、交互功能。构建P2P个人数字图书馆网络,实现个人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需要利用中间件技术将P2P技术、Z39.50协议(包括SRW/SRU)和个人数字图书馆软件捆绑在一起。图2。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15.
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敏 《津图学刊》2003,(3):15-17
论述了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的理论基础及基于内容的信息检索技术的特点、检索方法及相关技术和建立检索专家知识库。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是对图像的物理内容为加工对象的检索技术之一,主要实现方式包括基于颜色、纹理、形状、空间位置和语义等。其中基于颜色的图像检索发展最为成熟,而基于语义的检索则尚处于探讨、研究阶段。基于内容检索和基于文本检索在数字图书馆中可以融合共同提供检索服务。Google为这一尝试提供了在后控阶段的有效案例,而真正的实现两者的融合是在预处理阶段。两者结合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是可行的,相信能够提供更好的图像检索服务。  相似文献   

17.
数字图书馆的体系结构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数字图书馆(Dlib)主要是为了解决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产生的。数字图书馆要解决的是现在Internet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查找困难、异构信息仓储的互操作性和缺乏对大规模分布数据的操作机制。Dlib的关键技术是研究数字化信息的有效组织结构,解决各个信息仓储间的互操作性,形成Dlib基础体系结构以有效地操作大规模的、分布的数字化信息。其目标是实现跨仓储的统一检索,为用户提供一个虚拟的、统一的信息网络。文章重点介绍了国际上有影响的三大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互联信息空间(Interspace)、信息总线(InfoBus)和基于代理(agent)的体系结构。最后,文章总结了Dlib体系结构设计和实现的技术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以使数字图书馆中的多媒体信息得以有效管理与充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and librarians have been studying, discussing, and developing digital libraries for more than two decades, but understanding ultimate use of images from digital libraries remains a mystery for many of them. Most articles written on digital library use focus on users’ search retrieval needs and behavior. Few mention how digital library patrons use the images they request. Like many digital libraries, archives, and special collections, the University of Houston Digital Library makes high resolution images available to its patrons. Image delivery is achieved by an automated system, titled the Digital Cart Service. An unexpected benefit of the Digital Cart Service is the reporting mechanism that produces data that includes intended use inform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nalysis of this data to determine why images were used, what products were created from the images, and what implications this has on digital library management.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answering these questions creates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digital library innovators can better promote and design digital libraries, and describe and select the content in them.  相似文献   

20.
Recommender systems can be a powerful tool for digital libraries if they implement the systems right to information seekers. While patrons have shown an increased interest in recommender systems, digital libraries ought to offer personalized services and assist users both novice and experienced with more sophisticate information retrieval technologies. By guiding users to timely, accurate, and suitable resources within the library the recommender system could take the place of the reference librarian of the bricks and mortar library to enhance the digital libraries serv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