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研究从儿童对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这一角度,对90名8-15岁的智障儿童和90名3-5岁的普通幼儿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智障儿童和普通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异同。结果发现:(1)智障儿童和普通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均呈现年龄差异,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多;(2)智障儿童和普通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3)在引发消极情绪的情景下,3-5岁的普通幼儿比8-15岁的智障儿童更多地使用积极策略,更少使用消极策略;(4)8-15岁的智障儿童较难使用认知重建的情绪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2.
根据以往对普通儿童探讨的经验,把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父母的学历和职业作为人口统计学变量,选取认知观点和情感观点采择测验任务作为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测量工具,并与同龄的普通儿童进行对比,考察我校小学阶段179名视障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及其发展。结果显示:(1)视障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普通组儿童存在显著差异,视障儿童得分明显低于普通组儿童;(2)通过相关分析,视障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两个维度间具有显著相关;(3)视障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在年级、视力、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和学生的来源上差异显著,但在性别、父母的文化程度和父母的职业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关于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有了一定发展的学龄儿童或成人,对3~6岁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借鉴国外研究范式,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年龄、性别、情境这三个因素对学前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和情境对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存在影响,但性别不是影响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情绪表达规则是儿童情绪社会化的结果,用以指导特定社会情境下表现社会期望情绪的一套规则,包括最大化规则、最小化规则、面具规则和替代规则四种类型。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并受家庭情绪环境的显著影响,与儿童的社会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儿童使用否定语句的情况可用于衡量儿童的语言和社会性发展水平.本研究基于CHILDES语料库的语料,从年龄、性别差异和总体情况三方面,对3~6岁儿童在母子互动情境中使用否定语句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相对于3岁儿童,6岁儿童更倾向于指出对方的行为错误或否定对方的行为.(2)女孩在“反对并阻止对方行为”方面的能力显著高于男孩.(3)3~6岁儿童在母子互动情境中使用否定语句的情况与其年龄和性别相关性不高.据此,研究者建议,教育者宜多关注儿童使用否定语句的情况,帮助儿童优化否定语句的表达策略,为儿童创造使用否定语句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运用问卷法对广东省农村地区158名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年龄方面差异显著,总体情况是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越好;性别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女孩在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策略方面优于男孩,男孩则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优于女孩;留守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更多使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只与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更多使用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养育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留守儿童,会更多地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和网络资源,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幼儿园和社会多给予留守儿童情感的支持和帮助,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1,引言 揭示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规律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儿童心理理论的社会知觉成分的发展过程,从而进一步深化心理理论的研究。以往研究表明,儿童大约在2~3岁时就能理解愿望对情绪的影响。对儿童违背道德规则条件下故事人物的情绪理解的研究发现,儿童存在“快乐的损人者现象”。但以往研究设置的情境涉及的都是说谎、偷窃等道德规则。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必须遵守一些道德规则外,还必须遵守大量的不具有道德意义的普通规则,如安全规则、日常生活规则等。因此,研究儿童对遵守或违背普通规则条件下的情绪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4-6岁儿童对空间测量中逻辑关系的理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北京市3所幼儿园的72名4-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个别测查法考察儿童对空间测量中逻辑关系的理解。研究结果表明:(1)4-6岁儿童对空间测量中逻辑关系的理解有显著年龄差异,4.5岁以后儿童对空间测量中逻辑关系的理解发展非常迅速;(2)超过50%的4-6岁儿童具有传递推理能力,但在不同测量情境中的应用不够灵活;(3)43%的4-6岁儿童能够理解测量单位大小与数量之间的反函数关系,但大部分不能理解测量活动中使用相同大小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法对广东省农村地区158名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年龄方面差异显著,总体情况是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越好;性别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女孩在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策略方面优于男孩,男孩则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优于女孩;留守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更多使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只与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更多使用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养育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留守儿童,会更多地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和网络资源,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幼儿园和社会多给予留守儿童情感的支持和帮助,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情绪调节策略的角度研究弱智儿童的情绪调节特征,对北京市4所培智学校228名7-14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唐氏综合征、低功能自闭症和一般性弱智(无明显可报告病因)3类儿童.结果发现: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呈现出年龄差异,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会随着年龄的增高而显著增多;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呈现出类别差异,唐氏综合征儿童和一般性弱智儿童在积极策略的运用上显著高于低功能自闭症儿童;弱智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无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传统儿童教育的误区可以归因在没有认识到儿童的精神发生现象和发生规律.没有认识到成人的精神世界是要经过儿童的精神世界的数次结构性转换才能达成.对儿童精神发生现象的无知是成人本位的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创作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的根源之一.中国传统教育和传统儿童文学创作所强调的将成人世界的"大道理"教给幼小儿童、时下流行的儿童读经运动等等,都是脱离儿童世界的.中华民族迄今在文化层面上尚未建立现代儿童观念和现代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一直活跃在中国思想舞台的中心。梁启超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梁启超重视文字阅读的普及,建立了“识字——阅读——理性”的逻辑关系;重视女性,肯定女性在塑造童年和保护童年方面的重要作用;还强调要培养幼童的廉耻观。梁启超一方面批判了中国落后的儿童教育;另一方面在学习西方儿童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儿童教育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有关小学生操行评语写作方面的论文,频频出现在各类教育刊物上,促进、推动了小学生操行评语写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然而,从小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方面研究小学生操行评语写作的论文,却并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从这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父母与子女     
《海外英语》2004,(4):30
It is natural for young people to be critical of their parents at times and to blame them for most of the misunderstandings between them. They have always complained, more or less justly, that their parents are out of touch with modem ways; that they are possessive and dominant; that  相似文献   

16.
Nigel Green 《Literacy》1988,22(1):8-14
  相似文献   

17.
David L. Giveans is 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 and noted authority on nonsexist, preschool education, fathering, and parenting issues, as well as films and videos on these topics. In addition to his writing, lecturing, and consulting, he publishes the parenting quarterly Nurturing Today: For Self and Family Growth.  相似文献   

18.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尊、生活满意度、孤独感、抑郁、社交焦虑和问题行为问卷对五省2134名农村籍流动儿童、双留守儿童、单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一般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留守与流动对农村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总的社会适应方面,一般儿童最好,明显优于三类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较好,明显优于双留守儿童;(2)在社会适应各指标上,与一般儿童相比,三类留守儿童的自尊低、孤独感强,双留守、曾留守儿童的抑郁高,单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高,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强、生活满意度高;与双留守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自尊高、抑郁低;(3)上述差异在女生和/或小学生中表现明显。这表明,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对儿童社会适应有不利影响,流动对儿童社会适应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