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膝、踝关节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了解引起篮球运动中膝、踩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及有效的预防方法,从而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有效防止及减少此类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运动损伤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不仅包括韧带、肌腱和肌肉的损伤,还涉及一些心理因素。本文介绍了主要心理因素对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影响及运动损伤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并从心理建设的角度对如何面对运动员运动损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健将级女子标枪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做了较大面积的调查,对非技术性因素引起高水平女子标枪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防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投掷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与预防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投掷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投掷各单项运动损伤部位的统计;投掷各项目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投掷运动员预防运动损伤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进入北京体育大学82名投掷专项本科生的运动损伤调查分析,投掷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率是100%.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依次是:错误的技术动作、运动负荷过大造成机体疲劳、准备活动不当、缺乏医务监督等;此现象反应了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投掷运动员的现阶段训练状况.  相似文献   

5.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其心理康复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在的竞技体育,运动员随着比赛强度和对抗的不断增强,运动损伤发生率越来越高,大多数学者对运动员损伤的研究是从心理、医学、训练等方面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从心理训练方面和运动损伤有机结合,以期望通过可行的方法探索出一条解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应贯穿于运动员的训练阶段、比赛阶段和恢复阶段。以理论为依托,注重可操作性,从心理学、生理学、训练学等视角详细论述了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机制,探讨了心理干预在运动员训练、比赛和恢复等3个阶段中的渗透与应用。最后,提出以心理干预为核心手段的运动员运动损伤防护体系的构想由4个核心部分组成,分别为运动员预防运动损伤过程中的调节、监督、反馈与指导中心,训练阶段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比赛阶段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以及恢复阶段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不同层次足球运动参与者运动损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调查了4类人群(青少年运动员、中学生、大学生和体育专业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一般情况,结合相关献,通过比较,探讨不同水平的足球运动参与运动损伤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显示:足球运动损伤多发于足踝、膝和大腿等部位,专业化程度低的参与足踝更容易受伤;扭伤、挫伤、拉伤和擦伤是足球运动损伤的4大类型,专业队员挫伤最多见,一般参与更容易发生扭伤和擦伤;一般足球运动参与缺乏有效的足球运动损伤防治知识。认为足球运动损伤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引起,建议加强损伤原因的综合分析,特别是损伤心理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区羽毛球运动员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州地区三支羽毛球队共56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做了系统调查,总结了运动损伤发生的特点,探讨了损伤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某些运动损伤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更好了解我国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情况,为篮球运动损伤的防治提供合理化理论依据。方法:以参加全国篮球比赛的144名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运动创伤发生的组织、性质、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运动损伤总人数的43%为前锋位置运动员,113人次受伤案例中部位发生情况有所不同,60名受伤运动员中29名运动员发生于专项训练、26名运动员发生于比赛,60名受伤运动员中28名运动员表现出明显好转的特点,104名运动员在训练时佩戴运动护具(佩戴护具比例达到72.22%)。结论:运动损伤防护应特别注意专项训练和比赛时期,并要求运动员佩戴运动护具是防治运动损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第十届全运会沙滩排球决赛阶段的全部男女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旨在探讨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规律,为预防和减少沙滩排球运动损伤提供有效依据.结果显示,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总体发生率为47.7%;急性运动损伤发生率的解剖学分布由肢体近端向远端逐渐增高,慢性损伤则呈相反趋势;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足踝部急、慢性损伤以及拦网时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国外.及时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态调整运动负荷、积极创新多样有效的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准备活动质量、完善技术动作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运动员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1.
运动竞赛损伤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动竞赛损伤是人们在运动竞技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通过文献法和访谈法,对运动竞赛损伤的危害及心理致因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认为:应激、动机、心理准备、唤醒水平和焦虑情绪等心理因素是引起运动竞赛损伤的重要原因.建议人们应更加重视竞赛损伤的心理学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竞赛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体育比赛中,随着各运动项目技术的不断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如何在赛前以及赛中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整以保证技术、战术、身体潜力的充分发挥已成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十分关心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运动竞技心理状态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在描述竞赛中常见心理障碍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克服心理障碍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选择华南师范大学2005和2006级体育选修课四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技术、战术和体能方面的内容相同,实验组在练习前和练习过程中增加表象训练,自我暗示训练和放松训练的心理训练内容,通过一学期比较研究,得出:在足球教学中,辅以心理训练能大大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人数和人次,尤其以减少相对轻症损伤及再次和多次发生运动损伤为明显,因此,有必要在足球体育教学中推广心理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心理调适能力,积极有效地预防各类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竞技体育心理干预理论模式、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竞技体育领域的心理干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阐明每种心理干预模式在具体问题上的应用.研究结果发现,目前,针对运动员、教练员和运动心理学家共有9种心理干预模式,即终身发展模式、儿童教育模式、多系统模式、家庭系统模式、整合组织模式、发展心理模式、婚姻治疗模式、社会教育模式和认知行为模式.并在运动损伤、酒精依赖与药物滥用、饮食失调与体重控制、运动员退役和过度训练与心理耗竭等问题上提出了具体的心理干预方法.这些心理干预措施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运动员心理问题的预防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动损伤时有发生,损伤的恢复与个人心理因素又有很大关系,针对目前运动损伤和恢复状况,提出损伤后的心理恢复能促进躯体伤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运用体育运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归纳并分析出在羽毛球运动竞赛中产生心理障碍的类别包括了以下四种:1.动机障碍;2.情绪障碍;3.心理饱和障碍;4.激活障碍。从心理学原理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克服以上四种类型心理障碍的调节方法和手段,对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竞赛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的擒敌术在武警部队的推广适用,引起广大官兵的认同与热爱,掀起了训练热潮。尤其是擒敌实战技术,更贴近实际,有极高的训练价值.然而,现代运动训练学表明:在实战训练及比赛除了要有过硬的本领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擒敌术实战训练中所需的心理素质,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心理训练在擒敌术实战训练中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影响作用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体育运动对广东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影响作用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因学习负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预防竞技运动损伤,促进业界重视心理因素在预防损伤中的作用,对国外竞技运动损伤心理预防的概念模型和框架进行梳理,发现各类心理因素对发生运动损伤的影响路径被进一步整合和细化,不同水平层次的社会心理学因素开始受到重视,无论是特质理论还是应激—损伤理论、行动理论、状态理论,都强调了压力反应这一重要变量,全面、多方位考察风险文化和行为以及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互动的理论视角是该主题未来的趋势。未来需要规范运动损伤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有必要开展运动员及其有关情况的针对性调查,还应该注重重复测量研究设计以及使用被忽视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变量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