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介融合下的新闻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的物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出现了大量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本文着重探讨该趋势下的新闻评论工作的可为空间和由此带来的困局以及反思,概述当前我国的新闻评论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写作.但新闻述评是属于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评论?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边缘性文体?在中国的新闻实践中,其体裁归属一直较为含混,这给我们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教学,造成了概念的混乱和学理的困惑.讨论新闻述评的归属问题,根本原因是,它不仅仅是一个文体的归属问题,更是涉及到新闻报道理念和职业规范的问题.本文从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概念和学理出发,论述和提出新闻述评的体裁归属只能是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3.
当前,区县报的记者们都十分注重新闻报道的写作,采写了大量鲜活、生动、深刻的新闻稿件。但在区县报上,既有针对性又有可读性和前瞻性的新闻评论并不多见。其实,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两种基本体裁,新闻报道是主体和基础,新闻评论是旗帜和灵魂,二者缺一不可。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习写作新闻评论,对于区县报记者思  相似文献   

4.
陈昊 《记者摇篮》2009,(5):43-43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最大区别在于,新闻报道是将新闻事件原滋原味地告诉受众,而新闻评论则是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评述阐明某种道理。新闻评论的价值通常表现为作品题材重大、说理透彻和强烈的新闻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若干“两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两难"问题。如:对有的新闻,不报道,可能会造成对受众知情权的损害;报道了,又可能侵害了社会公众的隐私权或产生新闻报道的负效应。又如:新闻报道时不连线现场,可能会让受众感觉缺少现场感,从而质疑新闻的真实性;一连线现场,又可能破坏了新闻传播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再如:新闻报道时只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加评论,可能会让受众感到新闻品种的单调和缺少引导;既报道新闻事实又加以评论,又可能造成"妄加评论",造成新的单调和引导无效。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面临新的任务,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一、建立策划机制,以重头报道提高舆论引导力党报在报道形式中有新闻评论、主题新闻报道、典型报道三个重头戏。言论引领舆论。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各家报社都十分重视新闻评论工作。省级党报开展新闻评论工作多数都  相似文献   

7.
新闻评论的真实性标准不是“5W H”。而是,第一、新闻评论的依据是真实和准确的;第二、新闻评论的论题是合乎实际的。具备这两条新闻评论就是有真实性,否则就是失真的评论。新闻评论的失真比新闻报道失实有更大的可能性,而且造成的危害更严重。可是很遗憾,新闻评论失真没有新闻报道失实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缺一不可的基本新闻手段。它们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新闻媒介的两大文体。如果说新闻报道是主体、是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则是旗帜、是灵魂。但是,近几年在广播电台这方面的缺憾很是明显,有些广播电台近几年编发的新闻评论寥寥无几。只有让新闻和评论双翼齐飞,才能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中缺一不可的基本新闻手段.它们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新闻媒介的两大文体.如果说新闻报道是主体、是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则是旗帜、是灵魂.但是,近几年在广播电台却普遍存在着重新闻轻评论的倾向,这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被视为报纸的旗帜,受到媒体的高度重视.国内许多媒体不仅将评论版设置在重要位置,还广开言路,以较高的稿酬向时评写作高手约稿.但在新闻实践中,由于多数新闻评论建立在国内外热点事件的新闻报道甚至是网络信息的基础上,一旦新闻报道和网络信息是虚假的,新闻评论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反而会陷入以讹传讹的尴尬境地.因此,无论是向媒体供稿的新闻评论作者,还是处理新闻评论稿件的编辑,都要严格做好把关工作,对新闻评论所依据的新闻事实进行核实、再核实,防止虚假信息借助评论扩散.  相似文献   

11.
在《新疆铁道报》编辑部,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每一期报纸要做到版版有言论。这里指的“言论”,就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报纸上的新闻评论是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述评等文章的总称,它和新闻报道、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是报纸上两种主要的文字体裁。新闻报道是主体,新闻评论就是旗帜,是灵魂。新闻报道主要是报道事实,新闻评论主要是发议论,讲道理。新闻通过对客观事实的报道,体现编辑部或作者的思想观点,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评论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问题和事件的分析论证,直接表明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作为报纸宣传的基本手段之一,理应与新闻报道互相配合,比翼双飞,甚至还起到对新闻报道的“点睛”,为市民代言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报社的新闻评论却普遍呈现弱化之势:一是报纸对新闻评论重视不够,新闻评论作者少,写的少,也不注重组织人写;二是评论稿件数量小,有些报纸整版不见一篇新闻评论;三是评论稿件质量差,内容空泛,文风呆板,读者不愿看。  相似文献   

13.
选择论题,是新闻评论写作的基础。一般认为,论题选择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上面的精神中选择,另一种是从平常生活中选择。事实上,选题还有另一个重要途径:从新闻报道中选择。从新闻报道中选择论题写评论,常常以“配评论”的形式出现。新闻和评论配套登出,便于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就实论虚地进行说理,从而加重新闻报道的分量,扩大影响,引起重视。但是,并非所有新闻报道都能够成为评论论题,要在新闻报道中发现评论价值的论题,必须重视和掌握选题的方法。这里介绍几种论题选择方法,相信它们将有助于评论工作者迅速而准确地从新闻报道中选择评论论题。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报道全过程中,采访是第一道工序,任何新闻报道都是采访在先,写作在后。撰写新闻评论要不要采访呢?回答是肯定的。一新闻评论担负着传播新的思想、观念,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之功能。那些决定评论成败关键的新思想、新观念从何而来?它是理论同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作为社会主义的新闻评论,是以马列主义的思想为武器,对种种社会现象进行深刻分析研究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的评论作者,首先要学好马列主义理论,学好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掌握较广博的科学知识,同时,也要对实际情况有全  相似文献   

15.
类别:新闻采写学编号──新闻的配套开发所谓的“配套式”是把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配套。这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一种创造。在国外的报纸上,新闻报道是有的,新闻评论也是有的。但是,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像我们的报纸上这样配套发表,则是很少的。这种配套的言论,有时是编期看到记者的稿件有一个重要的思想需要单独抽出来加以论述,故而配了一篇评论,与新闻报道同时发表;有时,这种评论则是由记者自己撰写的。运厅这种方式,一般是由于这样几个原因:(一)记者在报道中虽然说了一些话,但是觉得言犹未尽,有单独写一篇评论的必要;(二…  相似文献   

16.
一、单发评论与配发评论。 新闻评论与受众见面,一般是三种形式。一种是单独出台,一种是与新闻结伴,一种是新闻与评论次第闪面。有人说单独出台的评论是独奏,与新闻结伴和先后出面的是协奏。统计数字表明,新闻媒介上传统形式的评论,绝大多数是与新闻报道配合发表的,署名评论单独出台的稍多一些。因此,学会给新闻配写评论,是编辑、记者和通讯员的一项基本功。作为记者、通讯员,掌握了给自己采写的重要新闻报道配写评论的本领,将会如虎添翼,获得更大的自由,取得更大的成绩。作为编辑,给那些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报道及时配写高质量的评论,使新闻与评论相得益彰,产生更好、更大的社会效果,这不仅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编辑必备的本领,而且是编辑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一和新闻报道一样,新闻评论同样记录着"正在发生的历史"。 新闻评论的复兴和趋于繁荣是这个时代赋予思考者的历史酬劳。  相似文献   

18.
赵振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市社会学会副会长、武汉市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研究员。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媒体从业19年后,于2001年起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已出版新闻著作《新闻公关艺术》《应用新闻论》《现代新闻评论》《与灵魂对话》《新闻报道策划》等,其中《现代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策划》列入全国高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之余,应邀在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的大学和新闻单位讲学。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体裁中,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信息为手段间接引导社会舆论”,是新闻形成的基础;而新闻评论“通过传播理性信息直接引导舆论”,是新闻形成的灵魂。新闻评论作为“报纸的灵魂”、“媒体的心脏”,是《汕头日报》近年来精心经营并卓有成效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民生新闻的不断发展,民生新闻中的评论也逐渐被学界所关注。民生新闻评论以民生新闻报道中的事件为背景,针对当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集中反应的问题阐述观点,说明立场。根据民生新闻评论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民生新闻的评论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指向性。本文试以民生新闻评论指向的多元化为研究对象,基于当下多元化的指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于民生新闻这一特殊的新闻传播范式来说,评论的指向应更趋于规范化,即民生新闻评论应控制批评谴责类指向的数量、增加建议研究类指向的份量、拓展争鸣商榷类指向的空间、重视阐释说明类指向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