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论新闻报道中的公众人物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人物原则可以有效平衡公众知情权与公众人物个人隐私权的冲突。其基本价值在于为新闻报道提供一个标准,使对公众人物的报道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保障公众人物必要的隐私权。在新闻实践中正确运用公众人物原则需要正确把握保护公众人物隐私的度,对不同的公众人物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与公众人物隐私权之间的冲突向来是新闻界难以解决的一个难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制订正式的新闻法规来指导、约束新闻报道活动.也没有关于隐私权的立法保护.法律上的漏洞导致新闻媒介在行使新闻自由权利时超过了一定的度,侵害了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这些案例近些年时有发生.本文从冲突的成因、表现形式等方面探讨新闻自由与公众人物隐私权之间的冲突与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闻业的进步,公众人物隐私权侵权纠纷案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众人物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隐私权不可避免地与新闻舆论监督权、公众知情权存在冲突。应该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给予无条件的保护还是适当的限制,本文在借鉴国外的立法和判例,分析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法律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对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理由并尝试构建我国公众人物限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对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限制主要在于公共利益与私益的平衡。在处理公众人物未成年子女,或未成年公众人物的新闻事件中的隐私权保护及限制,在重点考虑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的同时也要兼顾平衡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5.
高尚  邓利平 《新闻界》2013,(18):44-48
"雷政富事件"凸现了网络舆论监督与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冲突的问题。手握公权力的官员应是网络舆论监督的对象,同时隐私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格权利也应受到法律保护。当前我国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不够健全,网络舆论监督环境过于复杂,而官员又缺乏一定的媒介素养,这些都是导致网络舆论监督与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冲突的原因。因此,缓解网络舆论监督与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冲突的途径是当前网络环境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人们生活空间日益透明化,个人的私生活也越来越受到令人不安的威胁,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舆论监督权、社会知情权日益冲突,名人官司日渐增多。在我国,有关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限制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却很不完善。因此,媒体如何对待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问题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中的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慕明春 《新闻知识》2003,(11):32-33
在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有时会引发公众的知情权同公民的隐私权冲突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所谓的公众人物,这种情况尤为常见。如何调适两种相互对立的权利的矛盾,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给公众人物保留适度的个人隐私的空间,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的。 一、隐私权与公众人物 所谓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不为他人知悉,禁止他人侵扰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隐私权天然排斥媒介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开始关注当下社会现状以及当前新闻时事的新动态,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媒体以及从业人员更快的获得真实、新鲜的消息但是在收集新闻素材的过程中难免产生新闻自由与当事人权利的冲突,其中尤为突出的是隐私权。由于隐私权作为民事法律中一项人格权利在我国的民事立法领域中依然处于间接保护的尴尬状态。并且,伴随着新兴媒体在当前新闻传播领域的蓬勃发展,技术与手段的不断更迭对隐私权的保护即存在很大机遇,同时又赋予了全新的挑战。笔者试着从法理学角度对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之间的冲突进行法学上的评析。  相似文献   

9.
泛娱乐化时代,新闻报道与公众人物隐私权冲突的问题时有发生,如何处理好双方的平衡关系,构建完善的冲突解决机制,已经成为当前必须面对和思考的媒介议题.对此,本文在简要分析新闻报道与公众人物隐私权冲突的表现与原因的基础上,重点从三方面入手探讨对冲突的解决机制,以期为相关主体提供有益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公众人物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享受了许多普通人享受不到的社会公共资源,使得其自身行为与社会公共利益产生密切关联。一方面,公众有知晓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另一方面,公众人物也有其隐私权。但是,基于相关新闻法律、法规并未完善;因此,属于公众人物隐私的界定存在模糊和争议区域,从而导致公权和私权产生冲突。面对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新闻报道权)之间的一系列矛盾,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了当今"娱乐化时代"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普遍性社会现象和媒介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洪明 《新闻世界》2014,(8):310-311
南都娱乐周刊对文章出轨事件的报道在网络上引来巨大的争议,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新闻自由和尊重公众人物隐私哪个更重要上。本文从新闻自由和隐私权的概念,以及新闻自由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冲突形式来探讨新闻自由和公众人物隐私权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周烈琼 《新闻世界》2012,(2):124-126
技术在进步,各种新媒体新技术层出不穷,新闻工作者有更多渠道和更多的便利去完成新闻传播。世界在发展,人们的意识也在提高,新闻传播过程中对有意或无意对隐私权的侵犯越来越引人关注,新闻自由和隐私保护的冲突问题越发突出。文章以《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为例对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自由和隐私权的冲突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如今大城市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尤其是女性,隐私意识空前强烈,这里面大众媒体的反复倡导和传播功不可没。但同时,公民的知情权也日益扩大,当知情权包括个人的性信息等隐私内容时,就会产生冲突。而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主要来自大众媒体。于是,矛盾产生了。一方面,如果新闻带有明显的公共利益性质,此时公众的知情权是否高于公民的隐私权?另一方面,一些与公共利益关系不太大的涉及个体的新闻,如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往往带有大量的隐私信息,这些信息的传播是否没有边界?  相似文献   

14.
新闻作为信息传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影响.然而,在新闻传播中,因为诸种原因,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案件却时有发生.如何在新闻传播中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不但是新闻体制改革中应考虑的问题,也是法律建设中应解决的难题.本文从隐私权的概念、性质和内容入手,针对新闻传播中侵犯隐私权的主要表现,分析了我国现有立法时隐私权的保护的不足,提出在新闻传播中如何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众人物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是社会关注的对象,他们和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新闻媒体对公众人物隐私权报道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与保护,当前应尽快完善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报道机制.  相似文献   

16.
2010年的新闻传播法研究,对于新闻权利问题的探讨在新闻界和法学界相关学者的努力下,在知情权、采访权等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记者的匿名权、拒证权的研究大大丰富了新闻权利的内容。司法与传媒的关系,由于最高法院新闻报道的相关规定,引发媒体和学者们的广泛讨论。记者的权益受到公权力侵害加剧的问题、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等热点问题这一年里也引起了许多讨论。笔者以新闻权利、新闻侵权、司法等为关键词,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以及新闻传播类权威期刊的检索等方法,收集到2010年新闻传播法研究论文数百篇,以下对此进行分类整理以期能够梳理出2010年新闻传播法研究的概貌。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未成年人涉案事件已经成为网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认为,未成年人有普通未成年人和未成年公众人物之分,既不能用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对抗舆论监督未成年公众人物,也不能借舆论监督之名肆意侵害普通未成年人隐私权;网络侵害未成年人隐私权还来自于法定监护人的传播权,而法定监护人的传播权受制于法定监护权,必须进行适当限制,让其慎重而又节制地传播未成年人的隐私内容;代理律师的传播权受到法律和职业伦理的双重规范,避免律师通过博客、微博等传播平台操纵舆论,影响和干扰案件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李璐玚 《今传媒》2012,(8):34-35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信息传播更加迅速、普通人的言论自由更有渠道得到表达。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个网络媒体信息爆炸的"碎片化"语境时代,对隐私权特别是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害现象是存在的。在网络环境下,由于信息的交互性、媒体对点击率的追求、互联网"黑客技术"的发展等因素,使得互联网上的隐私披露成了"家常便饭"。个人隐私被他人或组织传播利用时,对个人的精神伤害无疑是巨大的,被有心人利用甚至会产生财产损失,更有甚者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研究网络媒体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害,可以从案例中获得启示,从而对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媒体的舆论监督已经被视作一种捍卫社会公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随之而来的是,新闻媒体屡屡为诉讼所累.从目前来看,媒体和受众的冲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舆论监督与公民名誉权的冲突,二是采访权与公民隐私权的冲突.这两个方面基本可归纳为新闻侵权与隐私权保护.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5,(11)
"周一见"事件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关注,成为了2014年微博传播的焦点性事件。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网民对于明星八卦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披露了公众人物的隐私。虽然为了满足公共利益和大众知情权的需要,公众人物隐私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隐私权作为自然人当然具有的人格权,理应得到新闻媒体的尊重。尤其进入微博时代之后,信息传播加快,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问题更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