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彭宇事件中,众多网民以类似于英美法系中的"民间陪审团"身份高度关注并虚拟审理该案.本文对促成网上民间陪审行为的网络环境及社会、心理条件作了分析,指出这种民间陪审存在的非理性、交流欠缺和暴力倾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霁 《今传媒》2011,(11):99-100
随着网络不断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论坛成为集结网民的一种有效方式。从网络维权到网络监督再到公民新闻,论坛促进了舆论的形成与传播,让中国巨大的网民群体从喧嚣逐步走向理性,在意见表达和意见辩论中成长为合格的公民。然而遍布于网络小众化专业论坛却承担起另一种作用——娱乐帮闲,帮助人们丰富娱乐体验,谱写新时代网民的幸福蓝图。本文以柯布手工论坛为例,探究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小众化论坛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3.
刘娜 《东南传播》2011,(5):60-62
网络论坛具有虚拟性、多元化、碎片化等特点,它打破了网民基于时—空对应关系的较为稳定的现实身份认同,解构了身份认同的自然、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机制等传统来源。在网络空间中,自我变得不确定、虚无、碎片化甚至消散。另一方面,网络作为大众媒介的一种新形态,本身可以成为文化身份认同的一种替代性来源。在此基础上,通过论坛自身的身份建构、论坛对网友的身份建构以及网友之间相互的身份建构,网络论坛为虚拟空间中的公民提供了身份建构的多重可能性与现实空间。通过在网络论坛中进行现实参与,公民建构起来的不仅是虚拟身份,更是现实的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从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聊天,到各省官员以实名登录论坛或实名开设博客等各种方式上网和百姓交流,到"周久耕事件"的出现,诸多频繁成为热点时政新闻的信息显示:网络问政,近年已成为中央政府和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网络问政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读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从而最大限度上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对是网民参与BBS的心理因素即包括网民的个体需求而促进其对论坛的了解、BBS赋予网民以虚拟身份带动双方或多方交流、宽松的论坛环境打破网民自身的心理防线、论坛版块内容丰富与信息选择多样、BBS为网民提供一个释放心理压力的平台等方面的探析,凸显BBS可以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压力、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把论坛的友谊发展到现实生活中、BBS拥有自己宽松的语言环境和网民群体"扯平"等优势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7,(2):79-83
本文将舆论的理性特征放入态度研究框架中,以郭斌事件为例,从认知理性、评价理性、情绪理性和行为倾向理性四个层面入手,构建一系列可操作的指标分析新型网络爱国舆论事件中网民的理性情况。研究发现:网民态度理性总体呈轻微理性状态,其中行为倾向理性程度最高,认知理性程度最低;在侧重当事人评价的舆论中网民态度理性程度最低。建议我们对此类事件中网民的表现要更有信心,媒体对此类事件的报道要更注重全面客观,当事人更要注重网络爱国言论的合理表达。  相似文献   

7.
政府采用实名跟帖的形式,在互联网的公共论坛进行"网络发言",作为政务公开制度中的一种创新模式受到高度赞誉和推崇.对这种"政府网络发言"机制的建构,有必要从身份认定的技术和机制、网络回复的时机、网络发言主体的资质确定、网络政府文书的设计,以及绩效评估等五个研究视角,深入探讨互联网模式下政府网络发言可能面临的制度要求和困境...  相似文献   

8.
林上军  袁园 《新闻实践》2009,(10):69-70
受人关注的诸多网络论坛,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种民间的口头舆论,亦是许多网民即时发布信息、发泄情绪、反映情况、举报问题的载体.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突破和网民舆论的一次次"胜利",越来越多的民间言论诉诸于网络论坛,因而成为最难管理的口头舆论场,被称为"容易脱缰的野马".无怪乎有的地方网站不敢办论坛.  相似文献   

9.
网民通过网络论坛、与政治家对话等形式公开表达对公共事务的意见和愿望,这种公共表达是否真的实现了哈贝马斯所说的"话语民主"?本文通过对"话语民主"内涵和原则的详尽分析发现,由于网络空间话语主体政治身份难以界定、网民私人角色与公共性原则的冲突、网络话语理性与非理性交织、言论的分散化、碎片化等特点.使得哈贝马斯"话语民主"所必须的原则与条件在网络空间难以实现.但我们可以借鉴"话语民主"中有益的理论内容,对网络空间公共表达进行有效的规范,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民主优势.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交平台是人们生产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媒介,以社交媒体为载体的集群行为是社会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现如今,"理性吃瓜"一词的高频出现,反映了网民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展现了新的社交媒体集群行为方式以及"后"集群行为过程中网民自我理性建设的尝试,对稳定社会结构、维护社会关系具有正向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项区别于传统机器搜索的新型搜索方式,"人肉搜索"本应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但网民的不当使用使其陷入了畸形发展的误区.网络社区环境的特殊性、部分网民道德素质的缺失和现实社会环境中的诸多矛盾是导致"人肉搜索"畸形发展的主要原因.应通过进一步完善网络立法,加强网络论坛管理,培养负责的"把关人"和理性的"舆论领袖",增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公众的自我伦理约束等措施来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系统是一个功能相对完整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小区各种物业信息管理,是目前物业公司实现信息化管理广泛使用的系统之一,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对住户、房产、物业设备、收费等各种信息进行日常管理。本文的主要工作集中在:1.采用Visual Basic和ACCESS工具开发;2.实现以管理员和小区住户两种身份登录:当以管理员身份登录时,可实现对包括用户管理(注册新管理员功能、修改管理员密码和删除管理员功能)、基本资料的管理和物业管理;当以小区住户身份登录时,可实现对某一住户(由登录时的用户名确定)信息的浏览。  相似文献   

13.
林上军  袁园 《今传媒》2009,(11):59-61
近几年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诸多网络论坛,能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种民间的真实的舆论,而成为许多网民即时发布信息、发泄情绪、反映情况、揭露问题的载体.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突破和网民的积极参与,促使更多的把言论诉诸于网络论坛,网上舆论成为最难管理的口头舆论场,因此有的地方不敢办论坛,网络舆论也被许多人称为"容易脱缰的野马",当然也正是论坛的许多热帖导致的一系列事件,提高了网络媒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张同 《新闻世界》2009,(11):135-136
网络论坛是现今网民交流沟通获取信息的场所。网民在论坛中聚集成群体,形成了组织行为并且拥有一定权力,对此,论坛也用自身的规则和管辖权限制网民权力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加速网络话语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媒体与媒体人是微博中的特殊群体 出现在微博中的媒体与媒体人有四种面孔:第一种是以匿名的身份注册微博,且不公布职业、身份,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微博客发言;第二种是以实名注册,公开媒体人身份,甚至被微博网站加"V"认证;第三种是既是媒体人又同时是新闻事件报道者或见证者,身份一目了然;第四种是媒体机构的官方微博,面向所有的网民,安排专门的人员维护,及时发布新闻、转发微博、回复评论、组织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开始,中国尝试在互联网治理中引入网络实名制,在此过程中,作为规制主体(政府)与客体(网民)的中介,各类具有法团性质的社会组织纷纷与主流政治合意,将实名推进到Web2.0时代.以法团主义作为分析框架,本研究发现政府通过对社会组织的收编实现了对实名制的有效推动和网民网络行为的规范,而网民也通过与部分社会组织的共谋进行分散而消极的抵制,从而构成了中国互联网领域不同行为体的多方博弈.  相似文献   

17.
所谓网络实名制,是指网民必须以自身真实身份从事网络活动,禁止匿名网络行为的互联网管理制度.其具体要求是要求网络行为主体在进行任何网络活动时必须提交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手机、电话、地址等真实信息,并由网络服务运营商或相关主管机关进行审核.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末,由中央电视台一则新闻采访引出的"很黄很暴力事件"在网络中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反响.和众多的网络事件一样,网民们对-位年仅13岁的小学生的非理性对待已经构成了网络暴力.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致使网民数量持续增长,网络舆论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网民组织化程度高,虚拟社区逐渐丰富化、多样化,微群、各类论坛、贴吧成为网民发表意见的舆论场。网络舆论焦点很可能就是当今民众热点的话题,网络意见气候终会形成新一轮的舆论。互联网的普及使网络舆论影响到了现实生活并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网络舆论呈现出虚拟性、从众性、组织性与扩散性的特点,鉴于互联网的匿名性,网民有些言论缺乏理性,这就需要媒介本身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舆论监督的职责,另外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网民行为,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拥有近6亿网民、3亿微博用户的网络大国,中央或地方政府任何一个针对互联网的管理政策均会引起不同震级的舆论反应.微博实名制传闻多时,如今,悬念终于揭开,此前那些复杂的联想立马就云开雾散.事实其实很简单:去年12月16日,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注册微博客账号要用真实身份信息(后台信息而非前台公开)、否则只能浏览不能发言.紧接着,广州、深圳、上海也开始实施微博实名认证制.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一个个攻克下来了,其他城市更不在话下.生活永远比戏剧精彩.没想到,2011年的压轴戏竟是微博实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