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以主客观两种方法调查女运动员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与能量负平衡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对招募的14名受试者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同时连续测定一个月经周期晨尿的黄体生成素(LH)值和连续监控5 d的能量摄入与消耗情况。结果:通过主观问卷调查得出的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发生率(78.6%)与客观尿检LH值的方法得出的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发生率(92.9%)存在差异。总体能量呈负平衡状态,运动员平均摄入的能量低于平均消耗的能量474.82 kcal,其中,训练日平均摄入的能量低于平均消耗的能量588.86 kcal,休息日平均摄入的能量低于平均消耗的能量18.66 kcal。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与训练日的能量负平衡相关性较高(r=0.67)。结论:运动员中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的发生率较高,且存在主客观调查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女运动员普遍存在能量负平衡,并且训练日的能量负平衡与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高强度的训练和日益紧张的竞技比赛易造成女运动员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EAMD)。而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不仅与运动训练有关,更与女运动员的饮食摄入相关。能量摄入不足可直接影响女运动员的可利用能量,并损害生殖系统的功能。利用文献法就国内外学者采用饮食干预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的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分析,得出饮食干预能增加女子运动员的可利用能量,并改善能量负平衡,其对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运动时酸中毒对机体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表明酸性代谢产物电离后使工作肌肉内氢离子浓度升高,引起PH下降,出现了非代偿性代谢酸中毒,进而使能量代谢和Ca~2+调节发生紊乱,干扰了体内某些生代和代谢机能,最终导致运动性疲劳,使机体运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湖北体育科技》2019,(6):519-522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制剂对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女性赛艇运动员生殖激素指标和能量代谢指标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8名17~22岁天津市赛艇队患有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女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正常训练期间,服用复方中药制剂两个月经周期。观察Gn 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FSH(促卵泡生成素)、LH(促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P(孕酮)、T(睾酮)、C(皮质醇)、leptin(瘦素)和TT3(三碘甲腺原氨酸)的变化。结果与服药前相比,卵泡期Gn RH、FSH显著提高(p<0.05);与服药前相比,黄体期LH、C、leptin均发生明显提高,呈非常显著性变化(p<0.01);与服药前相比,卵泡期C值下降,黄体期FSH、P值下降。结论复方中药制剂可以提高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女性赛艇运动员的生殖激素水平和能量代谢水平,这对于调节机体能量分配,恢复运动员疲劳,提高身体机能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医学研究发现,肝脏与运动性疲劳紧密相关。已有诸多学者指出,运动性疲劳的整体功能状态改变.有赖于五脏的共同调节,在五脏中肝居于核心位置。五脏中与运动性疲劳有直接与间接关系较密切者,当首推肝脏,疲劳产生的根本在肝的调节功能失常。本文较全面的综述了中医肝脏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旨在为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理论研究、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以及提高机体运动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支链氨基酸与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支链氨基酸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缬氨酸(Va1)三种氨基酸。支链氨基酸与运动性疲劳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它能降低运动后机体内自由基的水平并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同时也有利于机体内钙浓度的稳定,并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本就支链氨基酸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支链氨基酸代谢与运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与缬氨酸)作为人体必需氨基酸,不仅是合成机体蛋白质的原料,而且具有特殊生理、生物学功能。论述了支链氨基酸与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糖代谢的关系,并就支链氨基酸与运动性中枢疲劳、外周疲劳、免疫等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8.
长时间运动导致低血睾酮的可能机制及其干预手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许多研究证明,长时间高负荷的运动训练可导致机体产生多种病理或生理学变化,其中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常常表现为运动性低血睾酮,是机体运动能力下降和疲劳消除延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迅速恢复体能和防治运动性低血睾酮的发生,越来越受到运动医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支链氨基酸对运动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链氨基酸作为人体内不能合成而必须由食物蛋白提供的必需氨基酸,不仅能够合成机体蛋白质,还具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与人体运动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支链氨基酸对机体能量代谢和肌肉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抗疲劳作用及其毒性等几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疲劳最常用的定义是指因运动本身引起的肌肉无力产生所需要或期待的力量,即不能继续维持运动时特定的力量水平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又可以恢复。实际上运动性疲劳的出现涉及到多方面功能的紊乱,与所从事的运动本身的特征有密切的关系。例如,等长收缩时力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Exercise-associated menstrual dysfunction (EAMD) is a common health problem in female athletes as a part of female athlete triad (FAT), a condition related to low energy availability.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the possibility that carbohydrate supplements can improve the status of EAMD and prevent exercise-induced ovarian injury in a FAT rat model. This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evidence with regard to the relationship of energy intervention and EAMD.MethodsForty-five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2 months ol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experimental groups: control group (C), 9-week exercise as model for EAMD (E), post-EAMD recovery group (R), oligosaccharide intervention group (O), and glucose intervention group (G). All rats were sacrificed at the end of 9 weeks. Ser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measuring 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luteinizing hormone, 17β-estradiol and progesterone levels. The ovaries were taken for investigation of exercise- and carbohydrate-induced follicular subcellular structure changes.ResultsExercise induced irregular menstrual cycles and ovary subcellular structural damages, such as swollenness of mitochondria in rats from groups E and R. Both glucose and oligosaccharide supplements restored well-differentiated mitochondria in the ovarian follicular cells, an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Golgi in swollenness in theca cells in groups O and G compared to groups C, E, and R.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mitochondria subcellular structural changes between groups O and G. Group E showed attenuation of serum levels of 17β-estradiol and progesterone compared to C.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of 17β-estradiol serum levels among groups O, G, and R, while group G showed a lower level of progesterone than C.ConclusionFemale adult rats with 9-week continuous exercise can cause menstrual dysregulation as a model for EAMD. Post-EAMD intervention with glucose and oligosaccharide intake can normalize the menstrual cycle, restore the follicular subcellular structure, and reverse the exercise-induced reduction of ovary sex hormones. It suggests a positive feedback of hypothalamus–pituitary–ovary axis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energy intake in treating EAMD.  相似文献   

12.
赵璨  王人卫 《体育科研》2012,33(6):84-88
摘要:控帝3能量平衡的机刺与控制生殖系统的机制之阃不仅相互联系,而且交互作用,它们共同促使机体在波动的代谢条件下维持高耗能的生殖功能,成功完成繁殖的任务。目前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关注能量平衡与生殖系统间的关系,并提出大胆的设想。就国内外能量平衡与生殖系统。特别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us—pituitary—ovarianaxis,HPO轴)的关系进行阐述,为运动性月经失调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静水皮艇200nm能量供应特征,文章选取了29名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在测功仪上进行200 m比赛的模拟(40 s).通过采集受试者气体代谢和血乳酸数据,并按Beneke等人提出的计算方法进行能量代谢的计算.结果表明,静水皮艇200 m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比例分别为39.4%(无氧无乳酸)、28.8%(无氧乳酸)和31.8%(有氧).静水皮艇200 m前10 s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无氧无乳酸系统,第10~20 s(或30s)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无氧乳酸系统,有氧供能对于最后10~20 s的运动能力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对静水皮艇200 m的认识低估了有氧供能的重要性.静水皮艇200 m能量代谢的时序特征可以作为制定训练计划和评价运动能力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运动对心肌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分析了安静状态时、运动状态下心肌组织能量代谢的特点及长期运动训练对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作用。安静状态下 ,心肌组织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 ,尤其是以血液游离脂肪酸的有氧氧化供能为主。运动时 ,随运动强度的增加 ,心肌组织内源性、外源性能源物质的消耗均增加 ,心肌不但吸收乳酸 ,而且自身也产生乳酸。长期运动训练可以使心肌组织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有氧代谢能力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心脏的功能取决于高效率能量代谢。不同状态下(病理和生理),心脏能量代谢会发生变化。正常健康的心脏,脂肪酸是主要的底物;疾病的心脏,糖的利用可能更为有益;在运动状态下,乳酸代谢增加。运动诱导心肌肥大能量代谢正常,底物来自于脂肪代谢。特定的核受体转录因子和共激活剂调节与能量代谢底物选择发生变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但是涉及到运动益处的确切机制并不清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讨论足球运动负荷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足球运动能量代谢特征研究中存在的一些观点上的分歧。结合运动生理学关于间歇性冲刺跑的研究成果,经理论分析后认为:足球比赛的供能问题,高强度跑之间的间歇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在足球比赛中,由于高强度跑间的间歇时间一般足够长,出现不完全恢复的几率比较低,大多数情况下ATP-CP能够在有限的间歇时间内得到充分的恢复。因此足球运动的供能特点应为有氧氧化系统供能和高能磷酸系统供能为主。无氧糖酵解供能的比例相对很小,该系统只是在比赛的个别时间段动员较多。  相似文献   

17.
下丘脑位于大脑底部,靠近内侧隆起,可传感神经元及整合神经胶质细胞,并将信号传导转化为生理功能,激活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继而调节能量代谢和骨骼稳态。在下丘脑的AgRP/NPY神经元和POMC/CART神经元饮食调节体系中,下丘脑可刺激骨骼发生发展,最终将机体调至新的生理功能状态。此外,骨骼内分泌源激素骨钙素(osteocalcin,OCN)和脂质蛋白2(lipocalin-2,LCN2)能够反调节于下丘脑,改善下丘脑介导能量代谢水平。基于此,研究将从下丘脑-骨骼信号传导和骨骼-下丘脑信号传导两方面进行论述,并以能量代谢为穿梭靶点,以运动干预为手段,论述下丘脑调节能量代谢和骨骼反调节相关功能,阐述运动调节能量代谢和骨代谢之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投掷项目中身体形态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水平投掷运动员的身高、体重、相对体重、运动时能量代谢及运动成绩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身高、体重及相对体重与运动时能量代谢及运动成绩呈正比关系,身体形态可直接影响到器械的出手高度和投掷时的能量发挥。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水平运动员进行跳高、跳远和三级跳远的技术指标和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相同项目运动时跳高组和跳远组的能量代谢显著大于一般组(P<0.05),这一差异与踏跳的瞬间用力有关,后者对腾空时间和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从心率、氧债和MET值来看跳跃运动是属于中高强度以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