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春芳 《声屏世界》2001,(11):43-44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广播电台如何树立自己的品牌,扩大自己的影响面,强化广播现场感染力,让听众入耳、入脑、入心,众多电台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广播既要让人听得见,还要让人看得见”,让听众看见主持人、记在行动,看到广播就在你身边,已成了增强电台知名度、扩大影响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台广播,是一种完全以台湾听众为特定对象的特殊性质的广播.能否加强对台广播的针对性,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宣传能不能争取听众,达到入脑、入耳、入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林岳忠 《中国广播》2005,(5):60-61,56
当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广播新闻报道必须善于策划,才能让听众“入耳、入脑、入心”,才能在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一、广播新闻策划的内涵广播新闻策划“是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广播特色,取得最佳效益。”简单说,就是对一档  相似文献   

4.
动众,即移动中的受众,或者说是接收移动媒体信息的受众,是随着移动媒体的出现和逐渐普及而诞生的受众群,它包括乘坐具有移动电视的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出租车、地铁、列车等的乘客(司机和乘务员在接收移动媒体传播的信息时也成为动众),在移动环境中接收广播信息(如公交车上的广播听众)的受众也算是动众。最典型的动众是公交车移动电视的受众。  相似文献   

5.
黎明,随着清脆悦耳的“北极星”钟声,一个亲切朴实的女中音准时从收音机里传出,“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与综合节目。主持人林雨向您问好。”许多人觉得,这个声音把他们带入了一个愉悦的新天地。在电视与广播激烈争夺受众的今天,当人们探讨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的时候,林雨主持的节目,入耳、入脑、入心,赢得  相似文献   

6.
叶帆 《中国广播》2011,(9):57-58
广播的收听与使用方式正在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变化——从半导体、随身听、MP3到“网络广播”和“应用程序(如音乐生物钟)”,从汽车广播的车内移动收听,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随意移动收听,“听广播”已日趋发展演变为“用广播”。听众对广播音乐的消费需求已逐渐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7.
正受众群细分化——媒体市场的发展趋势广播类型化就是分众的产物,交通广播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是适应我国汽车加速进入家庭这一变化的必然结果。随着这几年有车群体以几何级数增长,加上新媒体的冲击,广播的居家收听听众规模不断萎缩,而车载收听听众规模迅速扩大,这使得车载收听需求多样化,面频次,可分为稳定听众和不稳定听众。按照广播频率明确的传播对象,又可分为核心听众和边缘听众。近年来,随着广播频率数量不断  相似文献   

8.
随着汽车轮子地不断滚动,广播迎来了新一轮的收听热潮。20世纪70年代,美国广播界有句名言“车轮子和干电池拯救了广播”,如今这一景象也在中国再现。在2006年11月召开的中国广播广告高峰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中国广播的窄播时代已经到来,核心听众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固定收听转向移动收听,移动人群成为广播收听的主流”。在这里,移动人群主要指向车上人群。  相似文献   

9.
张筱红 《报刊之友》2011,(9):131-132
在众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新闻如何找准自身位置?如何发挥广播优势?广播要发挥其自身“陕”、“伴随”、“互动”三大特点,让听众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最快的新闻动态及重要服务性信息,让听众走在路在,座在车里,做着事情都能了解天下事,让听众通过一个电话就能参与到广播新闻节目中来,只有不断的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方式,不断突破广播新闻报道角度,与听众产生互动,与媒体产生联动,才有不断增强广播新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友刊链接     
《中国广播》杂志2002年第10期推出了本刊特别报道:与时俱进的中国广播第五篇《永恒的主导地位——新闻广播》,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对六家广播电台主管新闻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居于龙头和主导地位的新闻广播近些年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你台创办了怎样的特色节目,特色频率,构架了怎样的新闻广播格局,以保证充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让听众随时了解刚刚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国内外大事,以满足听众对高质量信息的需求和应对当今多元化媒体的激烈竞争;正面宣传、主旋律宣传如何讲求艺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做到入耳、入脑又入心;面对收听率高、产生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各类传媒日益现代化,号称三大传媒之一的广播,在受到电视、报纸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仍以其特有魅力和优势受到听众的钟爱.下面,仅就我多年来从事广播通联与群众工作的感受和体会,谈一谈广播新闻的优势.一、调查揭示的奥秘——广播新闻快捷吸入我们的广播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了开门办台,使人民群众成为广播的主角和主体,我们经常问计于民.除日常处理好听众来信,到听众中去座谈,请听众进台提意见,设立监听员、建立听众联系点之外,最重要的则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规模较大的听众调查.从1987年以来,我台共进行了6次调查.6次调查揭示了一个共同的奥秘——在广播、电视、报纸三大传媒交叉共生的情况下,其广播收听率多次高于电视的收视率和报纸的阅读率;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渠道之一.在调查和座谈中,一些听众风趣地说:“小方匣儿随身带,  相似文献   

12.
论“贴心”广播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刘伟在传播媒体的竞争中,竞争的核心是争取受众。笔者认为:一切的竞争最终在于人,人在于心.贴近的核心是贴心,只有“贴心”才能使广播与国内千百万听众的心紧紧相连。一、“贴心”广播三进程及其辩证关系1.知心──“贴心”的大前提...  相似文献   

13.
广播主持人直播节目应该并且能够办得有深度。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深度是由主持人和听众、嘉宾共同完成的。但作为节目“灵魂”的主持人,因其担当的社会责任,对节目质量的提高起着主导作用。从此次全省首届广播主持人直播节目评选来看,成功的主持人往往较好地扮演了“一身三任”的角色: ——引导。诚然,主持人与听众在节目里所处的位置是平等的,两者之间的交流应似朋友般亲切,但其作用却不能等同于一般听众,而应充分履行节目组织者的使命,在交流中给听众以潜移默化地引导。获得本次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报纸、电台、电视中,确有不少好的经济新闻赢得了千万读者、听众和观众的心。剖析这些经济新闻精品,人们不难发现,它们叫座的原因,除了其本身的内容外,在写作技巧上,也各有其独到之处,表现之一。就是他选择了一个最佳角度,从读者最近的角度——“你”入笔,叫“你”一读导语,就怦然心动。“你”是读报的对象,是广播和电视的听众或观众,“你”一动心,这条消息就获  相似文献   

15.
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媒各自具备其他传媒无法替代的优势.充分挖掘属于自己的优势时,竞争也就更加激烈.广播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尤其是广播新闻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一、现代城市给广播提供了一个战斗空间城市的扩大和膨胀、人口的增加,使广播有了用武之地。可以说,现代城市的发展为广播提供了一个立身之地,也为广播新闻的竞争提供了一个战斗空间。广播需要听众,失去听众,也就失去了价值.现代城市人口的大量集中,在某种意义上是广播听众的集中.集中的人口、集中的听众为发挥广播优势创造了条件.在亚…  相似文献   

16.
(一)新闻言论的力量——评《始于“闹剧”终于“喜剧”的周老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报纸上的言论、评论、包括某些社论,写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好看,至少比较贴近老百姓、读者的口味,少了一点官腔官调,已不是过去那种“官样文章”了。这样的言论能入耳入脑入心,效应比较好。  相似文献   

17.
张丽 《记者摇篮》2009,(5):81-81
随着听众参与类直播节目的开设,广播中又多了一个职业——亦即“导播”。现在的广播,听众参与的直播类节目占据着几乎半壁江山,而导播在此类节目中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导播,这类节目便无法完成。  相似文献   

18.
濮雨婷 《视听界》2001,(5):54-54
广播媒体如何搞好经济报道?首先要在可听性上下功夫,也就是要让听众愿意听,听得懂。因此,广播经济报道重在“入耳。”具体地讲: 一、经济报道要找准人们的“感情共鸣点”。今年以来,镇江市城市建设相继展开三大工程,特别是在市中心黄金地带,通过拆迁商用房和民宅,开辟大面积的公共绿地,建设一座“城市客厅”。这一工程,受到市民普遍关注。在报道中,我们充分发挥广播直播互动优势,针对市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将有关领导、专  相似文献   

19.
最近阅读报纸、杂志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很温柔的词语——人关怀。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中的各种栏目,诸如“新闻故事、消费新节拍、司机您好、对话、相伴到午夜”等等,无不体现或渗透着创意与策划对受众的“人关怀”。作为广播从业人员,尤其是广播艺节目主持人,如何在广播中对听众进行“人关怀”,成为笔思索的问题。笔认为,在广播中体现对听众的人关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黄旭曦 《视听界》2006,(1):171-172
“以人为本,与您同在”体现了未来广电经营的核心理念。我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就广播发展而言,“以人为本,与您同在”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性的观念转变。近20年来的广播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对人的升华的过程。广播越向前发展,对于人的重视程度越高,广播媒体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对听众的竞争。回眸广播一路前行的历史,20年前,广播听众是被教育、被感化的对象,广播节目向他们传授知识、传递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广告、市场的观念被引入传媒,在资本的原始阶段,广播首先把眼光盯向产业和客户,听众被作为是接受企业和产品推销的对象,久而久之,听众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