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村居书喜》中,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大笔挥就“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样形象生动的诗句。他借用“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的物候现象,分别推测“骤暖”(气温变高)和“新晴”(天气放晴)的气象情况,堪称一流的“天气预报词”。研究表明,大多数花卉之所以会散发出香气。如果当日的气温较高,便可随处闻到浓郁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在气温较低时,花的香气却要淡得多,只能在花卉的附近嗅到。喜鹊之所以“喜新晴”,是因为对气候情况的变化最为敏感,生  相似文献   

2.
关于“明月别枝惊鹊”●陆精康“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辛弃疾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起首两句。“别枝”乃至整个句子的意义,素来众说纷纭。(注)朱光潜先生在《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一文中,对该句作了“与一般解释不同”的分析。朱先生认为,“...  相似文献   

3.
清末女诗人、女词人沈鹊应是近代“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的妻子。其词反映了她在丈夫殉国前后的曲折经历和思想感情。沈鹊应的词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在中国女性词史上,其地位和影响显得十分突出。至目前为止,对沈鹊应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细致,有待研究者从词学、美学、语言学等方面深入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4.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这是一首闺怨诗。该诗以清新朴实的语言,把一个闺中少妇等候归人的心情由寂寞陡转为惊喜随之又变化为惆怅这一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可以这样说:喜鹊的到来是个美丽的错误,而闺中少妇拥有的是凄美的幽怨。  相似文献   

5.
也说“明月别枝惊鹊”●重庆永川水绍韩宋代辛弃疾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对其前句中的“别枝”一词,名家所训分歧,致使句意不一。一、训“别枝”为“离别树枝”朱光潜先生云:“‘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  相似文献   

6.
新收入六年制小语第五册24课的《喜鹊》一文,介绍了喜鹊的外观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说明喜鹊是人类的好邻居,选材切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该文在语言表达上较为粗疏,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和推敲。本文开头第一句“鹊,又叫喜鹊”,就存在两个问题:①从知识内容看,鹊是一个大概念,喜鹊仅是鹊类中人们常见的一种,其他还包括灰喜鹃、红嘴蓝鹊等,可见鹊不等于喜鹊;②题目既然是“喜鹊”,那在文中就应以此名为主,其他的一些“又  相似文献   

7.
小xiǎo蜗wō牛niú很hěn羡xiàn慕mù人rén的de房fán5子zi。他tā想xiǎn5:“我wǒ的de房fán5子zi在zài哪nǎ儿er呢ne?”小xiǎo蜗wō牛niú问wèn喜xǐ鹊què:“喜xǐ鹊què阿ā姨yí,您nín知zhī道dào我wǒ的de房fán5子zi在zài哪nǎ儿er吗mF?”喜xǐ鹊què说shuō:  相似文献   

8.
春日里,风筝在碧空中扶摇飘忽,宛如婀娜的彩蝶,又似多姿的鲜花,令人目迷魂飞,浮想联翩。正如当代著名学者邓拓的《纸鸢》诗所云:“鸢飞蝶舞喜翩翩,远近随心一线牵。如此时光如此地,春风送你上青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风筝的国家。相传春秋战国时代,公输般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民间还有“墨子作木鸢,三年而飞”的传  相似文献   

9.
小喜鹊     
(幼儿歌曲) 1=D 纯真、 2 4 活泼地 俊德词 ,任秀岭曲 明 傅任 /一、/产、 6.1 35 /、z尸一\ 6 .1 35 /~、 小喜 /、 3 51 鹊, “弓 咯 喳 2}“” 路把我 厂~、 1 21 66 川一 业 五学 3一同 送到家。 1宜亘。}迎 喜鹊喜鹤真灵 通呀, 3 .2 3 55 我的喜事它 厂.、 66 }.、,}” 知道啦,今天得了 一百分呀 老 /、 厂、 57 我 1} .曰‘ nU 师 夸。 7把小喜鹊@傅俊德 @任明 @任秀岭~~  相似文献   

10.
也谈别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天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是辛稼轩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老老实实地描写他深夜在山野中赶路时所见所闻,不掉文,不用典,完全用口语。这种词是最容易懂的。但是,第一句中的“别枝”,几乎使所有的注释家、欣赏家都堕入陷坑,没有能把这首词讲得完全正确。“明月别枝惊鹊”这一句,如果改成散文句法,就是“明月惊别枝之鹊”。“惊”是全句的动词。“别枝”呢?有人解释为“斜枝”,“惊起了睡在斜枝上的乌鹊”。有人解释为“横斜突兀的树枝”,全句的意义是说“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相似文献   

11.
五代词人冯延巳是一个多情善感的词人,这一点在他的词《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词一开始就是一句反问:“谁道闲情抛掷久?”意思是说“闲情”困扰自己已经很久了,下决心要抛掉它,却无论怎样努力也摆脱不掉。这一句写得百转千回,极为曲折。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小词,用通俗生动的口语,描写了作者夏夜在山野中赶路时所见所闻和所感。注释家对第一句“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枝”,历来就持有众说不一的见解,他们所作的注释,又都能够解得通。这些散见于各种版本和欣赏辞典的不同注释,主要有三个方面:①离枝。把“别”字解作“离开”。意为“明月出来,鹊见光惊飞,离开了枝头”。苏轼诗有“月明惊鹊未安枝”(《次韵蒋颖叔》),周邦彦词有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五册中的《陌上桑》,是自东汉以来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乐府珍品。教材在阅读提示中有这么一段话:“这首诗叙述了采桑少妇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的机智、幽默和反抗精神。”笔者认为,此话中的“少妇”一词差矣,女主人公罗敷应为少女才正确!  相似文献   

14.
高淑兰  赵海涛 《函授教育》2003,7(4):101-104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由于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的主导心境不同,造成了她词境、词风在不同时期的各不相同。按照词境的不同,她的词可分为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和晚年时期。少女时期词境色彩明丽;少妇时期词境细腻、寂寥、;晚年漂泊时期词境既雄浑壮阔又沉郁、凄凉、悲惨。由于词境的不同,所表现的艺术风格也不同。少女时期婉丽、明新;少妇时期深婉、含蓄;晚年时期婉约之中见豪放、阴柔之中透阳刚,阴柔美与阳刚气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什么原因使然呢?这就是词人的心境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是宋代名的女词人,由于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的主导心境不同,造成了她词境、词风在不同时期的各不相同。按照词境的不同,她的词可分为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和晚年时期。少女时期词境色彩明丽;少妇时期词境细腻、寂寥、;晚年漂泊时期词境既雄浑壮阔又沉郁、凄凉、悲惨。由于词境的不同,所表现的艺术风格也不同。少女时期婉丽、明新;少妇时期深婉、含蓄;晚年时期婉约之中见豪放、阴柔之中透阳刚,阴柔美与阳刚气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什么原因使然呢?这就是词人的心境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张庆庆 《现代语文》2009,(10):51-54
“高兴”类词是指形容人欢乐情绪的一类常用词,这类词在近代汉语时期发生了交替性演变:唐宋时期用“喜”“乐”“欢喜”;元明时期用“喜”“欢喜”“喜欢”;清代用“喜”“乐”“欢喜”“喜欢”“高兴”;现代汉语中主要用“高兴”“快乐”“喜悦”。这个过程伴随着词义引申的衍生性演变,使一些词的引申义在现代汉语中成为了主要用法。  相似文献   

17.
释“喜”     
分析了“喜”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为上“ ”下“口”的上下结构。“喜”字为会意字,其形体表示人们在面对具有浓烈喜庆色彩的鼓时发出欢乐的呼喊声。“喜”一词的上古音本身即;为人们在欢乐时发出的愉悦赞美之声。  相似文献   

18.
清人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评说:“唐李益词日:‘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子野《一丛花》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妙。”贾人之妇欲嫁弄潮儿。闺中少妇羡慕桃杏能嫁给东风,都不合乎情理,但就是这些不合常理的怨语,曲折而深沉地表达了少妇无限的幽怨.虽无理却奇妙。可见。所谓“...  相似文献   

19.
乌鸦和喜鹊同属鸦科,但一直境遇迥然。钻牛角尖的陆先生某一天忽发奇想欲追个究竟,遂有以下这份调查。 1.痕迹调查从现存资料看,两鸟如何形成目前之境遇尚缺乏足够证明,但陆先生认为“鹊”有“喜”之光环要早于“鸦”背“乌”之恶名。  相似文献   

20.
朱光潜对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里“明月别枝惊鹊”的解释 ,违背了生活的真实 ;对“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分析 ,也和词的旨趣相左。对文学作品的评价与鉴赏 ,应返本归真 ,切忌为政治而曲解 ,为艺术而误解 ,否则便容易陷入主观臆断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