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片段]师:险峻的天游峰上有一位可亲可敬的扫路人,想认识他吗?请大家浏览课文,用“”画出并朗读文中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生轻读、圈画)师:谁愿意告诉大家,在天游峰你所见到的扫路人?生:(1)“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苏教版)第十册13课 教学实录: 师:险峻的天游峰上有一位可亲可敬的扫路人,想认识他吗?请大家浏览课文,用“~~~~”划出并朗读文中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生轻读圈划)  相似文献   

3.
精彩片断之一:师:同学们,上节课我和大家一起饱览了天游峰那美丽的风光,还认识了一位老人。(揭题: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伊始,学生在教者亲切温馨的话语中很快进入了新的情境。)师:这位老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你们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位老人?请大家边读课文,边划出有关语句。(揭示要求:用“—”划出老人神态的句子;用“”划出老人的语言;用“△”划出老人的动作。)生:(边研读课文,边划出有关句子。小组交流,讨论研读成果。)师:大家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请把你研读的结果写到黑板上。(全班同学争先恐…  相似文献   

4.
第一课时(正式上课前,教师就自己的姓氏与孙悟空沾上了边,让学生说说孙悟空的能耐,并说出与自己同姓的中外名人、伟人。教师还就名人、伟人也都是从普通人一步一步做起的,然后很自然地引入了课题。)师:(板书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分别提出了“天游峰扫路人到底是谁?”“既然天游峰是一个风景区,为什么不写风景,却写扫路人?”等五六个问题。)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下面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生自己学生字,自由阅读课文。)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先后有多位同学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读后教师均问喜…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位教师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的片断:师:无限风光在险峰,饱览了天游峰的险峻之后,让我们走进课文去采访那位天游峰的扫路人,随时记下你的采访收获。(学生读书、批注。)师:把你了解到的关于老人的情况交流一下。生1:老人性格开朗,衣着简朴。他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生2:老人很健康,他性格开朗,充满自信,他每天扫九百多级台阶,也不嫌累。生3:老人穿着一套褪色的衣服,脚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生4:老人年过古稀,但身体很好。他喝雪花泉的水,吃自己种的菜,过得很快活。生5:老人快乐、自信,对生活充满…  相似文献   

6.
刘锋 《四川教育》2008,(9):32-33
[案例]孙双金老师《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 生:孙老师好! 师:哦,知道我姓孙,孙悟空的“孙”。谁告诉我孙悟空有什么本事?(生笑)  相似文献   

7.
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划山你喜欢的句子,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读) 师:哪位同学读你喜欢的句子? 生:“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还有谁喜欢这个句子?请你读一读。 (生读)  相似文献   

8.
最近,聆听了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孙老师的教学魅力。课堂上,孙老师机智敏锐,收放自如;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参与。师生间妙语连珠,精彩叠出,不时引来阵阵听课教师的掌声和由衷的笑声。整整两堂课,师生情感投入,合作探究,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孙老师恰当的评价激励是分不开的。片段一: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以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生:天游峰的景色怎样?它有什么特点?师:你可真会思考。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你真是个小小思想家。生:作者为什么不写天游峰的好山好水,而要写天游峰的扫…  相似文献   

9.
一、回顾复习,进入文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游天游峰认识了一位扫路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本1.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说说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2)练习感情朗读,把你的理解通过朗  相似文献   

10.
师:请同学们找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句子。师(多媒体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生:(自由读这三句话)师:同学们,读了以后有问题要提吗?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生:(沉思了一会儿)生1: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生2: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生3: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位军神?师:同学们真会思考,围绕句子内容一下子提出了三个问题。再读读,看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学们又会有什么问题呢?生4:(学生读后一脸兴奋)老师,这儿为什么一连串用了三个感叹号?师:你真有一双慧眼,能…  相似文献   

11.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家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的老人形象。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教学这一课中,我品出了语文课的“语”,语文课的“情”。现摘取两个片段与大家共赏。【片段赏析一】因势利导,品味人物的高大师:扫路人的哪些地方让“我”敬佩?生:(读“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这说明天快黑了,扫路人却要一级一级地扫下900多…  相似文献   

12.
师:明明是个非常喜欢蛐蛐的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把找到的语句做上记号。(生自由读,批划。) 师:谁来读一读找到的句子?要读出明明对蚰蛐的喜欢。 生:(读)明明一听,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 师:你为什么重读“一听”、“好”这两个词?  相似文献   

13.
教学片段:师:(初读课文后)读课文时有没有遇到难题?看看谁是今天的问题专家?生:我想知道“奇妙”是什么意思?师:(板书:奇妙)谁来说说?生:我知道。我可以用分解法来解释,“奇”就是奇怪的意思,“妙”是美妙的意思。也就是“奇怪美妙”的意思。生:不对。我觉得“奇”应该是奇特的意思。生:不对。我觉得是“稀奇”的意思。(场面有点乱,几种意见相持不下。)师: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说明这个问题提得不错。大家找找“奇妙”躲在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出有关句子来读一读。生:在第一节。(生读句子)生:在最后一节也有。(生读句子)师: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  相似文献   

14.
一、引入--激活思维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买过东西吗? 生:(齐)买过!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都买过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我听到一堂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指导课。它让我想起了两个关键词——“规范”与“个性”。下面是这堂课的几个片断。师:前不久,我们去素质教育基地进行了两天的训练。在“军营”里,我们开展了哪些活动?(板书:说“军营”生活)生:队列训练。师:谁进行队列训练?在哪?把话说完整。生:我们在“军营”里的大操场上进行了队列训练。师:这就说得清楚多了。生:我们还在“军营”里的野营路上惊险地过了铁索桥。……(学生纷纷起立,争先恐后地说)师:那你能用一句最能表达你感受的话概括一下我们的“军营”生活吗?生:我们的“军营”生活丰富多彩。生:我们的“军营”生活充满挑战。……师:在这么多的活动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速降。师:把话说完整。生:我印象最深的是速降。师:说得好多了。谁再接着说说?生:我印象最深的是野炊。……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用同一种句式:“我印象最深的事是……”现在胡老师要求大家把句子的形式变一变,比如: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位置变一变,让我们的句子更多样化一些。谁来变一变?生:在许多活动中,滑草是我印象最深的。生:行军,我印象最深。师:两人都变了,谁接着来?生:对于我来说,吃午饭印象最深。师:在哪儿吃午饭啊?生:在“军营”...  相似文献   

16.
【案例】《金色的鱼钩》教学片段:(师请一生上黑板画鱼钩。)生:老师,他的鱼钩画错了。师:(一愣)错在哪里?生:他画的鱼钩没有“倒钩”。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的确,我们平常见到的鱼钩都是有“倒钩”的。你知道“倒钩”有什么作用吗?生:鱼上钩以后就不容易跑掉了。师:说得好,看来你的生活经验还挺丰富的。这样吧,我们就给它添上“倒钩”好不好?生:老师,我觉得课文中的鱼钩应该是没有倒钩的。师:你为什么这样说?生:因为课文告诉了我们,鱼钩是老班长用缝衣针制成的。师:你读书真仔细,大家找一找,看看是不是这样的?生:(寻找,纷纷说)书上没有倒钩。…  相似文献   

17.
林月吉 《陕西教育》2004,(10):39-39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其实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通过对话的相互作用,让学生达到实践语言、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在对话中感悟,张扬个性 案例: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3—12小节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你又是从对老人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呢?  相似文献   

18.
师 :早晨 ,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 ,通过预习 ,你知道了什么?生 :我知道 ,年轻的妈妈为了给孩子看病 ,去找一位老大夫。生 :我知道 ,年轻的妈妈是搭船给儿子看病。生 :我知道 ,年轻的妈妈因为孩子生病非常着急 ,热心人帮助了她们。……师 :刚才同学们说得真不错 ,现在请大家来细细读课文 ,划出文中让你特别感动的句子 ,用划出。(学生默读 ,划出文中使自己感动的句子。)师 :现在请同桌合作 ,互相说说为什么这些句子会使你感动。(同桌交流后大组交流)生 :我觉得课文第2小节中描写年轻妈妈的神态令我感动 ,因为我生病时…  相似文献   

19.
一、片段呈现1.重点句子,精读指导。师:刚才是同桌之间的交流,现在是全班交流的时间。请把你找到的句子大声告诉大家。(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出示相应句子)A.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师:这句好像和王勃一点关系都没有,怎能说明他有才气呢?生:别人不敢,而王勃却敢,而且还写得那么好,是他的才气让他那么有勇气。师:(点拨)你的发现真不简单,这是同他人比着夸。你们能读  相似文献   

20.
〔教例〕:“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师:同学们说说句子中哪些词是描写人物神态的?生:“鲁肃吃惊地说”中的“吃惊地”。生:“诸葛亮笑着说”中的“笑着”。师:大家能按提示语的要求朗读人物的语言吗?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学生练读)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生读)师:你读得有声有色。同学们听他这么读,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形势这么紧张,诸葛亮怎么还笑得出来?生:诸葛亮不怕吗?生:诸葛亮真的在笑吗?师:大家读读这句话,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