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广宇 《河北教育》2014,(12):42-42
构建多样性的学校课程体系、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全面落实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和课程计划的要求。针对校本课程开发,我区进行了长期探索,逐步确立了“准确定位,注重内涵,彰显特色”的工作思路。一、准确定位校本课程目标我们对全区22所中小学的校本课程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了解课程开发和实施情况,梳理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据此,制定出全区校本课程开发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构建学校主题化、序列化的校本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向玉青 《现代教学》2011,(12):47-48
我校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办学过程中,我校倡导“激发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注重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创设选择性学习平台,旨在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课程的实施思路是: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拓展型课程多样化,研究型课程过程化。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针对当前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多年的校本课程建设经验,凝练出“研制课程模型→细化课程总体目标→制定课程项目学习方案→设计具体项目学习活动”的校本课程建设路径,并以“玩转课程”的建构为例做具体阐述,以期为学校进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2021,(5):I0001-I0001
四川省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深化课程改革,系统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国家基础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程、以培养健全人格为核心的德育课程、学校文化隐性课程这五大功能互补的校本课程体系,实施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学校荣获“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示范学校”“全国+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心理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校心理课程建设存在课程内容“零散化”、课程实施“浅层化”、课程评价“忽视化”等问题,由此以校园心理剧为育心载体,积极建设“剧润童心”校园心理剧校本课程群。为此,学校架构了“主题化”课程内容、“进阶化”课程实施与“三全化”课程评价的校园心理剧校本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与参与过程中生成积极的心理素养,提升心理自助的能力,促进心理问题的精准追踪,真正转变学生认知、行为与心理上的问题偏差,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在15年培智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实践探索中,紧紧抓住“评”这一核心,秉持教、学、评、研一致的原则,构建了“生命多彩”课程体系、“六步五维”课程实施机制、“评—调”循环课堂教学模式和“以评促研”校本研修范式,形成了“以评促学、点亮生命”的高质量培智义务教育课程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7.
董晨  张程晓 《江苏教育》2023,(36):57-60
江苏省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以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优势智能为课程构建目标,以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方式,构建了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设计通识、选修、主题、节点及实践等课程,规范课程实施过程,创新课程实施方式,以期实现以文化品格、健康身心、智慧品质、审美雅趣和创新动源为核心的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尊重、保护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发展健康个性,培养其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8.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这两类课程对完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激发地方和学校课程变革活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高质量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已成为新时代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的必然要求。推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高质量实施,需要强化两类课程设置的育人立意,并与国家课程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高质量实施的深化行动路径包括:准确把握两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推进两类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协调配合,丰富创新两类课程的载体形态,全面推动两类课程的规范实施,深入探索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衢州聋校从“以文化教育为中心,以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为两翼”的办学策略出发,创建艺能特色之学校,培养“一专多能”的聋人毕业生,由此进行了艺术和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通过实践,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校本课程体系,总结出了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实践方法,并对校本课程的评价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聋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艺术潜能的开发,也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尤其要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高中自主安排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和北京市高中课改样本校,我校在课程建设和实施方面进行了创造性探索,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指导体系和管理体系。其中,我校的课程方案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全面整合,可简称为“6+1+1”课程方案,分为三个版块。  相似文献   

11.
开放式课程管理的显著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开放型”课程体系,把整个小学课程分成核心课程、拓展课程两大类。核心课程构建了“开放性”课堂教学新模式,使课堂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体现知识性、工具性的同时,指向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主动发展。拓展课程构建了“开放式”的实践教育模式,课程内容打破年级,横跨学科,吸纳最新科技成果和地方传统文化,在长江边建设了以“人与自然”、“人与生活”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三学”(学农、学科、学军)基地———新世纪“地球村”,初步形成了综合化的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校本课程。与“开放型”课程体系相配…  相似文献   

12.
在“双新”背景下为满足普通高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芜湖市针对本市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缺乏对新课程新教材的深入理解、未扎根于核心素养培育及五育融合教育生态建设、未形成体系及特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从制度建设、项目建设、市级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市域实施路径推进及完善市域保障措施等途径着手,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从实践层面深度推进区域校本课程建设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3.
优质校本课程为学校品牌课程提供有力支撑。然而,当前广大学校的校本课程存在科目繁多、混乱,品质不高,未能与学校的品牌建设紧密联系,无法将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等问题。福州实验小学基于“厚植·崇实”的办学理念建构的“植·无界”课程体系,彰显学校课程文化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体现校本课程的改进对学校整体品牌塑造的作用,让校本课程建设传播学校品牌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逐渐成为建构“三级课程体系”以来实践者的共识。在当前信息化社会背景下,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信息科技课程校本化实施已逐渐成为部分学校引领教育变革的重要抓手。本文围绕核心素养视域下信息科技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背景与意义、内涵与目标、策略、实践成效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如何将信息科技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并分享了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5.
毕元东 《山东教育》2021,(10):22-23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差异进行调整,有助于优化课程结构,促进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如何打造既具有学校个性特色,又能提升学生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是每个学校校本课程研究的中心。为此,乳山市黄山路学校进行了“幸福魔方”课程的规划研究。该课程以“统整思想”为理论引领,将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为教学中轴,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德育化”的课程设置思路,构建了一套符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指在遵循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对国家课程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和整合。“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面临在观念、资源、实施等方面与传统课程冲突的困境。本文以Z校为例,提出应明确实施原则、重构学校课程体系、形成并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纲要的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厘清课程内容、搭建“五育融合”课程实施平台、明确教学行为策略等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既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学校提升立德树人质量的现实需求。进课程的关键点是以“特”为核心,在既有建设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转化为课程内容;以“融”为根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学校课程体系;以“统”为主线,实现课程组织的结构化;以“实”为基准,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的有效性。达成上述要求可以采取以下实施策略:学校基于循证原则进行课程发展规划,通过多主体协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在校内研训和各层次教师培训中,着重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开发并实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跨学科校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复杂问题、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现象教学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特征,可以将现象作为校本课程主题,将现象教学法作为跨学科校本课程实施路径。本文以“土豆革命”为主线,设计并实施基于现象教学的跨学科校本课程,以探索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校围绕“端品立行,迪新养正”这一文化核心理念和办学宗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目标,构建有序、系统、规范、健康的校本课程体系,建立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促进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花木文化"课程建构了涵盖"基础性学科课程""选择性多元课程""综合性特色课程"三个层面的课程体系,从"艺术与审美""科学与探究""生命与健康""语言与人文""公民与社会"五大领域进行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有机融合,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活动课程主题化,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