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正一、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电化教学手段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变化性的特点,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它所表现的自然景色、人物动态、色彩变化等,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如在教学《美丽的公鸡》、《狐狸和乌鸦》等童话故事时,利用幻灯片,再配上和画面同步的朗诵,这种声图并茂、直观生动的教法,使学生兴趣盎然,很快理解了课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鸟的天堂》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重点讲读课文。在教学5-8自然段时,我首先从生动直观的形象入手,创设情境。我先运用彩色挂图,展示给学生一个新奇的鲜明的画面,由画面创设情境,增强了可视性、可感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情感因素,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入境入情。学生  相似文献   

3.
《电工基础》内容概念多,原理抽象,难懂难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教师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很多过去难以形象说明的公式、原理、定律,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清晰表达,其生动、丰富的画面,而且美妙动听的音乐效果非常吸引学生,广泛地刺激学生的注意力,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钱军 《中小学电教》2003,(11):37-38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中,《统计图的初步认识》编排的新授时间为3课时,用来教学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三类统计图的识图方法,培养学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的能力。如果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便能将相互关联的三类统计图放在一节课中,使学生为形象、生动的画面所感染,并体验到上网收集信息的乐趣,在讨论中自主学习,在比较中完成三种统计图的认识。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王淑艳 《考试周刊》2009,(22):212-212
优秀的地理教师能以其出色的教学语言组织教学.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一、要多方位、多层次地挖掘生动形象的言词材料1.深挖教材内容.从教材本身发现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材料。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6.
人教社新版《小语第一册》的插图与原教材插图相比,全部采用卡通人物形象,画面精美,色彩鲜艳,更加生动形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看图兴趣。在汉语拼音部分,每课新增了一首儿歌,其间出现本课所学的拼音,并且配有精美的插图,可以使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理解儿歌的意思,增加了可  相似文献   

7.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以后在事业上的成才有着积极而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发掘历史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运用新颖多变、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刺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结合教学实际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故事激趣。小学历史教材在编写上具有文字生动、内容具体、故事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故事性描述,把历史事件的“画面”和历史人物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淝水之战》、《斯巴达克起义》、  相似文献   

8.
《老公公》是人教版新编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记叙了一位小朋友扮演老公公 ,在新年联欢会上贺新年 ,而“不小心”摔倒 ,引得大家哈哈大笑的事。文章明显带有儿歌特色 ,图画精美诙谐 ,语言清新活泼 ,读来琅琅上口 ,饶有趣味。依据儿童特点和教材特色 ,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精神 ,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 :一、听读激趣《老公公》这篇课文插图形象生动、滑稽有趣 ,文字浅显直白、简洁幽默。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上课伊始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老公公”前后令人捧腹的动作 ,并配上轻松活泼的音乐和老…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教学手段日新月异,电化教学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利用电教手段对美术教学做了一定的尝试和研究,在此写出少许心得与同仁探讨。一、利用电教,诱发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强烈的倾向,是直接推动一个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美术知识的学习也不例外。必须有其内在动力,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行,电教手段正好具备这方面的优势。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利用生动、形象的电教教材,将画面中静的、抽象的,通过动的、丰富的、鲜活的画面表现出来,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  相似文献   

10.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创设情境,用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变抽象的图为形象的画面,变生硬的文字为生动的讲解。例如: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多幅画面的展现,让学生对桂林的山水留下美好的印象。学生们被桂林山水如此的美景深深吸引,纷纷赞叹:真美呀!简单的几幅图片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欲望强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与效率 众所周知,多媒体可集声音、图像、动态画面于一体,可创设情境,使教学更生动、更直观、更形象。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与教材相适应的情境气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多媒体的运用,让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彩,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的《白杨礼赞》,我通过播放西北高原上白杨树的资料图片以及歌曲《小白杨》,既让学生对白杨树有些感性认识,同时那雄浑、辽阔、苍茫的背景画面,更是把课堂带入了一种雄壮、感动的氛围中。从而既保证了语文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又能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来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一、借助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这一情境要有趣,要富有挑战性的。苏教版课程标准一年级数学教材上,都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动植物等一些具体形象来展示数学问题。在这些赏心悦目的图片之中,教学时,我用心编导情境用语,  相似文献   

13.
杨泽源 《教师》2016,(4):78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考虑低年级学生特点和学习实际,以图画、照片和较少的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呈现了教材内容。因此,品德与生活课教师要有备图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有效地利用这些插图,让这些精彩的教学资源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合理利用教材插图。一、运用插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对课文插图画面的兴趣程度往往比文字更强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品德与生活》教材在每个活动主题前设计单元导图,由优美鲜明  相似文献   

14.
《骄傲的孔雀》讲的是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一只骄傲的孔雀为炫耀自己的美丽,竟和自己的影子比美,结果掉入了湖中。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教给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本课教学,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此次教学设计立足于教材,但又不囿于教材,注重开发课程资源,体现语文综合知识的整合与运用,旨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求新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小组之间交流、师生之间交流等自主、合作的形式来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同时,教师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在乐中学,趣中学。  相似文献   

16.
刘秀晖 《辅导员》2014,(24):45-45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阅读途径"巧读—引发—促趣",即在指导阅读前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潜在的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引发出来,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果自然就提高了。一、创设情境,以"情"促趣语文教材具有形象、生动、具体的特点。在阅读前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全身心进入情境.引发学生愉快的情绪,开启思维的门窗,将好奇心变为一种追根究底的愿望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叫,  相似文献   

17.
一、利用多媒体,化难为易、生动形象、激发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主体的心理功能活  相似文献   

18.
翁丽君 《现代语文》2006,(5):102-102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选自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故乡》一文在初中第三册中教学)。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我想许多老师也告诉学生闰土长大后的景况。但我认为这是我们突破教材的关键点,利用几分钟时间还是不够的。《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如何增加阅读量?怎样把课外阅读融入到课堂中,我通过延伸课外阅读《故乡》一文,从而使学生全面认识人物形象,揭示社会本质,真正实现课内和课外阅读的和谐相接。鲁迅迅先生的《故乡》,是通过三组对比来揭示作品主题,反映了我国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的凋敝和农民遭受残酷压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于是我引导学生从形象的对比入手,在形象的对比中层层揭示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生动具体的形象,从而有效地缩短时空差距,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时空表象和时空概念,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例如:讲国民大革命时的北伐,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进行演示指出北伐的对象、北伐军行  相似文献   

20.
新编教材第一册,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的画面设计,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受到了审美教育。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美的因素,将学生引入课文中美的意境中。 一、指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形象美 《蒲公英的种子》全文表现了一种美的意境。我精心设计导语,带领学生“入境”。教师问:“‘我’是谁?”学生回答“‘我’是蒲公英的种子。”教师进一步引导:“蒲公英的种子在跟我们说话呢!说什么?你们听!”——教师范读课文。这个环节活泼、自然,教师绘声绘色,学生情绪饱满。 “一朵毛茸茸的小花”是“我”的形象,她是那么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