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岛地区城乡教育不公的原因及表现是多方面的: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城乡教师素质差异大;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大;农村贫困生增加.辍学率上升。只有加强宣传,明确责任;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缩小基础教育的城乡差距;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就学资助体系;调整和完善相关的教育政策;注重发展职业教育,才能促进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促成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考量农村教育,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现状,不难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城乡教育差异已逐渐由“硬件为主”,转变为“软件为主”即师资队伍的显著差异(不均衡)已演变为制约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作为一名基层教育人事工作者,笔者曾多次对建德市农村教育发展和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研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四川教育》2005,(12):2-2
未来2到3年内,成都市将投入10亿元,完成400多所农村巾小学标准化建设和全市农村中小学校点布局任务,以均衡城乡教育发展。这是记从“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和谐共发展”成都论坛上获得的消息。  相似文献   

4.
对教育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根本性问题进行全面剖析和前瞻性思考.形成了统筹城乡教育和谐发展的“三论”教育观。坚持差异论,正确把握教育的本质特征,科学面对差异;坚持博弈论,推进教育健康发展;坚持均衡论,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教育差距的存在和持续拉大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严峻现实,这种差距表现在城乡、地区、阶层、类别四个方面。如果从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教育支出、人均财政支出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两组经济发展指标和教育投入指标来考察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城乡经济和教育发展,就会发现教育差距比经济差距拉得更大更快。由于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这种差距将会影响到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导致差距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公共政策是最主要的。因此,消除教育贫困,缩小教育差距的责任主要在政府,政府应该通过调整和制定公共政策确保所有人都能公平地享受公共教育资源,这就要求公共教育政策领域必须逐步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2007年5月18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要更加协调、均衡的目标。(1)欠发达地区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4%以下。中等职业教育较快发展,基本建立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2)中等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切实巩固。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  相似文献   

7.
《教育科学论坛》2005,(12):79-79
10月下旬召开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和谐共发展”成都论坛透露,为了均衡城乡教育发展,在未来两三年内,成都市将投入10亿元巨资,完成400多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全市农村中小学校点布局任务,以均衡城乡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8.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城乡的差距主要是教育的差距,教育的差距是城乡差距的核心,教育的贫困是社会的贫困,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维护和创建教育均衡的实践。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抓住城市化扩张的机遇,通过优化布局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基础设施三大工程,夯实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持续推进;更新管理机制,探索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按照“渗透(城里校长下农村)——试点(城区强校托管农村弱校)——推进(城区学校托管农村完小)”三个阶段,分步推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教学40多年,对“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以下简称为“两个定理”)可谓“感情深厚”,但新课标与新教材却极其无情地将这两个定理取消了,又根据权威人士明确地答复.在考试中“凡直接应用三垂线定理或其逆定理者,该步不给分.”这令人大惑不解和难以接受.当然我们绝不应该感情用事。经过审慎、严谨、理性的深入思考,笔者的意见是:必须为这两个定理正名.必须恢复这两个定理应有的地位,必须充分发挥这两个定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