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环境下社会道德呈现日趋弱化的趋势. 社会道德弱化的表现 1.从宏观层面上观照 负面新闻泛滥、不良信息成灾和不文明用语盛行.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获得了平等进入人们视野的机会,而各个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访问量等商业目的而产生的媚俗化倾向更使得负面新闻泛滥.  相似文献   

2.
张锦华 《编辑之友》2010,(10):53-55
目前,网络上低俗之风盛行,艳照、不雅视频、芙蓉姐姐式的网络红人层出不穷.面对越来越多的由网络引发的社会问题,人们积极呼吁构建网络伦理.什么是网络伦理?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有必要先从伦理学谈起.那么,什么是伦理学呢?伦理学是对道德进行研究,关注人的行为和价值的一门学问.它的实用性在于判断什么是符合道德的,什么是违背道德的.网络伦理是指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社会交往时而表现出来的道德关系,这些道德关系制约和规范网络中人的行为.在探讨这一问题时,人们往往把目光聚焦在技术和法制上,而忽略了伦理道德这个层面.其实,人们把这些问题的出现归咎于"新技术"的应用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3.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社会是传媒的世界,传媒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有人说:媒体是大众权利的守望者,是社会道德的预警器.作为舆论引导者的媒体确实具备着国家机器和其他组织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道德调剂功能.  相似文献   

4.
李姝慧 《新闻窗》2008,(4):61-61
社会新闻包括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又多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反映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等特点。随着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认识,各路媒体纷纷把眼光投向社会,采编报道了大量贴近民众的社会新闻。从党报的性质出发,笔者认为,地市党报的社会新闻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老人跌倒不扶、见死不救、地沟油上餐桌、过度医疗等问题,在一次次让人震惊之余,也使社会道德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集体冷漠和不安全感,使人们质疑如今的社会是否已“道德沦丧”.人们对道德的热议和重视,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美德仍然心向往之.“善”被一些人丢了,但人们普遍的“向善”之心并没有丢.“人,不管被认为是多么的自私,在他的人性中显然还有一些原理,促使他关心他人的命运,使他人的幸福成为他的幸福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一、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内涵人类社会的实际生活,除了家庭这种形式外,还有各种职业生活。从一定意义上说,各种职业生活要比家庭生活更直接,更集中地反映着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的道德要求和道德面貌,并形成一般的社会道德和多种类型的职业道德和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担负不同社会责任和规范职业人员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它是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通过人们的信念、习惯和社会舆论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媒体方便、快捷地提供给大众丰富多彩的信息,从广度和深度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一些媒体也出现了责任缺位,道德失范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迅速转变,网络强烈地改变着社会生活.然而,在提供诸多方便的同时,网络带来的问题也让我们始料不及.由于网络上隐匿的自由和自由的隐匿,使得网络成为了一个弱道德规范场所,甚至是一个藏污纳垢的所在.儒家的传统观念,如崇尚中庸、重视道德、重视人际关系等观念在网络时代受到了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道德争议事件频发,引起媒体大量报道。如"彭宇案"、"许云鹤案"、"小悦悦事件"等,让人哀叹社会道德滑坡。道德争议事件的发生固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但反观媒体在事件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目前公共图书馆社会捐赠的现状,揭示了图书馆社会捐赠不够的社会成因,表现为社会因素和图书馆自身因素两方面,并对如何开拓图书馆的社会捐赠工作、发展社会经济实力、培厚社会慈善道德、完善社会捐赠政策等7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以促进图书馆社会捐赠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建设,在社会层面上将表现为市民社会的不断发育与成熟.与市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是,公民个体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人们对反映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档案信息资源的认知与重视程度将明显增强.为此,有必要在国家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基础上,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社会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以推动社会档案信息资源的系统生成与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2.
论传统伦理道德对现代广告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士梅 《新闻界》2005,(5):134-135
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广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二者有着密切的不容忽视的关系.近年来由于广告传播中多起“问题广告”的出现,如立邦漆“盘龙滑落”、耐克的“恐惧斗室”、“新兴医院广告风波”、“屈原喝酒不跳江”,以及食品、药品、保健品等领域虚假广告泛滥成灾等种种现象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二者的关系,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广告道德问题”的激烈讨论,人们在感叹“道德缺失”之余,开始思考规范广告传播的道德问题.在经济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现代广告如何摆正与传统伦理道德的关系?如何利用这一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求得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恐怕是摆在现代广告发展道路上不容忽视的问题.基于这一点,本文试就传统伦理道德对现代广告的影响方面作以探讨,以期能对广告伦理的建立和现代广告的长远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网络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慎独”意味着人独处时,在没有任何外在的监督和控制下,也能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在传统社会的道德范式以服从为主,而网络社会的道德范式,只有上升至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高层次上才具有自律性,才能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学术理论上对道德的定义有两种,一是调整人们以及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二是实现人的全面自我完善和手段。伦理道德的产生与形成,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共同的约束,而网络的诞生,在现实社会之外又缔造了一个完全没有地域限制的虚拟社会。我们既不能为…  相似文献   

14.
出版行业一定程度上政治约束的弱化,带来社会功能增强的同时,也带来了导向的偏差和与主流价值体系的游离。脱离政府财政,为市场主体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独立的可能,但市场压力也为其道德失范提供了借口。市场化对于出版单位承担社会责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通过制度化设计,避免公信力的系统性缺失,是促进出版单位切实承担社会责任的路径。社会责任不仅表现在出版物传播的一般理性和道德层面,而且体现在所有的传播和经营行为之中。把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全面融入出版单位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和出版文化,有利于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激发创造活力、提升品牌形象和行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伦理问题就是关于人的行为是否正当、是否合乎道德的问题.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本质是新闻评论的写作者、传播者与评论的受众的关系问题.它既应当表现为写作、传播动机的道德性、公益性,也应当表现为客观社会影响的道德性、公益性.新闻评论的伦理目标,应当是使评论的受众更加耳聪目明,在与传播主体的关系中更自由、更自主、更具有辨别力.  相似文献   

16.
论编辑职业道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上的道德,一般是由道德理想、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构成的。古代经商,商店门面上常常写着“童叟无欺”、“货真价实”几个大字,这便是表示遵守经商的职业道德。现在的医院里墙上写着“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这便是表示遵守行医的职业道德。古代人和现代人都有职业道德。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都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同时又尽量与道德理想、社会道德保持一致,而不是互助抵触。编辑的职业道德也是如此。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凡道德,皆分善与恶。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莫不表现为道德行为,亦称善行与恶行。自古以来中国人称行善为“积德”。从  相似文献   

17.
向倩芸 《新闻世界》2014,(6):315-316
本文借鉴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概念,以此勾画出媒体的社会责任框架与内涵。研究发现,从广义上来说,媒体的社会责任包括法律、行政、道德和慈善责任;从狭义上来说,媒体的社会责任仅仅包括法律、行政、道德责任。其中,媒体的法律、行政和道德责任是基础,慈善责任是自愿责任,是为媒体加分的选项。  相似文献   

18.
梁玉龙 《青年记者》2012,(18):33-34
中国社会在经历了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后进入了一个道德迷惘的时代.由于经济上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种利益群体相互竞争,思想上新与旧激烈碰撞,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乱象丛生.由于对社会的多元化缺乏正确的统合目标,“道德沦丧”、“价值失范”逐渐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大众传播媒介在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天生的优势,它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内容丰富、传播快捷,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当社会道德水平出现滑坡时,大众传媒要承担起拨乱反正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旌表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为倡导封建礼教,为道德优秀的人树立如匾额、碑石、牌坊等物化标志对其进行彰显和标榜,以美化风俗、教化民众的一种制度.它直观而准确地折射着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导向的有效方式,也是弘扬仁、义、忠、孝、节、廉等封建道德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道德.是指依靠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以使之形成的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诚实和虚伪等道德概念评价和调节人们的行为.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