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语篇体裁结构分析在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John Swales语篇体裁结构分析理论为依据,将其应用于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尝试提出一种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课的教学方式。该方式以不同语篇的体裁结构分析为核心,以实践为导向。文中具体介绍了这一分析模式在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学术论文引言与摘要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探索一条适合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路子。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的专业指导是指导师遵循学术知识创生的规律给予研究生有理有据的写作训练,它至少包含着三个互为关联的环节:一是从外在结构到内在结构的透视,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揭示写理;二是从界定概念到综述文献的坚守,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奠定根基;三是从选题构思到行文修改的展示,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提供模板。一旦研究生明确了学术论文写作的写理、根基与模板,那么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就会逐渐走向坦途、步入佳境。  相似文献   

3.
目前,不少高校都要求其研究生能在读研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且要求在全国发行的刊物发表。此种标准下的"公开发表"有多大合理性,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单纯从研究生培养的角度来讲,我赞同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须在全国发行刊物发表论文,一方面促进研究生做研究,另一方面实现研究生研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的生命,而作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生命的创新则表现为深度写作。从过程来看,研究生学术论文深度写作至少要经历三跃迁:一是从事实描述走向学理阐释;二是从学理阐释走向新理论证;三是从新理论证走向辩证综合。  相似文献   

5.
指出学术分化形成了学界的"部落"景观,而学术论文写作是研究生走进"学术部落"的通行证.认为学术论文写作是一个"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学术实践的过程,其本质是参与学术共同体的对话,其方法是不断地写作,而学术想像力则是其创造性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从研究兴趣和写作冲动、准确把握研究"问题"、正确运用基础理论等三个方面,阐释了文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及技巧.指出,阅读学术前沿问题探究性研究文献最能催生写作冲动;论文选题时不能把一般"现象"当成"问题",更不能错选"伪问题"进行研究;因研究目的与视角差异,即使研究相同的"问题",也容易选择不同的基础理论,并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认为选择学术论文的标题有许多技巧,研究生应根据写作学术论文的实际情况酌情采纳.  相似文献   

7.
if条件句是英语学术论文中的重要表意资源。在Carter-Thomas和Rowley-Jolivet提出的if条件句的"宏观功能"概念基础上,对照自建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语料库中if条件句的特征和Carter-Thomas和Rowley-Jolivet的研究结果发现,高情态化是研究生使用if条件句的主要特征,他们通过if条件句实现预测、推荐、和模糊功能,而Carter-Thomas和Rowley-Jolivet的研究则认为,if条件句在学术论文中主要实现的是呈现事实的功能。研究表明,研究生对if条件句在学术写作中的功能和形式了解不足,因而对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的教学更要强调语言的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8.
对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和写作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科研究生要顺利完成学业,就必须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和写作有所了解。探讨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和写作,弄清选题阶段的准备事项和注意事项、开题报告的写法、论文资料的收集、常见论文写作习惯以及论文写作时的注意事项,对在读文科研究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以研究生学术论文的翻译和写作实践为研究点,探讨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重要性;介绍一些学术论文的翻译及写作方法;列举两个例子以说明学术论文英语摘要的翻译和写作在实践中的应用。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旨在帮助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掌握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翻译和写作方法,达到在国际进行交流和合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撰写既是一种价值创生的写作过程,也是一种思辨和验证间逻辑互证的写作过程,还是一种规范的写作过程,更是一种基于人文为导向的创新写作过程。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撰写是研究生知识创新的必要条件,但有些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却存在着种种迷失现象,具体表现为:对问题价值的迷惘、思辨和验证关联度不强、论文的结构不规范、表达能力太弱。认为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撰写的理性回归需契合问题逻辑,确定优质选题;强化模仿能力,精析论文解构;凝聚核心观点,建构批判思维。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6.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千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