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慧 《生活教育》2015,(4):69-70
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中,我选上的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会看病》。经过一番细心的琢磨和认真的思考,我的设计初步成形了: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把文章读通顺。课中,先理出文线:看病前——看病时——看病后。再从"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这句话切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锻炼他?我又经受了怎样的磨炼?让学生扣住文中描写母亲的语言和心理的句子认真、仔细、深入地感悟、  相似文献   

2.
左小玲 《江西教育》2003,(15):28-28
一、读前预测法:课文的标题往往体现文章的主旨,课文中的插图一般能对课文内容提供直观的线索。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标题和插图等,结合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断或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用下列内容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预测课文中可能会谈到的内容。1.Whatdoyouthinkthispassageismainlyaboutaccordingtothetitleandthepicture?2.Whatwouldyouliketoknowaboutfromthispassage?二、读中巧问法:在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巧设开放性问题使学生…  相似文献   

3.
一、再现形象:这要求学生在读了课文之后能够摹声摹色摹形描述课文内容,这样才能把课文内容中的形象树起来,形成立体感,达到身临其境的境地。二、扩展句段。扩句本身就是培养想象力。如:“我扫地”,要求学生扩充这个句子,就可先让学生回答这样几个问题:我什么时候扫地?我在哪里扫地?我怎样扫地?我为什么要扫地?最后连答成句成段,想象力便得以培养和训练。段的扩展,是把已有的内容细  相似文献   

4.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多种句式进行表达。学习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学习准备1.教师搜集课文中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观察和收集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多媒体配乐展示各种鲜花,交流:你认识哪些鲜花,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2.出示“花钟”图片: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自由联想)3.出示课题:读题后有什么疑问吗?二、整体感知1.自己读课文,说说读…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了快乐;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片段,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七色花》这个故事;3.重点指导学习课文一至两个片段,有效迁移写法;  相似文献   

6.
教学片段:师:(初读课文后)读课文时有没有遇到难题?看看谁是今天的问题专家?生:我想知道“奇妙”是什么意思?师:(板书:奇妙)谁来说说?生:我知道。我可以用分解法来解释,“奇”就是奇怪的意思,“妙”是美妙的意思。也就是“奇怪美妙”的意思。生:不对。我觉得“奇”应该是奇特的意思。生:不对。我觉得是“稀奇”的意思。(场面有点乱,几种意见相持不下。)师: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说明这个问题提得不错。大家找找“奇妙”躲在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出有关句子来读一读。生:在第一节。(生读句子)生:在最后一节也有。(生读句子)师: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  相似文献   

7.
语言文字训练要针对课文特点,抓好各种因素的联系。下面是宋若梅老师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的片断,让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抓住课文内容间的联系、课文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来进行训练的: 师:请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自由朗读第二段:1.我们连的任务是什么?2.边读边画出描写对我连完成这一任务不利的句子。(问题旨在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我军所处环境的险恶和任务的艰巨。)  相似文献   

8.
<正>《将相和》是一篇相对比较传统的课文,多年来一直被选入课本。现在再教这一课,我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觉得有很多与新课标精神不一致的地方。于是,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模式,效果颇佳,也由此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只要转变观念,老课文也能教出新意来,也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一、读的训练三部曲1.初读了解课文我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大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正确的把握。这些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看课文互相提出的,如: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以学生自读自议为主线,读中激情,读中悟理。【设计特色】丰富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流程】一、设置问题,导入全文1.引出课题:惊弓之鸟。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为什么能代代相传?(引导学生理解这则成语的学习价值,激发阅读兴趣。)2.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说说这个成语故事主要说了什么。二、研读课文,关注语言信息1.提出阅读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更羸是一位有名的射手,课文是怎样写的?请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2.检查、交流阅读结果,引出三个重点句:(1)一只大雁从远处飞来,边飞边鸣。更羸指着大雁对…  相似文献   

10.
一、聚焦"三次命令",激起阅读期待1.学生齐读课题。2.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彭德怀下命令的句子(生画句子,师指名读)。  相似文献   

11.
听说要把自己留下,就大声对村长说:“那电机可不是我偷的,你们千万不要冤枉好人……”(老师提问:“大家想一想,电机是不是他偷的呢?有线索证明电机是这个跛脚的小伙子偷的吗?”) (二)课文理解活动1.教师指示学生阅读课文《找骆驼》并通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课文全文和播出课文内容。2.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并口头造句。(教师用电脑的动画来解释生字、新词的意思和用法。) 3.课文分析。(1)商人到外地采购货物,为什么会带骆驼呢? (2)骆驼是在什么情况下不见的呢? (3)商人的骆驼有什么特征呢? (4)商人认为不见了的骆驼还有什么用处? (5)老人沿途看到了什么? (6)为什么不等老人说完,商人就立即去寻找骆驼呢?  相似文献   

1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通读全文,理解一至八自然段课文。 教学重点:实验的具体情形。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考试的具体感受。 2.引导学生看图,导入新课。教师设问: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讲的是一次怎样的考试呢?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通过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新词,读有关的句子。注意强化生字的读音。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外国教育家做了一项什么实验?(2)小梅在实验中是怎么做的?(3)那位外国教育家为什么激动?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课文涵益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养成良好意志品格的内容。教学中,师生共同品读课文内容,有利于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双重效果。在品味词句中体会做人的道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就对文章中重点词进行仔细分析品味,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懂得道理。首先,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把小壁虎借尾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然后提问:  相似文献   

14.
设计一、情境感知1.出示大雁图片。请学生介绍“大雁”的知识。2.动画演示:大雁慢慢飞着,“嘣”的一声,大雁落下。同时提问:这只雁怎么了?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自由选择伙伴,自主选择朗读方式。如分角色读、表演读等。3.相机指导。让学生找出难读的句子,请同学解决。4.引导学生采用分角色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互换角色读等形式进行练读。三、创设情境1.出示大雁就自己同胞的遭遇而向法院递交的诉讼状。2.提问:看到诉讼状后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为大雁进行辩护。)3.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文中为更羸找到…  相似文献   

15.
1.文章第(1)段说自己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也没打过人",在第(4)段却说"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你"。两段是否矛盾,为什么?2.请用文章的句子,写出作者打孩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1.改写歌词,声情并茂表达感情改写歌词是学生把课文内容、主旨以及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用优美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最好方法。如在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有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改写了《晚秋》的歌词:在这个看着落蕊飘零的清秋,才知道你就是我一  相似文献   

17.
一、易体感知明理.1.导入感知.如教《积极进取》时,我这样导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始终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谁的名言?你从这句名言中感到郎平具有什么精神(积极进取)?板书课题.2.审题感知.读课题思考: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什么叫积极进取,为什么要积极进取,怎样做才能积极进取),这样学生的思维直入重点,带着问题读文.3.感知课文.引导学生读课文(或听录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从整体到部分了解课文内容,对全文有个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一、问诊: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一)目标过高或过偏。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说课文内容。一至六年级的教师都有这个要求,是没错的。但是如果你都要求学生快速读一篇课文后说出课文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思路综述】本设计意在从侧面入手,对《白杨礼赞》这一传统篇目的教学进行新的尝试。根据课文,我试图用三个板块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而有序地活动起来。通过“填写一个句子、续写一个句子、创造几个句子”三个话题,让学生理解品评课文,在阅读实践中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含蓄而奔放的感情,体会托物言志手法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的内在联系,并借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课件设计】1.指导思想。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  相似文献   

20.
第一步:整体感知,初步品读设计意图:夯实基础;梳理课文内容。(一)品读课文之前,按常规检查预习。1.点学生读课后生字词。2.用听写本听写课后生字词。3.前后排学生相互批改。在这个环节,老师特别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