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处于相互反思关系之中,教师不特别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要求学生延缓对教师权威的不信任。强调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探究那些学生所正在体验的一切。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实践活动,教师组织与指导工作是否到位很大程度决定着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作为活动主体之一的教师,必须具备并切实提高实施语文综合活动教学的综合能力、组织能力、导向能力,才能更大程度地保证和提高活动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标准包括教师的专业情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层面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该具备认同课程价值、负有责任感、拥有专业自信心的专业情感;应具备课程的原理知识、方法论知识和内容知识等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主题活动的选择与设计能力、研究过程的指导能力、对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与成果的评价能力等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标准包括教师的专业情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层面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该具备认同课程价值、负有责任感、拥有专业自信心的专业情感;应具备课程的原理知识、方法论知识和内容知识等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主题活动的选择与设计能力、研究过程的指导能力、对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与成果的评价能力等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处于相互反思关系之中,教师不特别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要求学生延缓对教师权威的不信任,强调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探究那些学生所正在体验的一切.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处于相互反思关系之中,教师不特别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要求学生延缓对教师权威的不信任,强调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探究那些学生所正在体验的一切。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高度关注青少年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运而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关于历史学科课程基本理念第四点也强调“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历史学科本身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参与积极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98):22-23
小学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独立能力,促进积极健康个体的顺利形成,课程价值也得以顺利体现。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育人意义、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入手,进而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激发学生服务家庭和学校的基本意识,以及通过多元化时空拓展提高学生认知这几个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教学策略展开探究,旨在通过有效地实施综合实践课教学,切实锻炼和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实践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9.
朱宏春 《中国教师》2009,(Z2):272-27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有四方面评价方式:(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3)教师评价;(4)社会评价、家长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在设计评价方式时,必须体现出自主性和探究性相结合的特点。一.活动过程中恰如其分的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激励作用。二.活动总结时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起到催化作用。三.不同的活动中,应该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评价兴趣和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着眼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和经验课程。作为一门新的独立的课程形态,学校和教师在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研究中,对它已经不再陌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值得思考和实践的问题,笔者根据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经验,仅就诸多问题中的教师角色定位问题浅谈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11.
唐莺 《语文天地》2015,(11):92-93
随着教育的发展,初中语文实践教学活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教师要合理利用初中语文教学资源,重视活动的有序展开,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之中,提高语文素质,增强语文综合能力。一、教师要积极地挖掘语文资源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实践活动的资源,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的知识中进行语文学习。挖掘资源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开展。首先,收集资料。教师要带领着学生收集本地的风土人情,利用互联网等查找人文  相似文献   

12.
自行策划。强化学生自主意识,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是活动成功的关键。怎样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孩子都可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行策划。自主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该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整个活动应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首先,要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激发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其次,要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伙伴。学生自愿组合,往往合作十分融洽。最后,要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方式。活动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方式,充分体现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自…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践性的课程[1]。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对于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形成学生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和努力钻研的态度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的社会性和个性也能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薇 《中学生物学》2009,25(12):29-30
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重视探究的过程,主张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实施,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展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生物学教学中,活动课的设置占有相当多的比重,同时,初中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参与活动课的兴趣很高。教师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展开扎实有效的活动课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师的教学能力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为了有效地进行新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 ,教师应该比较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 ,同时 ,也必须具备适应于此种教学的素质和能力。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基本出发点是整合的方法和问题解决的技能。本文主要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特别是综合性学习 ,以及在此过程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若干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陈美英 《教师》2014,(26):76-7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国家必修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但目前该课程的实施现状并不理想,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该在活动过程中真正起到引导作用,引领孩子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从而感受到学习快乐。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是综合性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过程的分享者,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也存在目标不明、缺乏策略、方式单一、力度不当等问题。笔者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指导必须要体现有效性原则,才能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也才能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发展创新精神的根本目的。要使教师的指导具有有效…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领域活动方式灵活,应用性强,要求主体深度参与,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定向能力.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具体的教育策略,提出教师应当贴合生活情境创设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自主定向活动目标,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的知识,以及引导学生明确方法定向,同时要注重应用适宜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课交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活动方法、活动体验等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反思;让学生通过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深化活动体验、增强合作能力。为此,实现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交流,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环节。结合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谈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而进行的.它与一般学科的教学既有相通之处,又具有自己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领导者、协调者、评价者,也是参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