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网络关注度极高的干露露母女三人在江苏教育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录制中放泼撒野、大爆粗口一事,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11月28日表示,江苏教育电视台违反《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责令立即停播《棒棒棒》栏目,对这一事件作深入调查,依法依规作出进一步严肃处理(11月29日《京华时报》)。干露露母女一脱而红,虽为大多  相似文献   

2.
案例 2012年11月25日,一段源自江苏教育电视台《棒棒棒》节目录制现场的视频被观众上传至网络,引起轩然大波。视频中作为嘉宾的干露露干毛毛母女三人对现场观众破口大骂、大爆粗口,而节目组人员却并未予以阻止。视频引发大量讨论,更引起了国家广电总局的关注。随后广电总局宣布停播江苏教育电视台所有栏目,并要求严禁有丑闻劣迹的人员参与广播电视节目和电影电视剧制作。  相似文献   

3.
俎明 《新闻窗》2011,(5):121-121
教育电视台姓"教",但教育电视台不是完全的教学电视台,"黑板加人头"、"课堂搬家"的方式传播教育内容是一种形式,但这种形式的收视率与社会效益面临着挑战。因此,教育电视台应该运用各种容易让人接受和喜爱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施展教育的魅力,达到教育目的,培养各类人才,这就需要进行深度策划,找准栏目定位。一个好的策划是栏目成功的一半.而准确定位是栏目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马良柱 《新闻前哨》2013,(10):65-67
针对2012年11月江苏教育电视台因“干露露事件”遭停播整顿的问题.2013年6月至7月.同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教育部联合组成调研组.分赴部分地方教育电视台调研。在其凋研提纲中.向所有被调研的教育电视台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即:教育教学节目应当如何界定?具体包括那些节目类型?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江苏教育电视台因录制竞猜节目《棒棒棒》时,对录制现场的恶言丑行不加制约,致使粗俗视频网上传播,被国家广电总局宣布停播。为什么正规的电视台录制节目现场会出现嘉宾与观众尖声对骂呢?作为嘉宾的干露露母亲说:"说白了吧,别人给我钱,我才发飙的,要不然我能那么去做吗?"一语道破"天机",说明当下有些电视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真的是不择手段。  相似文献   

6.
邵亮 《新闻传播》2013,(8):193-194
一、引言江苏教育电视台11月24日录制竞猜节目《棒棒棒》时,邀请干露露母女三人参加表演,其间三人撒野无底线,耍横爆粗口,引起了广大网民的愤怒和热议。导致江苏教育电视台被勒令停播整顿。此次事件也给媒体行业敲了一次警钟,媒体应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成为了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正能量"已成为舆论引导的一个热词。特别是在一系列"最美"人物的广泛宣传中,正能量的传播已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洪流。然而,与"正能量"相反,也有一些有碍风化的所谓"标新立异"行为存在,并经由一些传播渠道冲撞社会的主流风尚,可称为"负能量"的传播。这两年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2012年11月干露露母女在电视节目上曝粗口事件:江苏教育电视台放任节目演播"嘉宾"干露露母女放泼撒野,经网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作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新闻,自2002年江苏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栏目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电视"民生新闻"热。作为武汉教育电视台《我爱武汉》栏目的制片人,本文作者在亲自采写新闻和长期责任编辑工作中体会到,  相似文献   

9.
电视编辑是电视节目的第一“把关人”,也是重要的“把关人”。江苏教育电视台“干露露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把关人”理念缺失的问题。重塑电视综艺节目编辑的“把关人”理念必须严格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强化媒体人的社会责任。让编辑真正担当起“把关人”的职责,创造出具有本国、本民族特色的电视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结合社会转型时期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和精神价值困惑,将"教育电视台如何传播传统文化"这一议题置于社会发展之中,阐述了教育电视台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教育电视台传播传统文化的手段、策略、角色与功能,并针对网络时代传统文化传播和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诸如明确受众群体、增强节目娱乐性和趣味性、进行品牌延伸等等。  相似文献   

11.
林宏 《现代视听》2012,(9):46-48
对教育电视台这样的专业频道来讲,栏目的品牌塑造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到具体电视栏目的概念分析和品牌定位,又涉及到栏目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形象的包装与品牌推广,还要考虑栏目品牌与整体频道品牌之间的互动,本文试图通过对《视说新语》节目的具体实践分析,探讨教育电视台电视栏目品牌塑造。  相似文献   

12.
段晓华,河南电视台《晓华影吧》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199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先后在武汉教育电视台和河南省有线  相似文献   

13.
讲坛类电视节目经历了困惑与发展,逐渐从暗淡走向了辉煌.在表面的繁荣之下,许多栏目却又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本文从福建教育电视台<海西文化讲坛>栏目的运作,分析讲坛节目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突破瓶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江苏教育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段9∶30~10∶15,全力推出了以"非凡人物,非凡话题"为统摄的大型人文访谈栏目群,以突出文化内涵,张扬人文关怀。短短几个月,该栏目群的平均收视率就上升到了三点几,达到创设该栏目群时的收视预期。一个定位于人文类节目的栏  相似文献   

15.
张相涛  刘艺 《青年记者》2012,(20):73-74
目前,教育新闻的编排模式正在逐渐由传统的内容集合编排模式向专题纵深型过渡,科教文卫内容的节目比例大幅提高,随着编排方式的优化,地方教育电视台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栏目高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16.
在如今“节目为王”的时代,品牌之争其实就是电视栏目特色的比拼。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栏目品牌正是竞争制胜的关键。那么作为电视节目制作人,如何才能打造出栏目的品牌特色?武汉教育电视台品牌栏目《教子有方》自2004年开办以来,已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北省十佳栏目”,制作播  相似文献   

17.
招考就业类电视栏目是各省级教育电视台最早开设的栏目之一,由于紧扣考生家长需求,曾经受到广泛关注。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招考就业类信息的发布渠道迅速增加,传统招考就业类栏目的优势减弱。本文认为,在媒介融合时代,招考就业类电视栏目要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服务的升级。  相似文献   

18.
3月15日至6月25日,我们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的《生活》、江西电视台的《金钥匙》,同时,我们分别收看了江西教育电视台25频道的《消费指南》、南昌电视台二套的《家政手册》。这些栏目都属于“生活”类。之后,我们就“生活”类栏目这一话题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江苏教育电视台《棒棒棒》节目制作现场三嘉宾撒泼、大爆粗口的一段录像震动网络,引发众怒,受到国家广电总局的严厉批评。该栏目已被责令停播(2012年11月29日《北京青年报》)。某些人为了出名,不择手段,践踏人伦底线,在网上闹闹,也掀不起大浪。令人惊诧莫名的是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肩负着教育下一代重任的省级教育电视台竟然把这样的人请来做嘉宾,这一现象倒值得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教育电视台迎来了发展的契机。以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成立为标志,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我国各级教育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兴起,这就给教育电视台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就对教育电视台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教育电视台面临的挑战以及教育电视台如何应对挑战做了重要阐述。教育电视台是我国电视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一个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宣传的公益性教育电视平台,是国家教育信息的交流平台,肩负着宣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提高国民教育文化素质、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