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袁青 《文教资料》2010,(2):100-101
《传习录中·答陆原静书》集中体现了王阳明良知学说,主要包括:良知的基本内涵——良知是心之本体;良知具有即体即用、整体性、知善知恶三个特点:恢复良知本体要依靠“此心存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的作圣之功;心之本体——良知本身不动,但心落实到现实中的“照心”和“妄心”则有动静之分——“照心非动.妄心动也”.  相似文献   

2.
“艺术的心”是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阐述“艺术的心”含义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它的三个基本特征——绝缘、同情、慈悲,指出“艺术的心”是审美之心、道德之心、宗教之心三者的融合,然后梳理了“艺术的心”的理论渊源,并将其放在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总体背景中探讨它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舒婧 《红领巾》2007,(4):16-16
“耶!我们找到了,我们找到了,我们终于找到了成都之‘心’——文明公民素养名片!”队员们欢呼着!这是成都市双楠实验学校五(2)中队的少先队员正在举行的主题队会——寻找成都之“心”。  相似文献   

4.
我心如秤     
构建了“星秤”的意象,文章很有个性;将“星”字用作动词,很有乡土气息。标题中用“秤”喻“诚实守信之心”;文中用“私塾先生的女儿”诠释标题中“心”的蕴含——诚实守信,须继承优良传统。标题中的“我”字,指代“复数”——超常用法。  相似文献   

5.
我的爸爸是电脑,噢,不——是爸爸掌握的知识跟电脑一样多,尤其是电脑方面的,所以我亲切地称他为“电脑爸爸”。爸爸的国字脸就像电脑的显示器,乌黑的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上去很温和。别看他的头不大,却像电脑中容量很大的“内存”,或许是知识装得太多的缘故,爸爸头顶上的头发没剩几根了。在爸爸眼里,电脑是他最好的工具。一次,我问他日期,他不像妈妈那样去查日历,只随便动了一下鼠标就报出来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真是神奇!其实,电脑更是爸爸的好伙伴,他用电脑交的朋友虽然都看不见,但他们一样能聊天、唱歌……也许爸爸心…  相似文献   

6.
本介绍了有关“志”的字义的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从“志也藏也”到“志心之所之”,再到“志士之心”,反映出人们认识的深化,且在微观上愈来愈突出地显示了中国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新家     
自从亲爱的叔叔阿姨为我们带来了体育器材、音乐器材、电脑和各种图书后,我们就有了一个新家——“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叔叔阿姨们除了带来这些器材,也把阳光般的爱洒在我们幼小的心田里。  相似文献   

8.
张华 《中国德育》2014,(1):78-79
打开电脑,向“魔鬼王子”发出好友申请,理由是“共同研究魔兽游戏”。不会不加我吧?心里有些忐忑。等了一会儿,电脑提示“对方已经同意加您为好友”,提着的心定了下来。  相似文献   

9.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育人科学。班主任需要多花心思,多了解,多观察,多动脑。引导学生得用“心”,会用“心”。即对学生有“爱心”,能“操心”,有“耐心”和“真诚之心”,对班干部有“放手之心”,与科任教师有“协作之心”,对家长有“热情之心”,对自己培养“进取心”。有了这些“心”,班级就好管理了。  相似文献   

10.
原声     
书本电脑种不出水稻。——10月13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报告会上.袁隆平院士给出了自己的为学与快乐之道,科学实践很艰苦,要学会“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11.
张玲 《华章》2012,(22)
在2月上期杂志中的《脱胎换骨——摩托罗拉XT910》一文中,简单介绍了XT910搭载的MOTOCAST服务,这款应用能将用户的私人电脑变为手机的“私有云”,通过WiFi或是3G无线网络访问电脑中的文件。  相似文献   

12.
第一维度:默读——语感之源默读就是不出声读书,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使其意皆若出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出吾心”的源头就来自于学生的默读,也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的默读,获得对整篇课文的初步感知。《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电脑使用过久,不仅会让我们眼睛干涩、手指手腕疼痛,还会导致“电脑眼病”。所以小众本期为同学们介绍一款有用的小工具——Workrave.它可以监控你的电脑使用时间,通过“时间计划表”的方式来提醒你做适度的休息与放松,帮助我们培养健康的电脑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14.
宋代理学的重要支派——心学派是以“存心、养心、求放心”为其核心思想的。在此基础上,该派提出了独特的“天籁自鸣”说,其主要观点是:天籁自鸣之境界的前提是作者须依据本心,心无邪思;天籁自鸣之境界产生的基础是物我一体;天籁自鸣之境界的根本特色是与雕琢造作相对应的天成自然。  相似文献   

15.
心物感应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主要揭示了创作主体——“心”与创作客体——“物”之紧密联系。心物感应论主要表现出审美主体“我”与审美客体“物”之间相互融汇交流,互相赠答,彼此互渗,并最终达到物我同化的审美高度。  相似文献   

16.
7月29日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这是先秦大儒“亚圣”告诫世人的警世名言。然而,学生要在此提出亚圣还落了一心——虚荣之心。您没看错,正是虚荣这心。  相似文献   

17.
黄炳(后土)《黄梨洲先生年谱》卷首“梨洲先生小象”后,有《自题》四十一字云: 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其为人也盖三变而至今,岂其时为之耶,抑夫人之有遐心。《自题》将黄氏一生归纳为“三变”,促成“变”的原因,一是“其时为之”,即当时客观环境使然;一是“人之有遐心”,“遐心”——远俗避世之心,当指本人主观精神。这一段话,很有意思。黄宗羲的思想和著述,清代每多关碍,除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等外,后起如江  相似文献   

18.
泪滴窗舷     
“我听见了那滴泪落在车窗上的声音,那声音是那么的清脆”——这是移觉,用“心”听到的——出彩之笔!但是,文中有泥实之处:“不要接触社会上的人”和“今天下午放假”不应实录;“看着爸爸越来越小的背影”中的“小”字应改为“远”字!  相似文献   

19.
夜,万籁俱寂。我坐在电脑桌前,不断点击着鼠标。没有开灯,只有荧光屏的光波在墙上闪动,令人目眩。敲击键盘的声音,划破夜的宁静。初三的寒假,我迷上了网页设计,整宿整宿地不睡觉,可谓走火入魔。“入魔”后,母亲免不了要大发雷霆,喝令“查封”电脑。警告无效后,便施之以武力——把“猫”的开关毁了,“还有半年就中考了,玩什么玩!”想想母亲说得也有道理,不玩就不玩。可离开电脑没半天,在写字台前学习的我就开始像丢了魂似的,如坐针毡。几次理智对冲动的“镇压”失败后,我又坐到电脑前,可手指刚一摸到“猫”的开关,心就凉了。如此反复了两三天…  相似文献   

20.
怎样读书?宋代大学者朱熹曾提倡过“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不过,我还想补充“一到”——手到。因此,这篇短文的题目名之曰:读书“四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