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体育品德是个体在参加体育活动及与体育相关的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品质。体育品德的形成过程,按照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即感知、记忆、思维、情感体验和意志行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充分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全面系统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品德。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具有一体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论品德心理结构的社会心理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入研究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引我们有效地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当前有影响的几种品德结构学说大都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将品德心理结构的模式转换为态度结构模式(即社会心理学模式),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品德教育的效率,极大丰富品德教育心理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客观环境的消极因素对中小学生品德的不良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观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是导致中小学生品德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从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家庭的不良教育和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的教育中,初二年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生巨变的时期,是教育的黄金时期。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期。由于诸多原因。一些学生在品德和行为上出现了许多不良的现象。我们要抓好这一关键时期的教育和管理,通过对他们的心理、生理进行剖析,研究对策,来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常常是在与不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斗争中形成的,因此,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时,要正确地分析未成年人不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外部诱因和内在因素,这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为矫正未成年人不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提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幼儿时期是人的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是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奠基阶段。幼儿品德教育实效性的提高要以儿童品德形成的心理规律为依据进行展开。本文从德育隐性课程的涵义、幼儿品德的结构、幼儿德育的途径、幼儿品德教育的渗透性等方面进行阐述,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德育考评是指通过科学的反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表现及其发展水平进行...  相似文献   

8.
对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要极早矫正,在矫止时要以正面教育和疏导为主,工作要有诚心、细心和耐心。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生品德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了探求解决之策,出现了很多方式方法。如果我们用心理学理论审视目前中学德育工作,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很多品德问题都是心理问题。因此,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工作必然会走进实效性不高的死胡同。也正因为如此,德育只有借助于心理健康教育,才会步入和谐育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0.
论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内隐学习的特点。内隐的、下意识的学习对道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学生每天置身于校园中 ,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 ,对学生品德形成产生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笔者试图探讨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 ,并提出创建对学生品德形成有积极影响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通过心理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原理,既促进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品德修养、各种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形成与完善,又促进学生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加强与改革师专心理学课教学是深化师范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仅从笔者自身心理学教学实践的体会及对心理学教材改革的思考出发,谈几点粗略的看法,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的教育工作中,我们习惯把一些学习成绩一时不佳或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有些不良的学生称为“差生”,或“后进生”。 作为由人组成的社会群体和作为社会现象,我们不否认先进和落后的差异是客观现实。然而,在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中,以“差生”、“后进生”来给一些学生定格,似乎既缺乏辩证的全面的评估,有悖于建立科学的品德评价体系,也影响到对这部  相似文献   

13.
学生品德形成具有内隐学习的特点,内隐的、下意识的学习对道德教育有重要意义.学生每天置身于校园中,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对学生品德形成产生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试图探讨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并提出创建对学生品德形成有积极影响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体系也不断地完善,而品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已经成为衡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幼儿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可以为孩子奠定良好的品德基础,养成优秀的品格,也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教育心理学原有的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已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改革教育心理学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心理学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的改革优势,针对教育心理学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心理学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的改革策略,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育心理学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构建高质量课程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在香港和澳门中学的实证调查,指出目前两地初中学生在人类与环境、法制与纪律、理财与生活、礼貌与情谊、家庭与父母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国家与社会、人生与修养、科技与学习方面存在问题;比较两地初中学生品德状况,香港中学生总体上优于澳门中学生,比较不同出生地学生品德状况,回归前从内地移民而来的学生品德总分最高,回归后移民而来的得分次之,出生和一直在港澳生活的学生得分第三,从其他地方移民而来的得分最低。借鉴文献资料分析了出现上述现象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香港和澳门两地学生品德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面对压力和困境时表现出消极的应对方式。这既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又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本文结合心理学知识,从武术技击的特性入手,发扬武术传统价值,在武术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矫正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实现对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小学是学生与社会早期的接触点 ,在学校开设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身体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品德的陶冶、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健康教育的意义健康教育是增强学生的体质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所以健康教育课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卫生知识 ,指导学生了解自己身心发展的过程的变化 ,认识和理解影响自己身心发展的要素 ,学习一些调控自己身心健康的必要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身心健康 ,增强意识 ,行为习惯 ;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科学进步的、文明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提高自我保护和求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口才训练》课堂上的教育探索与实践,帮助学生摆脱不良心理暗示和影响,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一门以品德教育为核心的综合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最为理想的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