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CBA联赛品牌形象的塑造与维护可以有效支撑CBA联赛的发展,提升CBA联赛的竞争力和不断拓展其市场地位。研究认为通过改善CBA联赛服务水平,引入多样文化因素,促进消费者情感的需要,突出CBA联赛品牌特色,敢于创新,重视CBA联赛公关和广告宣传可以达到CBA联赛品牌形象的塑造目的。通过维护CBA联赛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不断提高CBA联赛的比赛水平,改善观赛环境,增强对观众球迷的吸引力,创新CBA联赛的品牌形象,扩大消费群体以及加强对CBA联赛的管理等措施可以使CBA联赛品牌形象得到有效维护。  相似文献   

2.
对CBA联赛球迷产品的开发研究目的在于明确球迷产品市场的定位,促进球迷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研究认为:我国球迷产品市场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缺乏专业团队运作、市场创新不足、球迷产品市场定位模糊、核心球迷产品缺乏等诸多问题。新时期开发CBA联赛球迷产品市场,需要对球迷产品进行文化、情感以及差异化定位,做好市场调查,遵循市场规律,引进专业开发人才,组建CBA联赛球迷产品开发团队,紧密结合CBA联赛球迷的情感,开发出能够满足CBA联赛球迷多元化需求的球迷产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篮球职业联赛经历14年的不断完善,逐步成为一项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赛事。此文从CBA联赛的主场文化、球队文化、球迷文化和品牌文化等几个方面,对中国CBA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文化进行阐述分析,旨在使中国篮球职业联赛文化得到进一步丰富发展,为将CBA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精品联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篮球职业联赛经历14年的不断完善,逐步成为一项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赛事.此文从CBA联赛的主场文化、球队文化、球迷文化和品牌文化等几个方面,对中国CBA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文化进行阐述分析,旨在使中国篮球职业联赛文化得到进一步丰富发展,为将CBA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精品联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hinese Basketball Association,CBA)球迷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机制,提升球迷赛事参与过程中的情境体验,强化球迷的认同感与满足感,构建CBA球迷价值共创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模型,运用bootstrap、层次回归方法对研究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球迷价值共创显著正向预测组织认同,在价值共创的获取使用、风险共担维度对组织认同的影响中,满意度、情感体验起调节作用。2)球迷组织认同在价值共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其中组织认同在价值共创的风险共担维度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获取使用、透明度维度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在满意度减弱与情感体验增强的条件下,组织认同对价值共创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呈增强趋势。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俱乐部提升球迷主观幸福感的操作性建议:1)CBA俱乐部可以服务主导逻辑为出发点,将球迷引入赛事全流程中;2)CBA俱乐部可通过营造体验情境、优化互动方式促进球迷的价值投入。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对CBA赛事品牌市场化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BA赛事品牌需对球员品牌、俱乐部品牌、核心竞争产品和附加产品进行开发与经营;CBA赛事品牌需要建立制衡制度政策、专业化运作方式和发展不同级别联赛等作为市场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就算当年八一队与上海队的巅峰对决也未曾出现过总决赛打到决胜场次的景象,全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CBA)十岁时终于让球迷品尝了一把本土的第五场决赛。广东宏远与江苏南钢的总决赛将CBA推向新高峰。自从三大中锋相继离开CBA奔赴美国之后,CBA就因为缺少人气而逐渐丧失固定的球迷群体。没有了明星就没有了噱头,CBA就成了自娱自乐的联赛,只有真正的铁杆球迷还在支持。虽然赛事组织者称各队水平变得更加平均,让比赛的对抗性提高,精彩度没有下降,但这都是自欺欺人的说法。央视和各大电视台收视率的明显下降,足以证明缺少了明星的CBA就没了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CBA联赛是目前中国本土最高水平的职业篮球赛事,从1995年开始职业化以来,经历了许多的曲折和磨难,在赛事营销过程当中出现过许多的问题,也获得过许多的教训,但其依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CBA赛事营销的基本现状、制约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CBA赛事营销策略的建议。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与产业化的进一步加剧,CBA赛事在营销过程当中面临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将会更加严峻,特别在当下外有NBA赛事的强势竞争,内有营销手段单一、人才缺乏、体制落后、观念僵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双重压力之下,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CBA赛事营销过程当中就应当找准自己的位置,发现自身优劣与不足,完善管理体制,运用科学的市场营销手段,确保CBA联赛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获得一个跨越式的发展,成为我国职业篮球领域甚至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当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结论对CBA赛事营销的实际运作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法、问卷调查法等,对NBA、CBA联赛的赛制的功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NBA赛制从市场出发,体现的功能是球队间的实力制衡和球迷的需要;NBA赛制细化了赛区,使各小赛区球队的实力更易趋于平衡,强调对抗,并有利于体现主队效应抓住球迷.CBA联赛赛制南北分区实力不均,赛制功能没有制造必要的对抗和悬念,主队效应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张宾 《新体育》2011,(12):20-21
NBA陷入停摆的泥潭中,让CBA联赛成为直接受益者。新赛季的CBA联赛也因此被誉为史上最高水平的赛季,云集了包括前NBA选秀状元肯扬·马丁、全明星球员马布里、当红球员J.R.史密斯、扣篮王格林等人。这些NBA球星的到来像注入CBA体内的一针兴奋剂,让比赛变得精彩纷呈,也将提升赛事的竞技水平、提高联赛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256名会员球迷和246名非会员球迷进行消费行为性忠诚度和消费性意向忠诚度两个维度的现场问卷调查。以比较两类球迷的主场比赛消费忠诚度。研究结果显示,在消费主场比赛时会员球迷的行为性忠诚度和意向性忠诚度均显著高于非会员球迷。因此推论会员球迷的主场比赛消费忠诚度高于非会员球迷。认为造成两类球迷主场比赛消费忠诚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源自球迷的经济和情感方面。  相似文献   

12.
The ‘club versus country’ debate, which refers to an individual’s allegiance to their respective club and national teams,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topic for debate in the context of English football. Whilst prior work in this area has focused on the tensions between club officials and national associatio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attitudinal and behavioural loyalty of fans towards club and national team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647 football fans across 16 English club teams utilizing a survey approach.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ose with high levels of loyalty to their club are more likely to be loyal to the national team, questioning whether this is a ‘versus’ debate at all from the fan perspective. In addition, Premier League fans display lower levels of attitudinal loyalty to the national team than lower league fans, which may reflect underlying concerns that club players may sustain injuries in national team matches.  相似文献   

13.
郑芳  徐钊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2):17-20,26
球迷是体育俱乐部和联赛生存的前提和基础,球迷忠诚可以确保一个稳定的球迷群体,俱乐部品牌形象的建设对于球迷忠诚的培养来说意义重大。文章结合国内特殊的职业体育背景,运用归纳和演绎逻辑的方法构建了一个俱乐部品牌形象测量模型,并提出了一个俱乐部品牌形象与球迷忠诚关系模型,为俱乐部品牌形象的建设和球迷忠诚的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球队认同感、顾客满意度与态度忠诚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制定职业体育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得出:球队认同感和顾客满意度的提升能显著增加球迷的认知品牌忠诚度,认知品牌忠诚度则能够显著提升球迷的情感品牌忠诚度,情感品牌忠诚度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提升球迷的意向品牌忠诚度,球迷对职业体育品牌的信任会增加对该品牌的喜好程度,进而会增加对该品牌所提供产品的再购意愿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品牌社群视角探讨球迷社群忠诚的形成机理。以上海申花球迷社群为调研对象,运用Baron和Kenny逐步法和Sobel test来检验变量间的中介效应及其显著性,构建品牌社群特征—品牌社群价值—品牌社群忠诚的关系路径。研究发现,品牌社群价值在品牌社群特征和品牌社群忠诚之间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中中介效应大于品牌社群特征的直接效应;探讨品牌社群价值四个维度的中介效应,情感性价值和休闲娱乐性价值的中介效应显著,且前者大于后者。体育社群营销人员要尤为重视满足球迷成员情感性价值需求和休闲娱乐性价值需求,不能仅仅停留在满足传统功能性价值和社交性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中超联赛俱乐部的球迷CSR感知与行为忠诚的影响关系。结论:球迷CSR感知对行为忠诚呈现直接而显著的影响;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对球迷行为忠诚存在差异;球迷CSR感知各个维度对行为忠诚存在直接而显著的正向影响;交易型心理契约负向调节了球迷CSR感知与行为忠诚之间的关系;关系型心理契约无法显著调节球迷CSR感知与行为忠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品牌社群是近年来品牌管理者和学者普遍讨论、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借鉴组织承诺理论和嵌入理论提出假设模型,构建了品牌社群特征—组织公民行为—球迷忠诚的关系路径,并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品牌社群特征能够显著提升球迷忠诚,且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作用显著为正;进一步分别探讨组织公民行为5个维度的中介效应,其中正面口碑、维护秩序及帮助他人的中介效应显著,且三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对2010赛季中超北京、上海、南京三个赛区的球迷忠诚度进行了调查。运用品牌忠诚理论、数学中的复平面概念的方法对球迷忠诚度进行分类和测量,较准确地反映了职业足球球迷忠诚度的现状,并试析其下一步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9.
影响我国足球联赛上座率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景波 《体育科研》2003,24(6):27-29
上座率是联赛的根本。研究表明影响观众出席人数的主要因素包括:球迷动机因素、比赛吸引力、经济因素、竞争因素、人口统计学因素、体育场因素、体育对社会的价值、体育专注和体育迷地位。除此之外,国家队比赛成绩、比赛公正程度、赛制安排等也影响比赛的上座率。  相似文献   

20.
Marketers are charged with the responsibility of attracting consumers and encouraging loyalty for their brands. Double jeopardy, a marketing law observed across numerous product and service settings, contends that loyalty is largely influenced by a brand's market share. There have been suggestions that sport may be one of the few areas immune to such effects, providing researchers with an opportunity to test how sport brand loyalty may be impacted by market share. The current research capitalises on this opportunity by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market share on attitudinal loyalty reported by a sample of 794 Australian sport fans. ANOVA tests revealed that fans of high market share brands displayed higher levels of attitudinal loyalty towards their favourite teams in comparison to small market share team fans. Further tests revealed that differences existed in terms of the brand association perceptions held by high and small market share team fans, and how these contributed to predicting attitudinal loyalty. Consequently, sport marketers should be cognisant of double jeopardy effects when evaluating sport brands and formulating marketing strategies, though futu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determine the full applicability of double jeopardy within the sport contex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