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现今高中数学竞赛以及高考中,构造性方法(注:以下简称为构造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构造法的实质就是依据某些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所具有的典型特征,用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用已知的数学关系为“支架”,在思维中构造出一种相关的数学对象、一种新的数学  相似文献   

2.
在现今中考以及初中数学竞赛中,构造思想方法(下称“构造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构造法的实质就是依据某些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所具有的典型特征,用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用已知的数学关系为“支架”,在思维中构造出一种相关的数学对象、一种新的数学形式;或者利用具体问题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你会构造吗?     
解题中的构造法,是依据题设的特点,用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用已知数学关系为“支架”,构造出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沟通数学模型间相互关系,从而转换命题,运用构造法,常使数学解题突破常规,具有简捷、明快、精巧的优点,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构造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解题中的构造法是指依据题设的特点,假借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依托已知数学关系为“支架”,构造出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5.
给构造法唱点反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构造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解题中的构造法是指依据题设的特点,假借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依托已知数学关系为“支架”,构造出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沟通数学模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转换命题,使相关问题得到迅速破解.  相似文献   

6.
一、造全等三角形法在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时 ,最基本的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果这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可通过作辅助线造出全等三角形来。例 1.已知 :如图 1,AB=DC,AC=DB,求证 :∠ A=∠ D。分析 :从题意看 ,∠ A、∠ D分别是△ ABE和△ DCE中的元素 ,但由已知条件不能推证△ ABE和△ DCE 全等 ,因此可连结 BC 造出△ ABC 和△ DCB,这两个三角形显然是全等的 ,故命题得证。二、截取法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时 ,常采取“截取”或“延长”等办法。例 2 .已知 :如图 2 ,AD为△ ABC的高 ,若…  相似文献   

7.
解直角三角形必须已知两个独立条件,且这两个条件中至少有一条已知边,因此,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可归结为如下四种基本类型,它们的对应解法,一般是利用基本关系式先求锐角,再求边长。  相似文献   

8.
另解法。小学应用题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找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当学生用某一种方法解答后,就可用另一种解法进行验算。互逆法。把未知条件当作已知条件,或把已知条件当成未知条件,改编成一道与原题成互逆关系的应用题进行计算,以检验其结果是否符合题意。等量法。抓住题中等量关系检验。如归一问题(包括双归一)应用题,可以抓住关键句“照这样计算”进行前后单一量是否相等的检验。这样即可检验列式是否合理,计算是否正确,又能加深对“照这样计算”的理解。代入法。把计算结果代入原式,检验原解是否正确,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列…  相似文献   

9.
应用题都是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两部分组成的。比较复杂的题目,解答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向你介绍一种方法,叫“排列法”。  相似文献   

10.
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了解和掌握常用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一般的解题思路和特殊的解题思路。而“改变已知条件法”是特殊解题思路中学生较难掌握的一种。“改变已知条件法”的思考方法是:适当改变应用题里的已知条件;使数量关系更为明显,所归结的问题更基础更简单;或者把繁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连续性的问题,这就为定向分析提供了前提,从而使问题化难为易。那么,如何改变已知条件,怎样改变才适当呢?下面我们通过三个例题的具体剖析,来说明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强调开拓思维的发散性,发展思维的求异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启发学生对应用题“一题多解”便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方法。我们在研究“一题多解”时发现,有一些应用题可以一题多解,有些应用题则只有一种解法(不包括用方程解)。由于任何一道应用题都可以用把所求问题作为已知条件,设任意一个已知条件为所求问题的方法进行验算,所以一道应用题至少有两种验算方法。例如“绿化祖国采集树种,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采集20公斤。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采集25公斤。两个年级一共采集树种多少公斤?”只有一种解法:  相似文献   

12.
参数法与常见的待定系数法、换元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一样,也是一种基本、重要而且适用面较为广泛的数学方法.它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仅在活跃数学思维、沟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间的联系显示出优势,而且具有化繁为简、显现问题实质的特有作用,在初等数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参数法就是根据给定的条件,用一个与数个已知变量有密切关系的中间变量,把已知量间接地联系起来,从而获得含有中间变量的表达式,然后消去中间变量,使问题获得解决的一种数学方法.可见,运用参数法解题时,关键在于选择参数.1“参数方程”法“参数方程”法指的是,直接运用熟…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构造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解题中的构造法是指依据题设的特点,假借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依托己知数学关系为“支架”,构造出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沟通数学模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转换命题,使相关问题得到迅速破解。  相似文献   

14.
求代数式的值可以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最为根本的“直接求值法”,即将式中所含字母的特定取值分别直接代人到所给代数式巾去求解:第二种是“间接求值法”,即将所给定的代数式化简后.再进行求值运算,或者通过变换已知条件,进行转化,再求值.下面就“间接求值法”结合例证加以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数学竞赛和高考中,构造性方法(注:以下简称为构造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构造法的实质就是依据某些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所具有的典型特征,用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用已知的数学关系为“支架”,在思维中构造出一种相关的数学对象、一种新的数学形式;或者利用具体问题的特殊性,为待解决的问题设计一个合理的框架,从而使问题转化并得到解决的方法.正由于构造法的这些特点与所要求的解题转化过程很好的吻合,构造法也就成为解题的主要方法之一,成为数学家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并且在中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除了研究有关直线的性质外,主要是研究圆锥曲线的有关性质.坐标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解析几何运用坐标法可以解决两类基本问题:一类是满足给定条件的点的轨迹,通过坐标系建立它的方程;另一类是通过方程的讨论,研究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性质.运用坐标法解决问题的步骤是:首先在平面上建立坐标系,把已知点的轨迹的几何条件“翻译”成代数方程;  相似文献   

17.
杨敏 《中学理科》2006,(4):19-20
构造法是数学解题中一种思维方法,构造法的指导思想,就是在直接求解某一问题有困难时,根据已知条件设计出“搭桥”“铺垫”性的方案,使原问题获解,或把原问题转化为新问题去求解。应用构造法解题,可以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巧妙地解决问题,它在数学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近几年高考题对应用构造法解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高年级由于孤立地运用“综合法”或“分析法”,对小学应用题教学及学生思维发展存在一些弊病,因此,在教学复合应用题时,许多教师常常采用“综合分析法”。所谓“综合分析法”即结合“综合”、“分析”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由条件和问题同时展开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寻求前后两条思路的衔接,从而相对缩短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思维距离。如图:  相似文献   

19.
平行于匀强电场的平面内,已知不共线的三点的电势和空间几何关系,求电场强度,传统的方法是等分找等势点法;若空间几何关系复杂时,等分找等势点法并不具有可操作性,近几年文献中使用了所谓的“合成法”。从物理本质上深入研究和剖析两种不同方向上用“合成法”求场强正误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审题的目的是弄清题意和理顺解题思路.弄清题意就是明确题月的研究对象和各种条件,包括已知的,隐含的和未知的各种条件.理顺解题思路则指整个解题过程应当分几步,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最后又怎样求出答案来.因此,整个审题过程人们常简称“分析”.通常,人们把至少研究两个物理事件的题目,叫做复杂物理题,或称物理综合题.比起只探讨一个物理事件的简单题目,物理综合题的审题过程和方法都要复杂得多.根据在审题过程中进行分析的思维方向和方式上的差别,物理综合题的审题方法至少可以分为以下五种.一、正向分析从题目的已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