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准确掌握上海市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在全市中心城区、城区、郊区、远郊区抽样25所学校,调研体育教师、非体育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四大主体。从体育认识、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家长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与安全设备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分析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对策与建议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论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问法等,论述了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的关系,总结了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相结合的意义及形式,提出了结合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此推动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侵权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凤军 《体育学刊》2007,14(3):80-83
参加体育活动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在现代体育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专门社会活动的情况下,体育权利逐渐成为一项独立的权利,它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一项具体内容。调查发现部分学校没有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进行授课,损害学生应该掌握体育知识的权利,体育课成绩由教师随意填写,体育课中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按规定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等现象比比皆是,建议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保障系统,从而防止学校体育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4.
从学校体育的现状谈学校体育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学校体育在理论研究方面、实践改革方面和思想认识方面的现状出发,结合现行的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提出了学校体育改革的对策和措施;强调了不同层面对学校体育管理的不同侧重点。  相似文献   

5.
试述学校娱乐体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娱乐体育在现代社会学校体育中的地桩与作用,讨论了学校娱乐体育的组织与管理应学校娱乐体育中的安全教育等阿题,分析了学校娱乐体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健  陆杰 《体育科学研究》2003,7(2):55-57,77
通过对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关系的论述,提出了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在对当前学校终身体育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看学校体育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1998年秋,一项耗资80余万元,以全国8000户城乡居民作为样本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课题终于结题了,这是建国以来这个领域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研究。从许多数据中可以看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终身体育的密切关系,既展现了50年来学校体育功不可...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认为,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补充,学校体育能够有效地解决社区体育的一些困难,社区体育能够对学校体育进行影响和促进。但二者交互发展的现实也存在障碍,如: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功能障碍;城市管理体系对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协调发展的阻碍;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结合,互补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向科学要成绩,向科学要健康”已成为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当前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给学校体育科学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回顾了近年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状况,对当前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及发展进行了分析讨论,为进一步繁荣学校体育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莉军 《青海体育科技》2002,29(1):42-43,10
本文通过对学校体育的目的以及未来学校体育与生涯体育(终身体育)、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一些传统的体育模式将越来越模糊,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在“育人”的观念上目标一致,相互靠拢,呈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当前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体教融合的几种观点,从逻辑学的视角对体教融合概念进行了语词定义,指出了体教融合概念目标定位高、融合程度深、融合内容广、融合状况复杂的特征,探析了体教融合与学校体育改革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并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体育法制体系3个方面对体教融合与学校体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敏学 《体育学刊》2007,14(5):96-99
为了提高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以普通学校体育为参照系,分析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特点: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方面有缺陷和残疾的少年儿童,其身体和心理有别于正常儿童少年;身心缺陷的补偿与康复是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具针对性,追求体育课程的缺陷补偿和康复功能;个别指导是体育教学组织应遵循的重要原则、直观手段的补偿与综合运用是体育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掌握系统的特殊教育理论和实际技能是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场地器材应符合残疾儿童特点。  相似文献   

14.
The discourse of competitive sport is, and has been, a defining feature of physical education for many years. Given the privileged and dominant position competition hold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a, it is concerning that competitive physical education remains steeped in traditional pedagogies and that these pedagogies are constrained by teachers' everyday philosophies rather than any explicit understanding of pedagogy or the needs of pupils. This in turn affects pupils' experienc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ecifically the type and form of activities that are offered to pupil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biographies generally show a profound attachment to sport, and in particular competitive sport, and the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 is significant in the lives and identiti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uits. However, there is a paucity of research specifically in relation to in-service and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beliefs about competition and its place in physical education. It is well documented that the implicit theories that pre-service, beginning and experienced teachers hold influence their reactions to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with their beliefs acting as a filter through which a host of instructional judgements and decisions are made. Thu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STs') beliefs about competition. Thirty five (16 men, 15 women, 4 unknown) PSTs completed a reflective journal alongside their participation in a University-based module focused on models-based practice. The data generated were analysed using the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of grounded theory which revealed five major themes grouped in the discussion under the sub-categories of: (1) defining competition; (2) learning through competition; (3) competitiv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sporting pathway; (4) competition needs to be got out of children; and (5) a little competition. The discussion challenges how we transform traditional views of competition and the competitive practices that alienate some young people from physic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程的设计关系到体育教学的实施,能够讲求设计的理念和技巧,有效的实现了教学质量的飞跃。积极的发展体育课程多样性,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节点,保证增强体育教学的素质,对未来体育教育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针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设定具体的教学课程,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重新审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马宁 《体育学刊》2006,13(1):138-140
通过对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分析,揭示出学校体育工作中对课外体育锻炼的不重视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学校体育应以课外体育锻炼为中心,以体育课、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等形式为辅的观点。只有真正提高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才能落实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效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全纳教育的提出背景、定义和基本理念进行了研究.为了使学校体育能够融入全纳教育思想,应使学校体育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师的培养,注重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的建设,建立具有全纳理念的学校体育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与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3  
体育课程改革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改革旧的教学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以此为起点。探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与高校体育改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李太行  秦勇  温禹 《体育学刊》2002,9(5):79-80
在知识经济为背景的信息社会时代,创新是教育思想的灵魂,作为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新教育指导思想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体育教学中关育的意义及其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姿态美教育、形体美教育、心灵美教育、创造美教育、智慧关教育,并从行为、品格、语言、示范等方面对体育教师提出了若干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