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礼仪教育与德育的内在一致性,决定了礼仪教育本质上就是德育。大学生对礼仪的学习和运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接受道德熏陶和教育,提高道德是非鉴别力,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自律精神的道德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浅谈高校礼仪教育中的德育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与道德密切相关。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但我们现在的许多高校学生只“知书”而不能“达礼”者多。所以,礼仪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而是要以重视加强礼仪教育为起点,深入挖掘礼仪教育中的德育内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个人修养准则,从而为将来成为高尚道德的实践者、示范者、传播者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3.
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时代感、实践性和实用性的教育课程,礼仪教育是一种新型化的德育方式。在当今理论界开始倡导学校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过程中,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头脑里比较缺乏清晰的道德意识的时候,礼仪教育不失为完善大学生道德意识的良好途径。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加快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并在丰富德育领域的同时,促进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建立与完善,从而促进大学校园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礼仪属于道德范畴,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古人讲“知书达礼”,其含义就是通过学习达到知礼节的最高境界。今天我们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包含了广泛的礼仪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礼仪既是德育的主要内容,又是一种素质的外在表现。应当认识到,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和校风建设的关键。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明古国”之称。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着新的教育理念。在认识“礼仪教育”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礼仪失范及原因分析,指出礼仪教育的缺失是引起上述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提出高校应广泛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具体途径是通过将礼仪教育引入高校德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体化的礼仪教育大环境等方法,推进大学生礼仪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礼仪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在借鉴分析中国礼仪教育传统与西方体谅德育、道德认知发展等德育模式的基础上,华景小学提出“优雅华景人”的教育模式,面向学生生活,重视实践中的道德情感体验,注意创设优雅的教育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亮 《教育探索》2008,(11):116-117
数字信息时代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原因是“自律道德”弱化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应采取的对策是:提高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大学生形成健全的网络人格;营造大学生绿色网络学习生活环境。在教育的内容上,应引导大学生培养网络道德意识,教育大学生讲究网络礼仪,要求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在教育的方法上,应注意加强理论研究,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加强规范操作,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发展前瞻,增强教育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和谐兴国论对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拉开了新时期“和谐兴国”的帷幕,和谐兴国需要维护社会稳定的和谐交往,培养大学生的和谐交往意识和能力应该是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德育应围绕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现代礼仪习惯、主体德育能力等方面,大力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从而克服德育过程中的“弱化”和“虚化”等低效现象。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大学生逐步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体现了通识教育以"人的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及其德育功能,大学生礼仪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通识教育为大学生礼仪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提供了新视野,通识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礼仪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识教育即将成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与载体.  相似文献   

10.
“明礼”被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充分反映了新世纪我国道德建设的新内涵。笔者认为,道德建设应该从娃娃抓起。在近年的小学德育管理中,笔者以礼仪教育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夯实学生做人基础,实验效果显著,结合礼仪教育实验,本文试图探索现代社会礼仪教育的内涵、原则、方法及途径,整体构建现代小学礼仪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教育就是教育,无所谓产业与非产业,非此即使的研究是一种走入误区的研究。我们应整体地、辨证地、全面地认识教育,积极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2.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确了STS、STS课程和STS教育的概念,从STS教育的兴起、实质和实施几方面论述了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终身教育·成人教育·全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两大的教育思潮,对全世界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本文在阐述终身教育、成人教育、全民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联系。  相似文献   

14.
成人教育是为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成人提供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教育的总和;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在任何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狭义的继续教育主要指受教育者在其初始教育之后所接受的教育;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则是包括了教育的一切方面,它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是两个不同维度的概念,但它们之间也有一定联系,且二者均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忻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理论和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模式,把人文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以"人文校园、职业环境"为主线,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拓宽人文教育的实施途径;对人文教育目标规格、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实施过程、环境与制度等做了有效地探索;构建了职业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效融通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从世界本身来说明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66页),同样,坚持从事物本身来说明事物,坚持从教育本身来说明教育,是基本的方法. 比喻,借用,以及对于关联的分析等等,都是辅助性的,并非主要的,基本的.教育不是经济.富人的子弟要上学,并不是因为他的钱用不完了.穷人的子弟要上学,比富人对教育的渴望一点也不差.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远不像教育学的教科书所讲的那样密切.  相似文献   

17.
通过明确信仰与道德的关系,充分认识信仰教育对德育的意义和必要性。要采取相应措施,使信仰教育与高校德育得到更好整合。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反驳单一的快感教育来探讨教育的丰富内涵。特别强调痛感教育升华为美感的重要性,通过讨论,引导人们走出教育的误区,培养更为健全的人格,完成教育的终极关怀——成人。快感痛感美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育不能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20.
依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探析了体育教学中美育的内涵、意义及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美育实施的方法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