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归隐即退出官场回到民间或故乡隐居,郭嵩焘的归隐观的内涵是丰富的,它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一种迂回的入世。宦海风波、战乱风波和家庭风波是其归隐的外因,而个人性格是其归隐内在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陶渊明的多次入仕、从其归隐后诗体现出来的思想来看,陶的归隐乃是不得已为之,是社会不能见容的结果,是理想不得伸的转向。陶在归隐后,仍念念不忘“樊笼”般的社会,仍渴望知遇贤主明君,希望自己的大志能得以伸展。由此可见,陶渊明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相似文献   

3.
司空图一生四次归隐,其诗作大部分都是在归隐时写下的。虽处江湖之远,但不忘关注社会民生,其诗多以曲折隐晦之笔来表达用世之志,并且反映了诗人矛盾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简单介绍了历史上士大夫文人的归隐情形,突出苏轼的归隐与他们有别,苏轼是心归而身未归,视功名宝贵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从不贪禄恋权,苏轼常存归隐之心,只不过他是要回归到百姓中去。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的归隐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那就是形隐而神未隐。他的归隐当中包含着极为浓重的入世思想,归隐是入世的一种变相追求。  相似文献   

6.
归隐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儒道两家都有对归隐思想的阐述,由于它们的核心观点不同,儒家归隐思想和道家归隐思想有本质的区别,儒家的归隐是为了再次出仕,是"假隐",道家则为了保身,是"真隐"。元代文人因为仕途受挫而归隐的状况成为一种常态,有的是儒家式归隐,有的是道家式归隐,少数民族散曲家贯云石一生两次为官,两次归隐,他的归隐主要由他的民族性格、家庭背景和佛道思想所决定,通过分析他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他的归隐很坚决很彻底,是道家式归隐。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的思想发展变化经历了入仕前,入仕,时仕时隐到归隐四个人生阶段,入仕前,陶渊明接受的是完整正规的儒家思想,入仕后,儒家思想与现实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使其在陶渊明思想体系中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陶渊明选择加强了儒家思想中的因穷守节的价值观,最终在其归隐之后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所以说,陶渊明的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是一种发展变化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8.
在苏轼的诗词作品中“思乡、归隐”是一个十分醒目的主题。本试图通过对这些诗词中怀归情结的表现、成因、消解方式等的剖析,揭示其思乡归隐意蕴中政治、哲学等层面上的深层内涵。从另一个侧面透视苏轼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感悟其灵活洒脱的人生态度。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这位倍受后人崇仰的学巨匠。  相似文献   

9.
从小生活在农村,每每读到文章中有关“豆子”的文字,总感到亲切。我觉得农作物中“豆子”似乎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其外形饱满硕大,长相既有泥土气的朴质,又富有返璞归真般的诗意。而且豆子拥有“根瘤菌”,无需施肥,成本不大,劳动量适中,似乎很适合文人雅士闲时摆弄出一点情趣。故归隐之士大多爱在乡野间种几畦豆,来表明自己归隐和躬耕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
从陶渊明的多次入仕、从其归隐后诗文体现出来的思想来看,陶的归隐乃是不得已为之,是社会不能见容的结果,是理想不得伸的转向.陶在归隐后,仍念念不忘"樊笼"般的社会,仍渴望知遇贤主明君,希望自己的大志能得以伸展.由此可见,陶渊明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相似文献   

11.
The hypothesis that narrative text structure would be more interesting than expository text structure, and would therefore motivate more learning, was tested using an experimental design. Five classes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read a history textbook chapter written in conventional expository style, and another five classes read a narrative version in which the same subject matter was embedded in a story involving fictional characters. All students also received instruction from their teachers. Contrary to prediction, the two group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on the achievement posttest. Both groups also had similarly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 text version they read, although in a face-to-face comparison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ents preferred the narrative version.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tests of the hypothesis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以437名高职学生为被试,以SCL-90为测量工具,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探讨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1)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全国普通人群低,心理障碍检出率为17.8%。(2)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的。(3)大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大一、大三年级的.大一、大三年级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清末商会之所以能成立,与商部政策倾斜和大力推行有关,但在各地商会的实际成立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形态也各有差异。基于一些现实困难,以及背后种种潜在因素的考量,商人在这个过程中常持被动态度。官商之间的这种不同考虑,也预示着商会成立必然不会以一种划一的形式完成。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公司制度的推行,各种公司纠纷案件迅速增加。当一个公司仅剩下夫妻股东时。该公司是否还具备法人资格?公司设立时能否由夫妻二人作为公司仅有的股东?这些问题我国公司法并未做明确的规定。笔拟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所提出的“范式”的概念,不仅可以解释科学理论的发展,而且可以将其运用到教育科学上。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中有关技术的含义以及课程设置方面,阐述了高职课程设置的范式发展,强调技术本位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功能和地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探讨B型超声检查对胆囊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1995-2001年经手术治疗胆囊管结石病例共89例,分析其中78例术前经超声诊断为胆囊管结石的声像图特征,结果:胆囊管结石具有胆囊结石的声像图特征外,还具有胆囊肿大,胆囊管扩张,超声检查对胆囊管结石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术前超声对胆囊管结石诊断的准确率为87.6%,结论:超声检查对胆囊管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西方原型批评和主题学的方法为视角,挖掘和梳理中国古代女娲补天神话中的各个意象如何为后代的各种文学体裁所吸纳,不仅成为众多诗文作品中补天意象的符号表现,而且也成为若干叙事文学作品的构思布局框架,并锤炼再造成为五彩缤纷文学画廊中的诸多风景,逐渐孕育和铸造成为中华民族战天斗地、英勇不屈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18.
8 0羽 2 1日龄罗曼蛋公鸡随机分成试验与对照两组 ,研究雏鸡在 2 1日龄人工感染E .tenella后第 1、2、3、4、5、6、7、8天鸡嗜酸性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感染E .tenella之后 ,试验组比对照组嗜酸性细胞明显增多 ,每日组间差异均极显著 (P <0 .0 1 ) ;在感染后第 1~6天 ,试验组日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在感染后第 6~ 7天 ,试验组日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而在感染后第 7~ 8天日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9.
硕垒称汗考     
硕垒和林丹汗不仅都是达延汗后裔同宗同室,而且还是姻亲连襟,双方政治关系也很和睦。17世纪30年代初,硕垒在蒙古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之际,在部分察哈尔和阿巴噶部民的拥戴下,被推举为“共戴马哈撤嘛谛车臣汗”,成为喀尔喀历史上的第三位汗和第一代车臣汗。  相似文献   

20.
晚清上海五彩石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时期,五彩石印技术开始传入上海,其制版方法主要有"毛石"与"光石"两种,用于印制钱票、月份牌、仿单、舆图及书画等物,当时较为著名的五彩石印书局,有富文阁、肇记、中西、藻文等十数家.民国初年,上海五彩石印业成立了自己的同业组织,对彩印价格、公平竞争等事项进行了规范.从印刷史的角度而言,五彩石印术,充当了传统木版套色印刷与现代彩色胶印之间的过渡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