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活化石》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中关于银杏是这样写的: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相似文献   

2.
问:《活化石》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组的一篇课文。课文中关于银杏是这样写的: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 《三棵银杏树》是人教版小语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用优美的语言具体描写了三棵银杏树一年四季的样子。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江鸥老师教法上主要采用了以教师、学生、CAI课件三者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以自学、互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和多媒体感知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情境,促使情知统一《三棵银杏树》一文语言朴实、流畅,生动地描绘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以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体裁及语言文字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更能相得益彰,把握课文的审美基调,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受到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1.以画面再?..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六册《三棵银杏树》是一篇讲读课文。可从课后“思考·练习”入手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合理改编“思考·练习1”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教师可设计几道填空题 ,让学生边默读边完成 :(1)我家屋后的空地上有三棵银杏树。一棵_____,两棵_____。(2)这三棵银杏树 ,冬天 ,_____。春天 ,_____。夏天 ,_____。秋天 ,_____。(3)银杏树的干_____,枝_____,叶_____,花_____,果_____。(4)有了这三棵银杏树 ,春天 ,我们可以观赏到可爱的_____;…  相似文献   

6.
《三棵银杏树》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作者以朴实、流畅的语言写出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描绘了以银杏树为主要景物的一幅幅简洁、优美、古朴的画面,给人以美感。文章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教学时,教者要从整体把握总美点以及统辖下的支美点,精心设计,周密布局,合理调度,揭示其作者是怎样有计划的,科学的、渐进的、统筹兼顾的以三棵银杏树为红线,表露自己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情怀,赞美前辈们的高尚情操。有意识地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美的心灵。一、紧扣“质朴”,析文现画。感知美《三棵银杏树》文字朴实而优美。教学时,教者应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7.
银杏树和竹子是我国特产经济植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在医疗和保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本文对银杏的有效化学成分,影响银杏有效成分的因素,银杏的医用和保健效能及银杏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与测定技术等进行了分析与综述。  相似文献   

8.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殊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  相似文献   

9.
《三棵银杏树》以富于感情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银杏树冬、春、夏、秋的形态,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表达了作者对银杏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感情,学习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片断一 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学法指导步骤如下:第一、在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根据“思考·练习”第1题的第(2)题,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冬、春、夏、秋银杏树各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就会说出:“冬天,赤裸的支干生出无数小粒,小粒渐渐长大,最后像牛的奶头,支干发芽了;春天,绿叶长出来了,可爱的白里带点淡黄的小花开放了;夏天,银杏树的种子熟了,白果是它的种子;秋天,黄叶被秋风吹落得满地都是,等到黄叶落尽,三棵老树又赤裸裸的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银杏  相似文献   

11.
银杏亦称白果树,公孙树.为著名的孑遗植物,属银杏科,残存1目1科1属1种,这在植物界很少见,只有我国才有正宗的银杏树,其它国家的银杏树都是从我国引种过去的.  相似文献   

12.
1.《我家还缺啥》说明:课文讲发生在小渔村一户人家买了电冰箱后,议论再添置些什么的事。该板书抓住买冰箱、议添置和问缺啥三个要点,展示了事情的过程,便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三棵银杏树》说明:课文讲“我”家屋后空地上的三棵银杏树  相似文献   

13.
一堂语文课,一般要有“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拓展延伸(或比较鉴赏)”三大步骤。整体感知可以从宏观上把握课文的概貌,构建起全文的语义图像,形成对课文的初步印象,为微观分析、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程度,直接影响对课文的学习效果。但是在通常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不够重视,常常是一开头就从课文第一自然段入手,一下子沉入对字、词、句的分析之中。由于学生缺乏对课文的整体综合印象的把握,其思维通道没能接通,所以对老师的讲解茫然不知所措,头脑中所留下的印象支离破碎,知识…  相似文献   

14.
美的画卷 爱的旋律──《三棵银杏树》教学谈昆明市五华区武成小学唐朝霞《三棵银杏树》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作者以朴实、流畅的语是描述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突出银杏树给“我们”带来欢乐,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热爱之情。横据深立特...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张掖市银杏生长势分析及引种驯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学院学报》2019,(2):39-42
文章从银杏树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理特点出发,结合甘肃省内各地区银杏引种栽培现状,对甘肃省张掖市的自然条件及引种概况进行分析,总结了银杏树的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河西走廊地区银杏引种栽培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银杏树     
说起银杏,大家可能会感到陌生。那么提起白果,你也许会说:知道,我还吃过白果馅的月饼呢!是的,用白果做馅的点心味道鲜美,但你知道白果就是银杏树的种子吗?银杏是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早在2亿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现在地球上了。它曾与恐龙相伴,繁盛一时,后来由于第四纪冰川的侵入,许多地方的银杏都灭绝了,只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存活下来,成为稀有珍贵的“活化石”。在国外,银杏和大熊猫一样被银杏树外形美观,高大典雅,嫩绿的折扇形叶子一簇簇长在细细的枝条上,小巧别致,惹人喜爱。橙黄色的种子(有两层果皮,外果皮橙黄色,中…  相似文献   

17.
……虽然不是艺术家,日本人在审美意识上对银杏叶的形状和秋天景色却有一种很强的感受力。在国外旅行有一点怀念家乡时,如果碰到银杏树,很多人心里竟有一种放心的感觉。岛崎藤村在法国留学时,曾在巴黎卢森堡公园看到一株银杏树,他来了几片叶子就写出《银杏树》一书,这是一部面向幼儿的第20集儿童文学故事。从父亲给孩子仅21行字的短信中,就流露出藤村在异国他乡见到银杏树时的激动心情。从日本传到欧洲的银杏银杏的学名由林柰在1771年正式记载为GinkgobilobaL、日语银杏“”就是来源于届名Ginkgo的读音。为什么y变成g呢?以往有各…  相似文献   

18.
整体感知教材是学生读课文的最初阶段,是加深对课文认识和理解的必要一步。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教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时节,也正是家乡收获银杏的时候,望着蔚蓝的天空下那一棵棵高大的银杏树和树上一串串金色的银杏果。我常有一种冲动:要是能带领我的学生把她描绘下来该多好!于是我兴致勃勃地做了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20.
《三棵银杏树》教学构想唐金平小学语文第6用《三棵银杏树》一文的作者以朴实、流畅的语言既写出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以及给“我”带来的欢乐,又描绘了以银杏树为主要景物的一幅幅简洁。优美.古朴的画面,赞美了家乡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